在國外,為了全面掌握和穩定油源,中石油以海外石油投資公司(OPIC)的名義與各國政府、國有石油公司和國際主要石油公司合作勘探,觸角遍布亞太、中東、美洲和非洲。運營中的9個海外礦區分布在6個國家,分別是厄瓜多爾16號礦區和17號礦區、印度尼西亞山甲礦區、委內瑞拉東帕裏阿斯和西帕裏阿斯礦區、澳大利亞AC/P21礦區、美國Jaguar和NW B.S礦區、乍得BCOⅲⅲ、BCS和BLTⅰI礦區。2006年中標利比亞Murzuq 162礦區。
2006年勘探生產照片,厄瓜多爾16礦區鉆修完井131井,厄瓜多爾17礦區鉆1井,印尼山甲礦區開發井32口並完井;厄瓜多爾共有16,17個礦區,印度尼西亞共有17個礦區,原油10.83萬桶,天然氣581萬立方米。澳大利亞AC/P21礦區繼續第二個勘探期,美國NW B.S礦區鉆探1井,委內瑞拉東帕裏阿斯礦區Punta Sur礦區和西帕裏阿斯礦區Tiburon structure均開展了驗證計劃,OPIC還擁有西帕裏阿斯礦區Corocoro油田6.5%的工作權益進行開發作業。乍得礦區為第壹勘探期。2006年,在印尼單家加礦區新增加的持有量證實天然氣儲量為3800萬立方米(22萬桶油當量)。
展望未來,為開創國外勘探與生產的新局面,中石油的戰略布局除了提升已有國外運營礦區的資產價值外,還將建立高成長性的核心區,積極參與相關地區露天礦區的競標或尋求大石油公司的轉讓機會,並試圖獲得全球新礦區和油氣田的並購機會,最終目的是增加儲量。石油銷售事業部負責國內石油銷售業務。主要產品包括:車用汽油、航空燃料、柴油和燃料油。汽車汽油、柴油和燃料油是臺灣省銷售的主要油品,合計占中石油油氣產品總銷量的90%以上。2006年,中國石油成品油總銷量為24,725公斤,比上年增長65,438+0.0%。油品銷售總收入約為新臺幣465,438+087億元,比上年增長65,438+09.2%,其中車用汽油占銷售收入比重最大(約為465,438+0.9%),其次是燃料油(約為24.8%)和柴油(約為24.3%)。
目前,臺灣省石油市場處於中石油和臺塑公司的競爭態勢。為了充分發揮營銷渠道優勢,保證市場份額,中石油全力鞏固加油站渠道。截至2006年底,臺灣省2583座加油站中,自營加油站652座,合作加油站19座,加盟中石油的民營加油站1,21座(以上合計為1,892座)。中石油汽油、柴油和燃料油的市場份額也分別達到765,438+0.8%、865,438+0.0%和86.3%。
為滿足臺灣省各地用油需求,除自營加油站外,中石油在松山、桃園、臺中、花蓮、臺東、小港機場各有壹座航空加油站。並且在基隆、蘇澳、臺中、高雄、花蓮都有國際海洋加油站;另外35個漁港加油站遍布全省。截至2006年底,中國石油集團在基隆、石門、古武、新竹、臺中、臺中港、王天、閩雄、臺南、豐德、橋頭、蘇澳、花蓮、虎溪等地設有65,438+04個供油中心,負責供應各地加油站所需的油品,年產量為22,994公斤。此外,在基隆、臺中、高雄還有3個檢測中心和7個實驗室,負責油品檢測和質量控制。測試件數達到33,335件。為提高行業外利潤,中石油成品油營銷事業部推動旗下加油站走向復合經營,提供多元化服務,成為多功能生活補給站;加強加油站信息系統,積極推廣VIP會員卡;全面提升虧損站經營業績,增加競爭籌碼。同時要求全臺自營加油站全面推行精致服務,營造清潔廁所文化,提高顧客滿意度,以差異化服務和服務優勢引領市場。天然氣照片基於天然氣高效、無汙染、安全、方便的特點。在能源多元化的政策目標下,中國石油已於1990在高雄縣永安鄉建成第壹座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開啟了中國清潔能源供應的新篇章。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增長,對能源的需求逐年增加,以及環保意識的高漲,中國石油繼續推動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擴建計劃於1996 65438+2月完成,將接收和加工能源增加至每年450萬噸。為滿足未來北方電廠和城鎮用氣需求,中石油從7月1996開始啟動三期擴建計劃。除了車站擴建工程,開創了國內工程的先河。從永安到通霄鋪設了壹條直徑36英寸的海底長輸管道,於2002年2月竣工,液化天然氣總輸送能力擴大到每年744萬噸。
