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大年三十,也即除夕晚上必須要有魚,年年有余啊!但是放桌子上放放不吃,留著初二再吃,壹直是這個習俗[祈禱][祈禱][祈禱]
大年三十為什麽要吃魚,有什麽講究嗎?大年三十可以說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壹天,是全家人壹定要團聚,也是壹年四季吃得最豐盛最講究的壹天,在所有的美味佳肴中,有壹道菜是絕對不能少的,那就是魚,在我們中國人年三十的餐桌上不論是紅燒、清蒸、燉煮等壹定是必不可少的。從古代開始,中國人就有年三十必定要有魚的風俗,而這種風俗壹直流傳至今從未改變。那麽妳知道為什麽要吃魚呢?要吃什麽魚?魚要怎麽吃,要怎麽擺放妳知道嗎?
“魚”和“余”是同音,每年的年三十和大年初壹都要有魚,寓意就是年年有魚(余),魚躍龍門,要的就是年年有余這句口彩,這也成為了中國傳統吉祥祈福最具代表的語言之壹,代表生活很富足,每年都有多余的財富結余。所以大年三十和大年初壹都要有魚,那就是年年有余(魚)的美好願望追求。
大年三十要吃什麽魚?在以前吃什麽魚也是有講究的,比如正月最肥美的魚就是鯉魚,不是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嗎:“正月的鯉魚,二月的鱖魚(桂魚、鰲花魚),三月的甲魚,四月的鰣魚(時魚、三來魚),五月的白魚(大白魚),六月的鯿魚(武昌魚),七月的鰻鱺(河鰻、鱔魚),八月的斑魚(黑魚、團魚),九月的鯽魚,十月的草魚,十壹月的胖頭魚,十二月的青魚”。除了適季的魚肉鮮美,我們過年的時候最主要的還是取其意。
1、鯉魚
在古代年三十吃最多的應該就是鯉魚了,因為鯉魚在我國是流傳最廣的吉祥物。鯉魚跳龍門(鯉躍龍門)可謂是家喻戶曉,這個成語在古代的意思是升官、發財、壹舉成名、心想事成、飛黃騰達之意。所以把鯉魚當做年夜飯的魚,那就更有年年有余(魚)之意,也更能寄托心之所向之事。
2、鯽魚
“鯽”和“吉”是諧音,有大吉大利之意。鯽魚肉質細嫩,營養價值很高,所以鯽魚也被很多人用來作為年三十的魚來用。
3、武昌魚
武昌魚有象征著繁榮昌盛之意,武昌魚含肉率高達70%以上,其肉嫩而鮮美,營養價值高的優點而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用武昌魚來作為年三十的魚也是不錯的選擇。
4、多寶魚
我們暫且不說多寶魚的肉質怎麽樣,就這名字就夠彩頭了,我們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總的來說,不管妳用什麽魚,只要有余(魚)就好,像鱸魚、石斑魚、桂魚、鯽魚等等的魚都沒有問題,有魚有余,圖的就是壹個好彩頭,最主要的是取其意。
魚要怎麽吃,要怎麽擺放妳知道嗎?年三十的魚壹般都講究完整,所以都是以全魚的為多,也有的地方會把魚剁成塊,就是歲歲(碎碎)有魚的意思。
俗話說“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魚的擺放位置在很多地方都不同,有的是用魚腹的位置橫著擺放對著長輩,因為魚腹的肉是最好的,有的地方是用魚頭對著長輩,因為魚頭為大嘛,體現尊敬之意。但是不管是用魚腹還是魚頭對著長輩,就是不能用魚背對著長輩,因為魚背上的肉骨刺多,是魚肉中最差的部位。魚上桌後壹般都是放在最中間,這樣大家食用起來都方便。
魚上桌之後,壹般都是長輩最先下筷子後其它人才能下筷子去動魚。在很多地方年三十的魚都不會吃完,要留壹些到大年初壹來吃,用意也是要有頭有尾、年年有余(魚)的口彩,在年三十吃魚的時候魚頭和魚尾保持完好,魚上面的魚肉吃完後不要去翻面,要吃的話就用筷子把魚肉撥出來吃,或者不吃倒掉都可以,絕對不能去把魚翻過來。
結語:中國文化在幾千年的傳承中,很多做法都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對美好事物的渴望,而這些做法不分男女,不分老幼,不分富貴,人人都享有這樣的權力。
還有3天就年三十了,中國人最重要的佳節即將來臨,在此我祝華夏兒女年年有余,事事順心,無憂無慮好心情!也祝我奧運健兒奪金摘銀再創佳績!
很簡單就是年年有余的意思。三十晚上吃素餡餃子就是壹年“肅肅靜靜”的意思,煮餃子破皮了也不能說是破皮了,要說掙開了,等等年三十的壹些講究。這是人們向往著壹年風調雨順的象征,以字的讀音為代表著壹年能有個好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