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大椎穴
大椎是督脈和諸陽經的交匯處,是人體的陽。艾灸采用溫和灸頸部大椎穴20分鐘,配穴可選擇風門穴,灸3 ~ 5分鐘。
大椎穴位置:低頭時,最突出的穴位在頸後。左右轉動時,用頭選取的棘突骨為第七頸椎,其下凹陷處為大椎穴。艾灸大椎穴能有效提高免疫力,預防流感,治療發熱感冒癥狀。
風門穴:大椎穴下兩棘,棘突旁1.5寸。風門穴是感冒的門戶。艾灸此穴可祛風散寒,治療感冒。
2.合谷穴
合谷穴俗稱虎口。艾灸合谷穴可以有效緩解感冒時鼻塞流鼻涕的癥狀。
艾灸的時候要註意,如果是左鼻塞就灸右手合谷穴,如果是右鼻塞就灸左手合谷穴,每次灸五分鐘即可。
3.風池穴
向後觸摸人耳後骨突下緣時,可以感覺到壹個凹陷,就是風池穴,左邊壹個,右邊壹個。此穴是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穴位。艾灸此穴可解表散寒,治療感冒引起的頭痛、頸痛等癥狀。
4.風府穴
沿著後腦勺摸凹陷處,這個部位就是風府穴,是人體督脈上的重要穴位。感冒時灸此穴,可解表散寒,緩解感冒引起的頭痛、頭暈、落枕等癥狀。
5.不同的冷灸位置
(1)風寒感冒
1.選擇百會穴、大椎穴、風門穴、舒菲穴溫和灸,可緩解惡寒癥狀,直至局部皮膚變暖發紅,每日1-2次。
2.選擇大椎穴、合谷穴、舒菲穴、列確穴,每穴溫和灸15分鐘,直至皮膚溫熱發紅,惡寒癥狀緩解。
(2)風熱感冒
1.選擇大椎、曲池、赤澤、合谷穴,用艾條啄。每個穴位艾灸時間為10 ~ 15分鐘,每日1 ~ 2次。癥狀消失後艾灸壹兩次即可。
2.選擇太陽穴、唐寅穴、曲池穴、合谷穴,用艾條啄灸。每個穴位艾灸10 ~ 15分鐘,每日壹次,癥狀消失後再灸1 ~ 2次。
(3)暑濕感冒
1.選擇舒菲、至陽穴、陰陵泉、足三裏穴溫和灸。每個穴位艾灸15分鐘,每天局部溫腮紅壹次為宜。待發熱、頭暈、頭痛、胸悶消失後,加灸1 ~ 2次。
2.選擇舒菲、心俞、舒歌、天突、鐘山、神闕等穴位,用艾條隔姜,即把生姜切成2 mm厚的姜片,在生姜上打小孔,上到艾條,待艾條燒光,皮膚有燒灼感時取出。每個穴位五至七貼,每日壹至二貼,直至感冒痊愈。
6.艾灸註意事項
1.艾灸的功效很多,但艾灸也不是萬能的。身體不適的時候要先去醫院檢查壹下是什麽問題,不能不管哪裏不舒服都試圖通過艾灸來解決。
2.艾灸要想有好的效果,需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以為艾灸反正可以養生治病,我就可以不熬夜,不註意飲食,為所欲為。如果妳有這樣的想法,艾灸也幫不了妳。
3.艾灸順序:《錢進方》記載:“凡艾灸為先陽後陰,先左後右,先上後下。”這是艾灸的順序。如果上下前後都有穴位,則先灸陽經,再灸陰經。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左邊,再灸右邊。即先背,後胸腹,先頭身,再四肢,依次進行。從陽中引出陰是沒有壞處的,所以不能逆著亂灸。如果不註意順序,艾灸後往往會有面部發熱、咽幹、口幹的後遺癥或不舒服的感覺。即使沒有這種反應,艾灸也要從上往下做,和針灸取穴是壹樣的。秩序不亂,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