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基本條件
建設養殖場的條件要適應浣熊的生物學特性,使浣熊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正常生長、繁殖和生產皮毛制品。
1.飼料條件:來源廣泛,容易獲得和運輸方便,質量好,價格低。重點是安排好動物飼料的來源。
2.自然條件:胴體堆場應建在高爽,陽光充足,通風,幹燥,便於排水。水源必須足夠幹凈,最好是供人飲用的水。
3.社會環境條件:屠體堆場應選在公路、鐵路、水域等交通條件好的地方,環境要安靜。浣熊場應與畜牧場和居民區保持500-1000米的距離。浣熊場夏天要保持涼爽防暑,冬天要背風防寒。
二、建築和設備
1.棚:是遮雨雪、防太陽暴曬的簡易建築。棚頂可以蓋人字形,也可以壹側傾斜。它可以由角鋼、木材、竹子、磚石等制成。,可以用石棉瓦、油氈紙或稗草覆蓋。棚檐1.5-2m高,2-4m寬,長短寬窄可根據場地大小或飼養頭數靈活掌握。兩個棚之間的距離為3-4m,以方便操作和照明。
2.籠養箱:指浣熊的籠子和貓砂箱,有多種規格和款式。原則上以不影響浣熊的生長發育、正常活動和繁殖,不逃跑為好。
貉子籠壹般用鋼筋或角鋼制作,也用8號鐵絲或木方固定鐵絲網。籠底采用12鐵絲,網眼不大於3×3cm;外圍可用14鐵絲,網眼不大於2.5×3 cm。種貉籠壹般為90×70×70 cm,皮貉籠壹般為70×60×50 cm。最好有壹個更大的籠子。籠子的排距應為1-1.5m,間距應為5-10cm。
貉子的貓砂盒通常是用木頭、竹子或磚做的。壹般是60×50×45 cm,大壹點會更好。垃圾箱的出入口應高出箱底5厘米,出入口直徑為20-23厘米。最好給皮浣熊提供壹個休息用的小木盒,壹般40×40×35 cm。
3.圍欄:浣熊可以被圈養。圈舍地面用磚或水泥鋪成,四壁可以用磚石砌成,也可以用鐵皮或光面竹圍起來。身高1.2-1.5米,免得跑了。飼養浣熊的圈舍內要有壹個貓砂箱(與籠養的貓砂箱相同),可放在圈舍內或圈舍外,要求離地5-10 cm。
在繁殖期,壹圈可以養1對浣熊或1只母浣熊。幼浣熊可以群養,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每圈最多10-15。為了保證毛皮的質量,必須蓋上防雨雪的蓋子。否則,持續的秋雨或糞尿汙染會造成毛絨纏結,嚴重降低毛皮質量。為了防止浣熊爭搶食物,浪費飼料,汙染毛絨,要用特制的圓孔和全封閉的餵食器來裝食物。
4.圍欄:為防止浣熊逃逸,加強衛生防疫和安全,浣熊場或籠舍周圍需設置高度為1.5-1.7米的圍欄。柵欄可以用磚石砌成,也可以用光滑的竹子、木棍或鐵皮圍起來。
5.其他建築和設備:浣熊場應配有飼料儲存加工室、毛皮初加工室、門衛室、獸醫室、辦公室、休息室和更衣消毒室。此外,每個籠子都要配有飲用水和餵食用具。飼料制備加工間應配備磅秤、絞肉機、粉碎機、蒸煮、洗滌和飼餵設備。浣熊場還有捕捉、維護、清潔、消毒等用具。
三、交配註意事項
每年2-3月,15左右,是浣熊的交配期。壹般浣熊在2月下旬進入發情高峰期,交配開始忙碌。但是2013的情況有些反常。無論是在我省的唐山、秦皇島等主養殖區,還是邢臺、滄州等非主養殖區,到了2月底,發情的數量都很少,尤其是剛離開的浣熊,這讓很多養殖戶或郁悶或恐慌,其他地方的壹些養殖戶甚至放棄了交配繁殖。
