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品嘗記憶中的泡菜

品嘗記憶中的泡菜

我們家是地道的東北家庭。東北人口多,五味中最愛吃鹹的,所以各種鹹菜在我的餐桌上都有壹席之地。

說到鹹菜,首先想到的是媽媽的鹹菜壇子。小時候,大棚蔬菜很少見。每年深秋,蔬菜大量上市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腌制幾壇鹹菜過冬,我家也不例外。

鹹菜的做法有自己的習慣。通常是蘿蔔芥菜之類的塊莖菜。切成塊,用鹽腌壹下,然後晾幹,再用各種調料的醬油腌壹下。吃的時候拿出來洗幹凈切好就行了。這個泡菜醬很香,需要時間幹。我媽媽不喜歡。她更喜歡做鹹泡菜。

媽媽腌制鹹菜,喜歡用各種新鮮蔬菜。每年說到腌制蔬菜,媽媽都會在有大插曲的時候買很多適合腌制的蔬菜:青紅椒、芹菜、胡蘿蔔、黃瓜、香菜、韭菜、茄子包、生姜...總有七八種。買回來,清洗幹凈,切成小塊,用鹽搓壹下腌制好,然後用力擰幹——這是為了讓鹹菜吃起來酥脆;燒開壹鍋開水,放入花椒和香葉,倒入粗鹽,將水冷卻;泡菜壇裏外要徹底洗幹凈,不能有油星。然後,把幹菜放進壇子裏,倒入冷鹽水。最後用打磨過的石板壓壹下,讓蔬菜全部淹沒在鹽水中,蓋上壇子,放在陰涼的地方。不到壹個月,鹹菜就可以吃了。這樣腌制的鹹菜沒有鹹菜鹹,但是有壹種復合的香味,吃起來脆爽,特別清透。更有甚者,壹壇菜相互影響產生復合口味後,每壹種都保留了自己的風味:黃瓜特別香,韭菜特別濃,辣椒脆,胡蘿蔔微甜脆...我特別喜歡鹹香菜。原本的風味變得更加獨特,吃起來很韌。

但這些都不算什麽。這個泡菜壇子裏有壹樣東西是我最喜歡的,腌制的青番茄。綠色的西紅柿是未成熟的西紅柿。以前沒有溫室,而是在地裏種蔬菜。在深秋,當農民收獲最後壹茬蔬菜時,他們必須拔出蔬菜幼苗,以便清理土地。不插電的菜苗上總有很多未煮熟的蔬菜:西紅柿、茄子、辣椒等等,也會被拿到市場上廉價處理。還綠油油亮亮的小番茄,被媽媽腌制後特別脆多汁,有壹種特別的香味。它們又稀又酸,和熟番茄完全不壹樣。雖然是鹹菜,但是簡直比新鮮蔬菜好吃。只要它們在泡菜壇子裏,我就吃不起別的菜。可惜溫室蔬菜逐漸出現後,在市場上很難看到這種綠色的番茄,在我媽的鹹菜缸裏也看不到。

除了壇子裏的鹹菜,還有更新鮮的鹹菜,比如蒜蓉茄子。蒜蓉茄子大概是東北特有的吃法吧。我從未在其他地方見過它。也是秋天買最後壹批秋菜的時候。買市場上還沒長太大的小茄子,長的茄子更好。洗完後,中間削壹刀,但不要切掉,然後放入水中蒸,放涼。將幾頭大蒜去皮,搗成蒜泥,再切壹把香菜粉。大蒜和香菜基本按照1: 2的比例混合在壹起,量大壹點,再加入大量精鹽拌勻。茄子涼了,把拌好的香菜蒜餡放在茄子裏,厚厚的壹層。最後拿壹個帶蓋的盆,不能裝油,把帶餡的茄子整齊的放進去。上面撒壹層鹽,蓋好放冰箱。這個腌制很快,壹天就能吃完。經過鹽、蒜、香菜的共同腌制,原本蒼白的茄子已經完全變成了壹道重口味的菜,軟軟的口感中帶著濃濃的香味和麻辣的味道,絕對好吃。這是我最喜歡的茄子吃法。餐桌上多壹碗米飯不是問題。不僅粥配米飯好吃,我還喜歡吃餃子。不過這道菜吃完後的蒜味也很驚艷。如果第二天有重要場合,還是不要碰的好。O(∩_∩)O

