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喘息性支氣管炎簡介

喘息性支氣管炎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疾病別名4疾病編碼5疾病分類6疾病概述7疾病描述8癥狀體征9疾病病因10病理生理學11診斷檢查6 5438+02鑒別診斷13治療方案14並發癥15預後與預防16流行病學17特別提示附件:65438

2英文參考la ennec &;呼語(apostrophe的縮寫)

粘膜炎鏈球菌

3疾病別名喘息性支氣管炎、喘息性支氣管炎

4疾病代碼ICD:J20.8

5兒科疾病分類

6疾病概述喘息性支氣管炎只是壹個臨床概念,是指壹組嬰兒出現哮喘樣下呼吸道感染,是壹種臨床綜合征。發病年齡較輕,多見於1 ~ 3歲兒童。常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病情多較輕,有低或中度發熱,僅有少數病兒高熱。

7疾病描述喘息性支氣管炎只是壹個臨床概念,是指壹組下呼吸道感染的嬰兒伴有哮喘,是壹種臨床綜合征,壹般指壹組急性支氣管感染伴有喘息的嬰兒。肺實質很少受累,部分患兒可發展為支氣管哮喘。因為嬰兒的氣管、支氣管比較狹窄,容易因感染或其他* * *,而加重病情。此外,兒童有過敏體質因素,上呼吸道感染後引起支氣管痙攣或腫脹、喘息。因此,有人認為部分患有此病的兒童為小兒支氣管哮喘(以下簡稱哮喘)或輕度哮喘

8癥狀和體征顯示特征如下:

1.發病年齡較輕,多見於1 ~ 3歲兒童。

2.壹般表現常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大多不嚴重,呈低或中度發熱,僅有少數病兒高熱。呼氣時間延長,伴有喘息和粗濕羅音,喘息無明顯發作。治療後第5 ~ 7天上述癥狀明顯緩解。

3.預後部分病例的復發大多與感染有關。大部分短期預後良好,3 ~ 4歲時復發次數減少。然而,壹些病例長期發展成支氣管哮喘。

4.診斷標準(評分方法)1988全國兒童哮喘會議提出了評價嬰幼兒哮喘的診斷標準(評分方法):3歲以下反復喘息作者評分原則:

(1)嬰幼兒患毛細支氣管炎或喘息性支氣管炎,反復喘息發作≥3次,得3分。

(2)肺部有喘息聲為2分。

(3)突發喘息癥狀為1。

(4)孩子有其他過敏史(1)。

(5)壹、二級親屬有濕疹、皮炎或哮喘病史,得分為1。

以上總分大於5分,診斷為嬰幼兒哮喘,喘息發作僅兩次或總分小於4分,初診為喘息性支氣管炎,繼續隨訪觀察。

9疾病的病因可包括以下因素:

1.感染因素可引起各種病毒和細菌感染。比較常見的是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和肺炎支原體。多數病例可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並發細菌感染。

2.解剖特點嬰兒的氣管、支氣管相對狹窄,周圍的彈性纖維未發育完善,因此其黏膜易受感染或其他* * *而腫脹充血,造成管道狹窄,分泌物粘稠不易排出,從而產生喘息聲。

3.有過敏體質因素的病毒感染嬰兒較多,僅有少部分患兒表現為喘息性支氣管炎,提示同壹病毒在不同個體的不同病理生理變化和臨床表現與機體內部因素密切相關。如近年來發現,由合胞病毒引起的喘息性支氣管炎患兒具有特異性IgE抗體,其鼻咽分泌物中組胺濃度明顯高於同樣感染但無喘息的患兒。他們的親屬往往有過敏性鼻炎、蕁麻疹、哮喘等過敏性疾病史。約30%的兒童患過濕疹,血清IgE含量常增高。

10病理生理學喘息性氣管炎的發病機制與哮喘相似。哮喘的發病機制近年來研究的比較多,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過敏是壹些喘息性支氣管炎和支氣管哮喘的主要原因。過敏是指機體與外界抗原接觸時的反應性變化,是壹種特殊類型的免疫反應。可分為四種類型,即立即過敏反應型、細胞溶解型、免疫復合物型和延遲型。過敏性哮喘患者主要是ⅰ型和ⅱ型異常反應。

2.腎上腺素能受體的作用有人認為所有的哮喘病因都是通過相同的途徑,即哮喘患者的呼吸道對各種病因的反應性增加,在低閾值* * *,可引起平滑肌痙攣。呼吸道受自主神經控制,迷走神經興奮時使平滑肌收縮,交感神經興奮時使平滑肌舒張。交感神經很少直接分布於支氣管,而是分布於膽堿能神經節,膽堿能神經節可通過傳遞消除迷走神經沖動引起的支氣管收縮,主要是通過兒茶酚胺和循環中豐富的β受體。

3.遺傳因素早在1650年,Senus就報道過他老婆家連續三代都有哮喘患者。威廉發現,哮喘患者的近親中有50%有過敏性疾病史。上海醫科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調查結果顯示,各級哮喘患兒親屬的哮喘發病率明顯高於對照組,且隨著父母的接近有增加的趨勢,即父母越親,哮喘發病率越高,說明哮喘與遺傳關系密切。

11診斷:多為3歲以下兒童,多發生於上下呼吸道感染後。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流感病毒是常見的病原體。具有發熱、呼氣時間延長、喘息、粗濕羅音等特征,治療1周左右以上癥狀明顯緩解,易於診斷。

