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美食不如餃子這句話的由來是什麽?

美食不如餃子這句話的由來是什麽?

不記得是哪壹年的春晚了,壹個女主持人出來說“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引起了南方很多網友的不滿。的確,過年吃餃子只是北方人的習慣。南方大米產區的中國人沒有壹種與餃子相對應的標誌性食物。這當然不是貶低南方的飲食。其實我寧願說南方生活水平高,飲食選擇多。就像平安夜的晚餐壹樣,英國人必須吃火雞。我問法國人這個時候在吃什麽。法國人回答說有很多種。言下之意,英國人只有火雞。餃子餃子這個詞出現的比較晚。網上所有的資料都引用了這篇文章:據清朝相關史料記載,“元旦時,人逢喜事,各行其事,如吃扁食,揚名立萬,取交年長朋友之意。沒人關心具體信息從哪裏來。這就是互聯網的利與弊。其實明代就有“平食”之名。清初山東人蒲松齡在《日用俗詞》中寫道,扁食如月牙,浸在冷水鍋裏也不會沸騰。民國初年,濟南出版的《濟南快覽》介紹了壹家專門做扁食的餐館,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書中還介紹了山東民俗:遇年夜飯或大年初壹,以面條為角,餡不是肉就是素,人們想吃什麽就吃什麽。。。總名叫:水包子。這裏的扁食,槽,水包子都是現代的餃子。在河南南陽,有壹個故事,東漢的醫生張仲景發明了羊肉餃子,河南人認為這是在冬季至日吃餃子的起源。這個故事在古書裏是找不到的,但它相當優雅。根據故事,河南人張仲景先生發明的面條形狀像耳朵,類似於現代的餛飩。古籍記載的餛飩歷史始於三國時期。餃子應該是由餛飩壹步步演變而來的。

我奶奶是河北人。她常說,不如餃子好吃,舒服了還不如仰臥。這句話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版本,應該是北方農民的知識。北方的氣候和物產不如南方,生活貧困,尤其是肉類供應不足。尤其是農民,過年可以殺豬吃肉。辛辛苦苦幹了壹年的農民,吃著肉疙瘩餡的餃子,然後躺在炕上休息,是最好的享受。現代都市人沒有這些感受,但傳統還是有作用的。餃子之所以好吃,是因為和所有帶餡的食物壹樣,餃子餡的風味被密封在餃子皮裏,不流失。所以吃餃子的時候,餃子餡的香味瞬間爆發出來,這種效果很震撼。餃子皮和餡在這裏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老話說,餃子要皮薄餡大,就是這個意思。餃子按照成熟的做法有餃子和蒸餃兩種,其中餃子是主流的家庭做法,因在水中煮熟而得名。餃子通常指餃子。由於歷史原因,北方壹直缺乏燃料,所以蒸餃並不常見。蒸餃不接觸水,單從口感上來說,比餃子好。但是餃子的皮軟滑,這是蒸餃所不能提供的。餃子皮是用冷水面團做成的。面筋含量是面粉的主要質量指標,在這裏起著重要的作用。高筋面粉做的餃子皮吃起來爽滑有韌性,皮薄不容易在鍋裏煮。以前沒有高筋面粉,大家都用白粉或者精粉包餃子。餃子的味道黑面或全麥面粉會很粘。蒸餃是用方便面做的。用低筋面粉做蒸餃可能更有利於成本控制。

任何素食材料都可以用作餃子餡。當然,吃的效果還是不壹樣的,就像原料成本不壹樣。鮮嫩的原料更貴,口感和味道會更好。肉類原料包括豬肉、牛肉、羊肉。山東沿海有魚餡,這是當地特色。蔬菜的原料數不勝數,獨特的蔬菜餡料有西紅柿、黃瓜、茄子、蒜苔。蔬菜原料做餡要預處理,比如瓜菜要榨出水分,茄子要炒。北方的餃子很少有純肉餡的,和南方的仿餃子等餡料食品有很大區別。原因在於歷史上北方肉類供應短缺形成的消費傾向。北方的餃子餡雖然是葷素搭配,但是好吃的餃子標準之壹還是:肉丸子餡。

包餃子

餃子雖然是家常菜,但是做好卻不容易。首先,妳得註意面條。河北有句老話:軟面餃子硬面湯,意思是餃子裏吃的面要軟,面條裏吃的面要硬。面團硬了,搟餃子皮就硬了。包餃子的時候不容易捏在壹起。吃的時候不會有很強的感覺。做好面粉作為準備,大小要均勻。有的人喜歡用手拉藥,我家用刀割。藥水的大小隨便妳,但是餃子太大了,沒法煮。搟皮需要嫻熟的技巧。妳要邊滾邊翻藥,手慢了就拿到了。記得大學的時候,同學在宿舍包餃子,我負責搟面皮。結果只推出了幾個,就被Xi安的幾個同學嘲笑,只好讓路。Xi安的餃子皮確實比我的小很多。這件事印象頗深。Xi安有壹個餃子宴。看來群眾基礎很紮實。包餃子的手法因地而異,有捏,有擠。捏法是壹手拿著餃子皮和餡,壹手捏著餃子的邊緣。餃子,用捏的方法包著,平放,很像他們祖先的扁食。擠壓法是用雙手的拇指和食指夾住餃子皮的兩端,邊夾邊向中間對折。這樣壹來,餃子就被擠成了大肚形狀,可以站起來了。最後煮餃子。水開了再去包餃子。水溫高可以使餃子皮快速成熟,保持形狀。當鍋裏的水再次沸騰時,為了降低水溫,保持水微沸,可以加入少量冷水,因為水太多會使餃子皮破裂,餃子餡可能還沒熟。如果妳用的是真正的高筋面粉,妳又希望餃子鮮嫩,又不想煮太久,這個不算個例。擠餃子

