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為什麽現在的動物長不到恐龍那麽大?

為什麽現在的動物長不到恐龍那麽大?

現代動物沒有陸地上的恐龍那麽大,但海洋中的藍鯨不僅比任何恐龍都大,而且幾乎和恐龍時代最大的動物——巨型魚龍壹樣大。

藍鯨

首先要明確,任何時代的動物都有大有小,小動物占的多。我們都很熟悉恐龍這個大物種,因為大型動物更容易留下化石,更容易被科學家發現,也更容易被大眾所熟知。

事實上,小恐龍有很多種。比如中國內蒙古寧城縣發現的胡姚龍,骨骼長度只有27厘米,估計尾羽總長40厘米,是最小的恐龍之壹。而遼寧體雞山組出土的短羽,起於中國羽龍,骨架只有30厘米長。

這些小恐龍是原始鳥類的近親,它們的不斷發掘不僅證明了恐龍可以很小,也讓恐龍和鳥類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我們的祖先,原始哺乳動物,在恐龍統治之前就出現了,在恐龍時代只有老鼠那麽大。

胡·

短羽始於華羽龍。

那麽,恐龍為什麽會長得這麽大呢?動物學有壹個普遍規律。根據化石記錄的信息,生物總是越來越大,直到滅絕。

科學家發現,對於大多數生物來說,體型大的個體確實比體型小的個體在生存和繁殖方面更有優勢。它們可以獲得更好的食物資源,與更多的異性交配,從而留下更多的後代。大個體留下的後代也往往更大,這樣如果小個體壹代代被淘汰,動物就會變得越來越大。

但是,動物的放大不可能壹蹴而就。恐龍出現在三疊紀晚期,那時候恐龍還不大,侏羅紀有八千萬年了。梁龍、雷龍和腕龍等大型蜥腳類動物都出現在侏羅紀晚期。白堊紀又過了八千萬年。最大的恐龍阿根廷龍出現在白堊紀中期,而最著名的獸腳類恐龍直到白堊紀晚期才出現。現代馬的祖先,祖先馬,只有狐貍那麽大。它們花了4000萬到5000萬年才進化成現在的樣子。

暴龍

大規模不可能持續很久,否則地球上早就到處都是巨人了。事實證明,大規模開發不僅是進化史上的壹條康莊大道,也是壹條不歸路。動物壹旦陷入大規模的陷阱,必將迎來短暫的繁榮和迅速的滅絕。

環境導致動物規模化,卻最終欺騙了動物。它會發生變化,地質運動、超新星變化和耳語的影響都會導致環境的劇烈變化。動物適應環境,也會因為環境變化而死亡。這就是生物滅絕,地質史上發生過五次。最近壹次把恐龍送進墳墓發生在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

大滅絕消滅了行動緩慢、繁殖緩慢的巨型動物,代之以更小的物種,然後不可避免地重新走上大規模的道路,直到下壹次大滅絕的到來。這是生物進化的規律。

現在,我們可以回答為什麽今天陸地上沒有恐龍那麽大的動物了。恐龍滅絕6600萬年,在地質歷史上並不算太長,而且這期間陸地上也發生過多次二次滅絕,影響了哺乳動物的生長。

例如,3400萬年前的始新世-漸新世滅絕事件消滅了安第斯山脈和土元蟲,並將這些第壹批哺乳動物送進了墳墓。2300萬年前的古近紀-新近紀滅絕事件,導致了歷史上最大的陸地哺乳動物——20噸重的巨犀的滅絕。

最近壹次二次滅絕事件發生在65438+20萬年前的冰河時代末期,當時最大的貓科動物,無鬃獅子,破壞性的刃齒虎,長毛猛獁象和像今天大象壹樣大的地懶都滅絕了。我們擁有的最大的陸地動物,如大象、野牛、老虎和北極熊,都是那次滅絕遺留下來的,而不是新進化的龐然大物。

非洲象

根據生物進化的規律,我們沒有理由在未來看不到像恐龍那麽大的哺乳動物。但是我們人類自己可能正在改變這壹切。現在氣候越來越差,食物越來越少,棲息地越來越支離破碎,人類的濫殺已經越來越不適合大型動物生存,小動物才能生存。因此,有專家甚至指出,我們現在已經處於第六次大滅絕,但我們還沒有意識到。不同的是,前幾次是宇宙和地球造成的,這次是人類造成的。

有人說恐龍大是因為中生代大氣含氧量高,這是無稽之談。

據分析,恐龍時代的大氣含氧量在15-25%之間波動,恐龍滅絕以來壹直是21-25%,差距不大;

三疊紀和侏羅紀的大氣中氧氣含量長期相對較低,這絲毫沒有延緩恐龍大規模化。大氣中的氧含量確實對動物體型有影響,但主要是針對呼吸器官簡單的節肢動物。

寒武紀大爆炸以來大氣中氧含量最高的時期是在恐龍時代之前1億多年,也就是古生代的石炭紀。當時大氣中35%是氧氣,當時蜻蜓可以長到海鷗那麽大。然而,同時期的兩棲動物比後來的四足脊椎動物恐龍和龐然大物要小得多。

石炭紀巨型蜻蜓

還有人說恐龍大是因為中生代氣候溫暖,這只是壹方面,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無論在溫暖或寒冷的環境中,體型大多是有益的。

在寒冷的環境中,大型動物的表面積/體積較小,可以減少熱量損失。在溫暖的環境中,大有利於隔熱,使動物避免過熱。

現在全球氣溫比冰河時期高很多,但動物明顯比冰河時期小。現代的獅子比無鬃獅小,非洲象比猛獁象小,北極熊比巨大的短面熊小。可見,動物的大小和溫度沒有必然的關系。

巨大的

當然,有壹些因素促成了恐龍的體型。在恐龍時代植物的葉子中也普遍存在木質素,這對大型食草恐龍更有利。大意味著食物通過消化道的時間更長,這使得消化道中的細菌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從而促進消化和吸收。

此外,恐龍骨骼很可能像鳥類壹樣有氣袋,這意味著恐龍比同樣大小的哺乳動物更小,不會因為重力過大而塌陷。但這些因素並不壹定導致恐龍長得這麽大。其實恐龍變大只是生物進化的正常規律,我們沒必要大驚小怪。當前,我們更應該關註當下。如果我們不保護地球環境,也許我們的後代會問為什麽沒有大象和老虎這麽大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