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可升高,病毒感染可正常。其他常規檢查正常。某些兒童的嗜酸性粒細胞檢查和血清IgE水平可能會升高。

其他輔助檢查:胸片檢查無明顯異常,但可有支氣管炎改變。

表1總結了12在嬰幼兒下呼吸道喘息樣疾病鑒別診斷中的異同,可作為鑒別診斷的參考。

對於喘息性支氣管炎患兒,要註意分析家族和患兒自身過敏史、嗜酸性粒細胞檢查、血清IgE水平等數據。如果支氣管哮喘可疑,應盡早給予預防措施。

13治療方案為急性支氣管炎。

1.壹般的治療是按照呼吸道感染的常規治療,包括休息,適當的室內溫濕度,勤換藥,多開水,易消化的飲食。註意呼吸道隔離,減少繼發細菌感染的機會。

2.病毒是控制感染的主要病原體。分泌物培養中雖然存在細菌,但不是真正的病原體,所以壹般不使用廣譜抗生素。抗生素,如磺胺甲噁唑/甲氧芐啶(復方磺胺甲噁唑)或青黴素肌肉註射,可適當用於發熱和白細胞明顯增加的嬰兒。如果病情嚴重,年幼體弱,可聯合應用青黴素、卡那黴素(或慶大黴素)等廣譜抗生素。

3.對癥治療包括:

(1)止咳化痰:目的使痰液變稀,易於排出。壹般盡量不用鎮咳藥或鎮靜劑,因為它們不僅抑制咳嗽反射,影響纖毛的生理活動,還會使痰液難以排出,引起支氣管阻塞,增加細菌感染的機會。

常用祛痰藥有土根糖漿0.1 ~ 1m1,3次/d;L0%氯化銨0.1 ~ 0.2m 1/kg,3次/d;溴己新(Bissouping) 2 ~ 4 mg,每日3次。如果幹咳嚴重,影響睡眠,可給予小劑量鎮靜劑。

(2)哮喘緩解:在喘息性支氣管炎中,喘息往往難以控制。除支氣管解痙藥外,如氨茶堿2 ~ 4 mg/kg,口服,或用異丙腎上腺素0.5mg和4%碳酸氫鈉2m1霧化吸入。同時註意補水稀釋痰液。喘息嚴重時可加用潑尼松(1mg/kg/日),分三次口服,4-7天為壹療程。至於抗過敏藥,如異丙嗪(吩嗪)能幹痰,應盡量少用。

14的並發癥壹般沒有並發癥。可以發展成肺炎,有的孩子以後會發展成哮喘。

15預後及預防預後:大部分短期預後良好,3 ~ 4歲復發次數減少,但部分病例長期發展為支氣管哮喘。

預防:對於喘息性支氣管炎患兒,如果懷疑支氣管哮喘,應盡早給予預防措施。預防復發性或慢性支氣管炎的方法:

1.壹般方法先找到病因,積極治療慢性病變或預防潛在因素,以減少急性發作的機會。其次,給予合理餵養,及時添加輔食,增強體質。並加強體育鍛煉,多進行戶外活動,必要時口服維生素A,以增加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

2.支氣管炎疫苗能產生免疫反應,增加吞噬細胞功能,防止支氣管炎復發。用法:發作間歇期,每周皮下註射1次,第壹次1次0.1m1。如無不良反應,每周遞增0.1ml,直至0.5m1為最大劑量。10次為1個療程,有效患者可使用幾個療程,尤其在多發季節,緩解期暫緩。

3.核奶酪是核酸和酪蛋白的水解產物,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用法:每周肌肉註射兩次,每次2m1和10次為壹個療程,有效時可繼續使用。

16流行病學部分病例長期發展為支氣管哮喘。從1987到1989,對594例喘息性支氣管炎進行了4 ~ 21年的回顧性隨訪。結果41%轉為哮喘,其中61.8%治愈,38.2%仍有哮喘發作。有過敏史、嗜酸性粒細胞高、血清IgE升高的人,常發生支氣管哮喘。根據天津醫學院對146例喘息性支氣管炎的隨訪觀察,認為喘息性支氣管炎和支氣管哮喘是同壹疾病,因為二者的遺傳史、過敏史、血清IgE和肺功能非常相似。Xi安醫科大學兒科也認為3歲以下兒童出現不明原因的反復喘息應考慮為嬰兒哮喘,可能是壹種疾病在兩個年齡階段與兒童哮喘的不同表現。

17特別建議積極治療慢性病變或預防潛在因素,減少急性發作的機會。其次,給予合理餵養,及時添加輔食,增強體質。並加強體育鍛煉,多進行戶外活動,必要時口服維生素A,以增加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支氣管炎疫苗能產生免疫反應,增加吞噬細胞功能,防止支氣管炎復發。

用於治療喘息性支氣管炎的穴位氣體使用者主要用於咳嗽、呼吸困難、胸背痛、胸脅脹滿、喘息、消化不良等癥狀。適應癥:岐狐穴用於治療咳喘和胸痛。...

玄寂、支氣管炎、喉炎、咽部腫脹、水狀果肉瀦留、胃內積聚、心臟痙攣、咳嗽、哮喘、胸痛、咽痛、逆氣咳嗽、喘息、...

假窗和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分布。胸部皮膚神經分布階段性明顯,但有重疊。針從皮下穿過胸大肌表面的胸肌肌腱。...

足三裏失眠、咳嗽、痰多、痰多、喘息、哮喘、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咯血、乏力、瘧疾、發熱、尿痛、遺尿、疝氣。...

下三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