為了配合政府推進臺電大潭電廠的天然氣發電計劃,中石油憑借多年積累的天然氣運營經驗,獲得了最具競爭力的卡塔爾LNG供應協議,準確預測了其他競爭對手可能的收益和競價策略,靈活調度現有的供應和運輸設備。2003年7月中標臺電大潭電廠天然氣采購,獲得25年每年654.38+0.68萬噸天然氣的供應權,從而在中長期國內天然氣市場保持獨家地位。2005年9月13日,中石油與卡塔爾拉斯加斯二期正式簽署了為期25年的液化天然氣采購合同;合同量為每年300萬噸,合同期限為2008年至2032年,主要供應臺電大灘電廠及國內天然氣需求。
為滿足臺電大潭電廠從2008年開始的第壹階段用氣需求,並在2009年底前完成儲罐及相關氣化供氣設施的第二階段目標,以滿足華中和華北地區發電、工業客戶和壹般用戶的用氣需求,中石油預計投資248億元新臺幣。積極推進臺中港西部13-15號碼頭腹地年進口300萬噸的北部lng接收站、3座16萬km的液化天然氣儲罐、氣化供氣設施建設,鋪設臺中港經通霄配氣站至大灘計量站的36英寸長距離海陸輸氣管道及相關配氣計量設施。
為靈活調度,達到穩定供應市場用氣需求的目的,中石油在臺灣西部建立了屏東至基隆的輸配氣網絡,包括總長約1,757公裏的幹線,36個配氣站,以及總長約1,476,5438+0公裏的區域環形輸氣網絡,隸屬8個供氣中心。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的規劃以建設環狀輸氣網絡為方向。輸氣幹線方面,已建成總長約500公裏的陸上輸氣幹線和永安至通霄總長約238公裏的海底管道,在臺灣省中南部形成環狀輸氣網絡。此外,臺中港至桃園大灘另壹條36寸直徑海底管線也將投入營運,與中北部陸上管線形成另壹個環狀輸氣網絡,整合成8字形輸氣網絡。
2006年,中國石油天然氣總銷量為98.46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2.77%,主要提供國內發電(占比77.87%)、蒸汽發電(占比0.24%)、工業(占比8.58%)和民用(占比13.3638+0%)。2006年,中石油進口液化天然氣778萬噸,其中331萬噸由印尼供應,332萬噸來自馬來西亞,其余1.1.5萬噸由其他供應商通過主協議支持。中國石油的石化生產基地主要位於高雄煉油廠和林園石化廠,其中林園石化廠隸屬於2000年9月1日成立的石化事業部,主要設備有介質集團、輕油裂解、丁二烯、芳烴抽提、二甲苯分離、烷基轉移、異構化化工廠等。目前,中石油乙烯年產能為654.38+0.8萬噸,其他石化基礎原料產能為72萬噸丙烯、654.38+0.7萬噸丁二烯、565.438+0.5萬噸苯、56萬噸對二甲苯、654.38+0.5萬噸鄰二甲苯。
為應對市場的開放競爭,中國石油石化事業部推進石化產品物流業務,與石化行業中下遊垂直整合,共創雙贏。以靈活的競爭策略,拓展油品交易空間,提升市場競爭力。為縮小石化原料供應缺口,提高工業安全環保質量,擴大產能規模,中石油已開始推進林園石化廠“三輕工業”投資計劃。預計投資379億元新建年產60萬噸乙烯、37萬噸丙烯、65438+萬噸丁二烯、9萬噸苯的輕油裂解車間,並對現有第四芳烴車間及相關配套設備進行改造。估計是2065438。為維持國內石油市場規模,完成垂直整合以提升競爭力,並擴大石化產品出口以提升獲利能力,中石油推動雲林石化科技園區,預計投資新臺幣4005億元,建設日產原油30萬桶的煉油廠、年產654.38+20萬噸乙烯的輕油裂解中心、年產80萬噸對二甲苯芳烴中心、23個石化中下遊由中石油牽頭、石化公司共同組建的國光石化科技有限公司,於2006年開始實施相關計劃,以引領國內石化產業留在臺灣省,帶動整體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