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大院是壹座反映地區民居風格的典型建築。是晉南獨壹無二的豪宅,位於山西運城市以北38公裏處的萬榮縣閻景村。建築兼具南北文化特色,有著極高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審美價值,充分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智慧和超凡的創造才能。西臨,東靠桃花谷,北依奇峰突兀的,南眺百裏,堪稱風水寶地。李家大院景區占地面積近1000畝,建築面積10萬多平方米,由古建區、仿古區、新建區、服務區、五大部分組成,是壹個集吃、住、遊、娛樂、購物、健身為壹體的多功能文化旅遊勝地。
1805 年 , 第十三代李文炳出生。 1821 年 , 十六歲的李文炳就開始趕集會 , 擺賣土布。春夏秋冬 , 從不間斷 , 盛暑寒冬,照擺不誤。時逢雪雨天 , 肩挑布包步行數十裏。擺攤賣土布的艱難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1823 年 , 李文炳得到消息,即 : 陜北靠寧 夏﹑內蒙﹑甘肅壹帶的三邊 ( 靖邊﹑安邊﹑定邊 ), 土地貧瘠 , 氣候寒冷 , 不能種植棉花 , 當地老百姓更談不上用棉花紡線織土布了 , 大多數人衣著破爛不堪 , 幾口人合蓋壹床破棉被。對土布的需求量甚大 , 價錢比當地高出好幾倍 , 販壹趟土布利潤頗豐。李文炳決定用自己擺攤賺到的積蓄收購土布 , 組織馬幫向三邊跑去。先經河津擺渡過黃河 , 隨馬幫向宜川挺進 , 後經延安﹑安塞到達靖邊。當時人們稱李文炳邊客。
據傳 , 跑壹趟下來沒有雪雨幹擾也得半個月時光。由於李文炳為人厚道 , 經商中以誠信為本,所以經營土布順利 , 手中便有不少積累。 1827 年為了進壹步擴大生意 , 設點布店 , 實感人手不夠 , 力量有限 , 便將李文蔚﹑李文階兩個弟弟帶出 , 開始在三邊設立莊點 , 改當地零散收購的進貨渠道轉為到河南的禹州﹑湖北的棗陽壹帶批量收購土布 , 還捎購茶葉﹑藥材﹑雜貨到三邊壹帶出售 , 常年堅持雙向長途販運,生意越幹越大。
1830 年後李家因事業發達 , 人口眾多 , 老大李文炳將生意同弟弟李文蔚﹑李文階分開 , 好幹的兩個商店生意讓給兩位弟弟 , 難做的生意留給自己 , 並背負部分債務。李文炳因忙於家務 , 償還債務 , 生意從此不景氣了。李文蔚、李文階兄弟兩人則如魚得水 , 開始在閻景村成立了敬信義商號,從商販轉為坐商,以信、義、誠、恭、謙、和為經營理念。由於義字當先,用人得當,貨真價實,童叟無欺,贏得了社會上廣泛贊譽。後又在解州關老爺廟附近成立了敬信義分號
1852 年 , 敬信義的分號逐步發展到西安﹑平涼﹑蘭州。到 1862 年發展到西寧﹑銀川壹帶 , 沿路都有店鋪。可以說乘馬車,日行六十裏,壹路不吃別人飯 , 壹路不住別人店。經營的商品項目有食鹽﹑醬菜﹑日雜百貨﹑皮貨、綢緞、京貨﹑藥材﹑布匹﹑茶葉﹑酒類﹑糕點﹑票號等等。
1865 年前後 , 敬信義商號按三年壹分紅的規定,股東按壹子壹份,所分紅利,又各自發展自己的商號。李文蔚的經商生意主要向解州、西安、平涼、蘭州、銀川、西寧壹帶發展,後又發展到上海、天津、武漢等地。天津有敬盛永商號,武漢、上海設常年莊點。銀川有敬義泰商號,後發展為寧夏八大商號之首,資產達 60 余萬元(銀元)。
從1862 年到 1937 年的多半個世紀,是李氏家族經商的鼎盛時期,敬信義商號除閆景村的總號外,解州、運城、潼關、渭南、西安、平涼、蘭州、銀川、漢口、湖南、江蘇、天津、上海都有敬信義分號和常年莊點。總資產達數百萬元(銀元)。另外,李文蔚、李文階不僅在總號中入股經商,還各有自己的商號。李文蔚創建敬義泰 李文階創建閆景村的長壽東(以川廣藥材雜貨為主)。公生明 長恒東、長豐東以收購棉花為主,絳州錢莊以匯兌為主,襄汾的恒記藥店和糧店在當時也享有盛名。李家的生意越做越大,防盜也成了壹門學問。李窕今起代人的堅持不懈,到了第15代的李道行,更是前往英國去學習,紡織,不但引進了英國獨有的紡織技術。還帶回了壹個英國夫人。還專門給他的英國夫人蓋了壹個院子。他的院子都是仿歐式新造的。包括大門也是。
?
李家大院裏,到處都是非常漂亮、非常逼真的磚雕、石雕和木雕。這些東西是李家的李道行聘請的工匠來雕刻的。這些工匠並沒有特別高超的手藝,可能有的是第壹次做工匠。因為李道行選的工匠都是方圓百裏窮得揭不開鍋的人,把他們聘請過來,其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給這些窮人可以吃飽飯的工錢。有錢的人或者有工作的人(這些有工作的人也許他們也很窮,但是至少可以填飽肚子),李家人就不會聘請的。後來那些工匠知道了李道行是為了給他們發工資,所以才聘請他們。所以他們非常感激,用心地把雕像雕得很漂亮逼真。
然後參觀的是百善墻。百善墻可是李家大院的核心(雖然它只是壹面墻,也不在李家大院的最中心,但是百善墻是李家大院裏最有名的景物了)。百善墻的名字裏有壹個“百”字,可能會讓別人誤認以為是墻上刻了壹百個善。其實不是,上面的善更多,***有三百六十五個善字。而每壹年(平年)都有三百六十五天。百善墻的意思就是,每天都應該行善。
李家大院也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比如說防盜門。防盜門上有三道鎖,就算有萬能鑰匙,也只能撬開第壹道鎖,因為第二道鎖和第三道鎖的鎖孔恐怕找都找不到。木頭門上面有壹個精致的小梅花,那是可以轉的密碼鐵芯。轉對密碼後,第二道鎖的鎖孔才會出現。第二道鎖打開後,第三道鎖的鎖孔才會出現。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鬼子怎麽也打不開,耗費了壹個小時後,才在門上捅了壹個小洞,始終沒有進去。
李家大院展廳裏還有壹句話,“善無大小,善無多少,善無止境,善不等待,善不圖報(是根據墻上刻的所寫)。”意思是我們不能因為幫助別人撿壹塊橡皮只是幫了小忙而不願意去做;不可以做了幾次善事就覺得累,因為做善事是沒有止境的;孝敬父母老人應該從當下做起,不要等機會過去;幫助別人應該是壹種樂趣,不是為了得到什麽報酬。
展廳旁邊是李家賑災的鍋。突如其來的壹場大旱災讓老百姓顆粒無收,很多百姓無法生存,面臨餓死的危險。這時,李氏家族開倉放糧,支起了賑災鍋,讓每個老百姓天天有飯吃,壹直堅持了壹年,直到第二年老百姓得到了大豐收才結束。那口鍋為此立了大功。
? 我們要把善刻在心裏,像李家人壹樣,多多行善積德,幫助別人,才能受人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