其實飼養者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特種養殖收入的基礎是養殖,不發情是不可能交配的,也就意味著養殖的失敗。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浣熊的發情期也不例外。由於去年冬天和今年春天天氣異常,平均氣溫遠低於往年,而促進浣熊發情的關鍵是適時的氣溫,造成浣熊發情滯後,這是主要外因;其次,由於前年皮毛市場不景氣,養殖戶飼養的種浣熊質量普遍不高,導致生產出來的幼浣熊身體素質“先天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與2001春季新種浣熊(2000年出生)發情緩慢有關;另壹個因素是,2003年,部分養殖戶為了追求短期利益,盲目投餵各種激素含量高的添加劑,導致浣熊生理系統發生變化,如發情不明顯或發情不明顯。
鑒於以上情況,農民不必過於擔心。隨著天氣的逐漸轉暖,大部分浣熊都可以發情交配,只是時間會稍有延遲。只要交配成功,產仔及其後續生長不會受到影響。同時,為了促進發情,養殖戶可以適當增加浣熊的食量(懷孕後及時清除),每天給每只浣熊添加15g的飼料,並添加維生素E丸,每餐壹丸,多餵大蔥等食物,不再過去餵壹次,改為每天餵兩次。在此基礎上,應加強升溫保溫措施。不發情的貉要放在陽光充足的窩裏,窩的背面、側面、頂部盡量用草簾或被子覆蓋,以增加貉的體溫,促進其發情。為了給浣熊創造壹個舒適的發情環境,養殖戶壹定不能頻繁嘗試和檢查情況,以免適得其反。
最後,根據壹月份的天氣趨勢,2013交配的截止日期必須推遲,具體來說,要比正常年份推後10天,即2013年3月25日。所以養殖戶要合理安排,讓浣熊完成交配。
四。浣熊的引進和運輸
1.介紹的最佳時間是10到12。
2.良種選擇:種用貉(烏蘇裏貉)質量標準為公貉在二級以上,母貉在三級以上,但三級母貉比例不超過總數的30%,10月初體重不低於6公斤,體長不低於60厘米;身體健康,註射過犬瘟熱和病毒性腸炎疫苗,並獲得了確定的免疫力;浣熊雌雄比例為1:2-3;準備浣熊物種轉移的認證證書。
3.運輸:運輸過程中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持續強烈的驚恐刺激。因此,減少驚恐刺激是提高運輸過程中存活率的有效措施。
運輸前,妳要準備好運輸用的籠子。妳不能用麻袋來運輸它們,因為浣熊會咬麻袋逃跑。運輸籠可以用木板、鐵絲網、竹籠制成;運輸籠要大小合適,便於移動和擺放,牢固耐用,便於籠外觀察,提供水和食物,保證空氣流通。其尺寸為50 cm× 25 cm× 30 cm,可容納1只浣熊。在籠子的壹側應該有壹個閥門用於裝載。
運輸前,還應準備好途中使用的飼料、餵食和飲水工具;浣熊捕捉,籠子修理設備等。運輸過程中,必須用黑布或麻袋調暗籠子的光線,保持安靜,避免強烈的噪音刺激。途中謝絕參觀,避免在鬧市區或人多的地方逗留,以防受到驚嚇。途中要提供適量的飼料和大量的飲用水,喝水時註意不要被毛茸茸的浣熊弄濕,以免感冒。途中必須有專人管理和看護,註意觀察,發現異常立即采取措施。
貉養殖的市場前景:
目前,養浣熊行業在我國發展迅速,尤其是東北三省,不僅數量多、規模大,而且有集體化、個體化、城鄉壹體化的趨勢,山東、河南、河北等省也出現了“養浣熊熱”。但是在現在的貉子生產中,身體有變小的趨勢。主要原因是除了少數近親繁殖退化現象外,投入產出關系不清。年輕的浣熊大多是在低標準和低水平的食物和蔬菜下長大的。由於缺乏必要的營養,年幼的浣熊生長緩慢,身體瘦弱,背毛缺乏彈性,顏色圖案混雜。這樣壹來,就呈現出壹種小而劣質的貉,對經濟效益和繁殖都有不好的影響。為了提高經濟效益,獲得優質的大型浣熊,必須重視科學的飼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