餃子通常配有調料。這幾乎成了吃餃子的必經程序。常見的調料是蒜泥加醬油、香油、醋。口味清淡的人可以用壹盤醋。口味重的人也要加辣椒醬。我見到了最恐怖的山東老鄉。把各種調料加到調味菜裏後,我倒了壹勺老幹媽辣醬。心裏對我包餃子充滿了委屈。他走後,我跟老婆說,我再也不請他吃三鮮餃子了!但是想想四川人的紅油餃子,不也是壹樣的嗎?所以只是說說而已。我曾經請過壹個歐洲鬼子吃餃子。沒想到蓋依拿著醬問我:吃餃子需要什麽?因為他和別人壹起吃了中國餃子。蘸醬吃是歐洲的另壹種普遍做法。他記得。我只好給他帶了壹瓶鎮江香醋。山東河北最常見的餃子餡應該是豬肉白菜餡。將豬肉、白菜剁碎,拌上香油、蔥、姜,普通原料做成的餡料會帶來不可思議的口感。難怪餃子受歡迎。老北京夏天喜歡西葫蘆羊肉餃子,大概已經滅絕了。河北人有壹種茴香豬肉餡的餃子,味道濃郁,獨具特色。對應的素餡是茴香蛋。以前每次去河北出差都吃這個餃子。它既美味又幹凈。茴香是茴香的植物形態,不習慣的人可能不喜歡。三鮮餡,起源於山東沿海,流傳到遼寧,是用渤海出產的小海蝦剝皮後配以豬肉和韭菜做成的。海蝦的鮮美,豬肉的肥美,韭菜的粗糙,達到了完美的平衡。與此相對應的,壹款餃子餡是蘇三鮮,包括雞蛋、蝦皮、韭菜。味道有點差,但絕對便宜。山東沿海最有特色的餃子應該是鮁魚餡的餃子。這是選用產於黃海的鮁魚,把魚刮下來,搗成肉醬,慢慢加水和調料攪拌至粘稠狀,再加入韭菜制作而成。這種魷魚餃子餡軟糯可口,厚厚的韭菜中和了魚肉的味道。鮁魚餃子要求新鮮的鮁魚,否則魚肉吸水少,口感也不會那麽鮮嫩。這和南方省份做魚丸是壹樣的。所以,要吃真正的鮁魚餃子,最好去膠東和大連。餃子東北有壹種所謂的酸菜餃子。這是就地取材的方法。傳統上東北天寒地凍,沒有新鮮蔬菜,只能吃酸菜,飲食風格要從酸菜中找。其實酸菜吃起來比較韌,壹定要切塊,配肉油。我個人覺得東北最有特色的城市交子就是交子,沈陽的老邊。老邊疆是河北任丘人。他到東北謀生,經停沈陽,創造了老邊疆的特色食品餃子。老邊餃子的風格來源於炒餡和泡面蒸餃。他的餃子餡是油炸的。再加上蒸,更好的保持了口感,所以老餃子油油的,很好吃,跟普通餃子完全不壹樣。現在看來,這個功能不難實現,但是很難成為第壹。餃子雖然是北方人的特色,但現在幾乎已經普及。這是社會變遷、人口流動和經濟發展的結果。當我聽廣西柳州的朋友說他們也在春節吃餃子時,我簡直不敢相信。據說香港有壹位傳奇女士,靠自己賣北方水餃贏得了香港商界的壹席之地,她自己在灣仔碼頭做的速凍水餃品牌行銷全國。這可以看作是現代商業力量展示的壹個例子。當然,我相信,餃子對於水稻產區人民的意義,是小麥產區人民無法比擬的。

餃子的特點決定了它樸實的本性。過去很少有人去餐館買餃子。大家都知道家裏包好煮的餃子是最好吃的。想吃什麽餡都可以,大小可選。更重要的是,包餃子是壹個家庭團聚的場合,尤其是在除夕。除夕的交子,是清人記載的交子原意。有些人堅持傳統,等到12半夜才煮餃子。記得有壹次在家裏過年,大年三十包餃子。我負責搟皮,我老婆和我爸媽負責包餃子。女兒還小,在兩張桌子之間運餃子皮。孩子有榮譽感,願意盡自己的責任。每次我搟壹個餃子皮,她就跳起來送到她爺爺奶奶的桌子上。爺爺奶奶都笑著說,休息壹下吧。發送前多保存。她也不聽。像往常壹樣,我們用豬肉,韭菜和蝦包餃子,真的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