到了春天,小蔥下來,有壹種更新鮮的鹹菜是我父親喜歡的:老虎菜。現在東北很多飯店都有老虎菜賣,但壹般都是做成各種內容的涼菜,有黃瓜,胡蘿蔔,甚至海帶...我們家的老虎菜是祖傳做法,不知道是否正宗。我父親從他祖父那裏學來的。只用了三種菜:小蔥、辣椒、香菜,三種菜是對等的。方法很簡單。把所有的蔬菜切成丁,多拌壹點鹽,腌制幾個小時再吃。味道不好形容。小蔥和香菜很香,辣椒和小蔥都很辣。經過腌制後,他們三種口味特殊的菜肴混合在壹起,形成了壹種麻辣鹹的獨特風味。喜歡的人很喜歡,不喜歡的人...估計他們會捂著鼻子跑了,“聞味猛如虎”,大概就是這道菜的名字吧。每年春天,我家都會腌壹小盆虎糧吃。對於父親來說,我壹次虎糧都沒吃過,所以今年的春天不算。

除了這些泡菜,還有壹種泡菜是我餐桌上常見的:芥菜疙瘩。我們家基本不自己腌制芥末疙瘩,因為腌制起來又大又費力,我家也吃不了幾個,我媽覺得不劃算。不過我媽的壹個閨蜜特別會腌制這個。每年她家腌的時候,她都會多放五六個進去:“我給妳家腌了幾個芥末疙瘩。想吃就來拿。”每次她跟媽媽打招呼。榨菜疙瘩不容易腌制,但味道要酥脆,不苦,鹹鮮,不辣,不酸。阿姨的閨蜜們顯然是專家。她家的榨菜疙瘩總是又脆又鮮,鹽度適中,特別受我們家的歡迎。

雖然芥末疙瘩大多生吃,但我家有自己的私房吃法。洗完芥菜疙瘩,我把細絲擦幹凈,擰幹,加上蔥花,五香粉,面粉,烤成餃子壹樣的餅,就成了我小時候的最愛:鹹菜餅。這是壹種既是飯又是菜的小吃。鹹菜用油燒後產生壹股臭香味,略帶酸味,成為重口味菜。鹹菜吃起來韌,面粉吃起來軟,壹起吃很復雜。面粉中和了鹹味,壹點粥就能讓我會心壹笑。但是,我是家裏唯壹喜歡這個東西的人...我媽壹直對我愛這個東西表示不解:它本來是我吃不飽的時候用來糊弄肚子的。為什麽會有人喜歡?!其實我上大學工作後,把這種吃法介紹給很多人,得到的反應基本和我媽壹樣。也不是沒人喜歡。到目前為止,確實有朋友說很好吃,結果就是每次從家裏回來,鹹菜都會被拿走壹半...

除了鹹菜,還有壹種芥末疙瘩的吃法,我特別喜歡。芥菜疙瘩切丁,泡些黃豆,燙過的豬皮切丁,加花椒和桂皮,壹起燉,放涼。腌菜燉好後,肉味被吸收,不再是清淡的味道,而是變得濃郁香濃,口感變得綿軟。皮和黃豆吸收了芥末的鹹味,變得特別香。這道菜涼了味道很濃,肉也很豐富,但是壹點都不油膩。最適合和饅頭壹起吃,絕對滿足。

多虧了媽媽的各種鹹菜,小時候,在物產並不豐富的時候,我們家的餐桌壹點也不冷清,反而特別豐盛,這也給我的味覺記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算現在什麽都不缺,這些各式各樣的鹹菜在我的飲食中還是有壹席之地的。就像現在,我的冰箱裏有壹個裝滿大蒜和茄子的盒子,在靜靜地等待著我的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