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源於滿族先民的風俗理論。趙紅的《滿族文化飲食習俗簡論》認為,“正是由於在古代滿族先民長期的漁獵生活中,狗在人們的經濟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人們才不忍心殺其肉,逐漸形成了不吃狗肉的習俗。”這看似合理,因為習俗是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形成的。按照這種說法,滿族的祖先已經不吃狗肉了。我們知道滿族的祖先是女真。如果女真人不吃狗肉,這是真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南宋馬謖在《毛齋自敘》壹書中,對金初的女真習俗有所記述。書上說:“完顏阿骨打和酋長們吃飯時,用矮桌或木板把他們連在炕上。人們會在上面放壹碗米飯,在上面插壹把匕首。鹽腌的,不要用木盤。他們的宴席桌上有狗肉,可以燒,可以煮,可以生吃。這顯然否定了滿族的祖先女真族早已有不吃狗肉的習俗。
三是圖騰崇拜理論。孫《滿語詞典》對此有所提及:“狗是滿清氏族制度時期的圖騰動物,故部人不得取其皮,食其肉。”我們知道,滿族的名稱始於1635年,當時滿洲八旗已經占領遼東,其社會性質已經基本進入封建社會,沒有原始的氏族制度。滿族不吃狗肉的習俗如果起源於氏族時期的圖騰崇拜,那就不應該從滿族開始,而應該從滿族的祖先開始。按照現在流行的說法,慎、不吉、倨傲、女真是滿族人在不同時代對祖先的稱呼。女真後來改名為滿洲(滿族)。已經證明,至少在完顏阿骨打時期,女真是吃狗肉的。也就是說,要麽滿族的早期祖先沒有狗圖騰崇拜的理論,要麽在金太祖完顏阿骨打說的時候就被廢除了。無論如何,把滿族人吃狗肉的禁忌和他們祖先的圖騰崇拜聯系起來是沒有依據的。
相傳滿族始祖努爾哈赤在壹次戰鬥中,帶著幾個人遇到了敵人。很多敵兵壹見就圍了上來,無奈之下,老漢王努爾哈赤只好讓所有人躺在地上裝死。這時,壹些烏鴉和喜鵲飛過來,落在它們身上。敵兵上來,看到很多烏鴉和喜鵲落在他們身上,誤以為這些人都死了。就這樣,敵兵上當受騙,舊漢王努爾哈赤和他們活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