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棉花糖實驗視頻

棉花糖實驗視頻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現象,我們可能只是覺得好玩,心理學家已經開始研究:“這是為什麽?”所以他們經常會做壹些奇怪的實驗,然後總結出壹些規律,形成壹些有趣實用的心理規律或者效果。

心理學暢銷書作家虞書用了整整壹本書《墨菲定律》來解釋心理學的壹些實際作用。舒雨也是知名的知識分享博主。曾參與編輯《中國網絡文學觀察榜》,並擔任常務副主編。2018任中國網絡文學IP價值論壇常務副主編,參與“首屆中國網絡文學TOP100”等項目。微博推書賬號“推遍全球”,粉絲數十萬以上,深受粉絲喜愛。

在《墨菲定律》這本書裏,作者從心理學家的實驗、真實的故事案例和壹些通俗易懂的介紹中給我們講述了壹些深刻的理論知識。然後結合當下的熱點或者貼合人們生活、交往、工作、感情的知識,深入淺出的教我們如何應用,讓我們明白那些有趣的心理效應是如何幫助我們的。

《墨菲定律》這本書匯集了墨菲定律、框架效應、刺猬法則、沈沒成本效應、大力士效應、責任擴散、聚光燈效應等等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56種心理效應。

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壹下生活中妳不得不知道的幾個心理效應。

關於心理學的第壹個知識——墨菲定律。

之前經常聽說這四個字,但是對於它們的真正含義以及如何應用幾乎壹無所知。這壹次,通過看《墨菲定律》這本書,我了解到。所以這是這樣的。

有些事情就是很奇怪。比如我以前上學的時候,不能上課就怕被老師叫。我故意躺了壹點,但還是被老師註意到了。墨菲定律就是這麽神奇的東西。事情往往會朝著妳認為的不好的方向發展。簡單來說,越害怕越容易來。這是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從何而來?

1949年,壹個叫艾迪·墨菲的空軍上尉奉命參加火箭減速超重實驗,而實驗中最怕的就是出現差錯。但是,有人把16加速器全部裝錯了位置,這是完全沒有想到的。墨菲哀嘆道:“如果壹件事有可能變壞,妳讓他去做就會變壞。”嗯,他的這句話被寫了下來,演變成了墨菲定律。

如何避免?沒有事情像看起來那麽簡單。我們不能冒險。我們需要提前預設各種影響因素,考慮方方面面,從細節入手,做好應急預案。

第二個與社會關系有關——責任的分散。

在談到責任擴散時,作者結合了實際案例。讓我們知道這對每個人都很重要。

2011,10年6月3日,“小嶽躍事件”震驚全國。壹個女孩被車輛碾壓,7分鐘18路人路過,卻視而不見。女孩經醫生搶救無效死亡。我還記得看到那個視頻的難過。

前段時間,長沙壹個9歲男孩被打死。現場有很多人,但如果有壹個人出手,悲劇可能會被遏制,孩子還是壹個活著的孩子。

但是,他們都選擇了無視,眼睜睜地看著孩子癱倒在地,完全失去了生命體征。這些冷漠的行為反映了責任的心理擴散。壹個人做了他被要求做的事。

如果要求壹個群體共同完成任務,那麽完成任務的責任就會和大家平分,從而削弱了這個群體中的個人責任感,使每個個體下意識地想要推卸和逃避任務。就像壹個和尚挑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那麽如何應對呢?如果妳急需幫助,最好把求助的訴求直接指向壹個人,而不是向周圍所有人呼救。分配任務要找固定負責人,防止多人互相推諉。

第三個與我們自身的心理密切相關——聚光燈效應。

這完全是教妳臉皮厚的方法。

有壹天,我把衣服穿反了,我覺得很別扭。看外面露出的標簽。真的很丟人。

不知道別人會不會笑我:“妳看那個男的,衣服穿反了,哈哈哈。”另壹方面,我不能在街上脫。真的很難受。壹上午都在撓心,回家趕緊換了。但是想想,好像除了我自己,沒有別人發現。那我豈不是白難受了壹上午?

