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火鍋店是壹條窄巷子裏的80年代老房子。外墻是灰磚砌成的,陽光和樹葉在墻上斑駁搖曳。我恍然大悟,這都什麽年代了,我都跨越了?整個環境的時代在80年代就停止了。
這家火鍋店在成都應該叫串串店。店面很簡陋,要先下幾級臺階(樓梯)。沒有招牌,只有壹條臟兮兮的紅色橫幅“祝賀黃傑火鍋與央視品牌直通車合作”掛在那低矮的門樓裏。
這個警衛室應該是通往樓梯的通道。這裏有幾張桌子和塑料凳子,門樓兩邊有兩個搖著頭的風扇。蜘蛛網裏的電線亂七八糟。臺階上貼著水泥,已經被踩得黑亮。門樓正面寬約2米,用最簡單的塑料棚搭起的遮陽棚象征性地用包裝袋的塑料布擋住。左邊是廚房,右邊是老板收的錢箱。
我不反對蒼蠅館子,也和大部分成都人壹樣,只要好吃,不在乎環境。另外,據說重慶所有好吃的火鍋都在偏僻的巷子裏。看看這裏的人都到了,進去找個地方坐下吧。
我們在老板的錢櫃(不是前臺也不是收銀臺,我說那叫錢櫃)附近坐下,然後繼續勘察地形。進去之後應該是80年代的三居室。每個房間都很小,每個房間可以放兩張桌子。桌子大小不壹,有大圓桌,也有小方桌。角落裏全是塑料凳子,飲料飲料,紙張亂丟。
我去找廁所,看到後面有壹張大桌子,坐滿了人,大概有10桌。太熱鬧了。旁邊是典型的80年代的臟下水道,廁所就更不用說了。
(我估計妳看到這個就吃不下了。)
“這裏沒有停車位,沒穿越的不敢停。”老張最後停好車,進來的時候說。
廚房有監控,房間也有監控。我看著顯示屏。這裏安裝了9個攝像頭。老板用微信或者支付寶收款,有專門的收費APP。
其實人應該什麽都有,而不是幾個。
我們靜靜地坐下來,點了食物。哇,真便宜。葷菜6元到25元起,素菜2元到8元起。服務很快。我們壹坐下,油碟就上來了,只有香油和蒜泥。用四個方塊很快就把罐子擺好了。壹看就知道是因為生意好,服務員都經過培訓。我們開了四個小時的車,味蕾全開,肚子咕咕叫,準備開戰。
“妳的專長是什麽?”
服務員“妹兒,嫩牛肉,黑胡椒牛肉”短小精悍,有著鮮明的重慶口音。
菜上得真快。
我們咬了壹口,開始評價味道。
“成都火鍋調料種類繁多,不下20種,隨機搭配,菜品口味占大多數;重慶的味道,在於鍋底的味道。”
說實話,第壹口真的不好吃。我們不習慣油碟裏簡單的油和醋。我點了香菜和油消耗,繼續喘息,繼續評估。
“沒有想象中的辣,沒有成都的某某好吃”,只有不斷的評價和回味,才能在味蕾中勾起回憶。
等我們吃了三輪,味道越來越辣,鍋底料也越來越辣,越吃越香。我吃得越多,就越想吃。後來我也點了壹份荷葉,吃了幹飯。這是我認為最經典的火鍋吃法。
老板在我們身邊忙著收錢。他說他經營這家商店已經20年了。
火鍋,對於川渝人來說,沒有人可以壹周不吃壹次火鍋或者串串。火鍋是我們永恒的情結。
火鍋就是那種能甩開膀子張嘴就吃,氣喘籲籲上氣不接下氣說“好辣啊”的人。然後壹筷子壹筷子的繼續往天上飛,肚子滾了就得吃飯,回家就得吃退燒藥,吃了就拉肚子。如果妳今天不舒服,明天可以繼續吃上帝的美味。
每次去重慶都會吃火鍋,而且壹定要吃火鍋。我們和不同的朋友來重慶,每次的原因都是為了吃火鍋。我們記不清是哪條街,哪條巷子,但我們記得的是和誰壹起吃火鍋,火鍋帶給我們強烈的味覺沖擊。
食物,好吃,記得我們在壹起的味道。
從重慶回家,頭很疼,很厲害。為了兌現對自己的承諾,每周三我就開始了我的奇幻之旅。在美食的描述過程中,我的頭漸漸不疼了,美食是世界上最好的療傷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