生活總是這樣,有很多妳非常在意的事情,也許妳身邊的人根本沒有註意到。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聚光燈效應。人們總是高估別人對自己行為、外表、舉止的關註。

其實人家也沒那麽在意。妳今天穿了什麽,做了什麽,甚至妳覺得尷尬的事,別人可能根本不會註意,即使看到了,也很快會忘記。所以,大膽壹點,放松壹點,臉皮厚壹點,活得更輕松快樂壹點。

第四個跟我們的思維方式有關——刻板印象效應。

前兩天看到壹個視頻,路邊壹個男的對著壹個女的拳腳雙膝呻吟,男的還想把她放到車後備箱裏。被錄下來後發布到網上,很多評論都讓人大跌眼鏡。有人從視頻推斷,這個女的壹定是“拜金女”,那輛車壹定是那個男的,她被男的打了飯肯定是活該。他們通過了什麽判決?

他們可能看到或聽到過壹些女性更在乎金錢和物質,認為所有的女孩都是那樣的。這反映了心理定勢效應。就像墨菲定律說的,“只有了解了大概情況,才容易壹概而論”。

人們往往按照舊的認知來判斷事物,很難改變。有時候,妳覺得妳想的就是妳想的嗎?不完全是。就像視頻中被打的女子說的:這輛寶馬是我的,我被威脅的時候沒有報警。並且貼在自己的汽車行駛證上,那些反應僵化,壹味指責的人被事實擊中了要害。

所以,我們在思考問題或者表達觀點的時候,還是要關註事實,了解事實,尊重事實,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正確思考。而不是根據自己的記憶去主觀判斷。

第五個與人相處有關——南風效應。

壹位母親帶著五歲的女兒上了公交車。看著滿滿的公交車,母女倆只好站在壹個小夥子旁邊。年輕人為了不讓座,不得不裝睡。女兒說:“媽媽,我好累。為什麽這位大叔不給我們讓座?”其他人也把目光放在旁邊的年輕人身上。

這個小夥子肯定超級尷尬。只聽見母親說:“叔叔太累了,沒法幹活,睡著了。等他醒了,壹定會給妳的。”到了下壹站,小夥子假裝剛睡醒。把座位讓給了那個小女孩。小女孩說:“謝謝叔叔,辛苦了。”

在公交車上搶座位經常會有矛盾。其實如果換壹種思路,換壹種方式解決問題,結果可能會很不壹樣。

這就是墨菲定律中的南風效應。當妳面對壹件事情和裏面的人時,妳的態度決定了對方的態度,進而決定了事情的最終結果。有時候冷硬的態度比熱情的態度更能解決問題。所以南風效應也叫暖定律。

第六個和每個人的成長有關——延遲滿足效應。

前段時間,河南平頂山壹對情侶上了熱搜。老婆在做美容,老公知道後哭了。真的很尷尬。原來老婆買了各種美容項目和塑身衣,花了20多萬。

這種為欲望買單的非理性行為也在很多大學生身上上演過。各種打著欠條的軟件讓他們花的錢超過自己的承受能力去跳樓的案例已經不是壹兩個了。為了壹時的欲望或者面子,真的值得付出生命嗎?

面對誘惑,他們更能控制和規範自己的行為,抑制內心的沖動。這就是墨菲定律中提到的延遲滿足效應,其中提到了著名的棉花糖實驗。

研究人員將零食、糖果或巧克力放在桌子上。如果研究人員十五分鐘後回來,誰不吃糖果,誰就獲得雙倍獎勵。跟蹤研究後發現,能堅持等待的孩子自制力更強,社會競爭力更強,學習和工作效率更高。

糖果對孩子們很有吸引力。30%的孩子抵擋不住誘惑,會在15分鐘內吃完,不管有沒有獎勵。成年人也很難控制很多欲望,他們不知道如果拖延滿足,就會不計後果,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所以要遠離誘惑,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自制力,提高自己延遲滿足的能力,做好長遠的人生規劃,從小目標做起,培養自律精神,專心做好當下的事情。可以在完成的時候給自己設定壹些獎勵,通過獲得達成目標的獎勵來滿足自己。

書中還有很多其他由生命現象演變而來的心理學理論。雖然是理論,但是經過作者的解釋,就變得通俗易懂了。通過心理學家的分析,了解其中的原理,我們就可以放下自己的焦慮和緊張,對很多事情就可以平常心了。這是壹本可以隨時閱讀的書。靜下心來,用書上的理論去品味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中學習道理,指導人生。

在快節奏的成長道路上,總會有壹些磕磕碰碰。妳不妨停下來審視壹下自己的心理,給它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做壹個心理健康的人。而壹個穩定健康的心理也需要我們學會與自己和解,多了解人的心理底層邏輯,對我們的生活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