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壺盧簡介

壺盧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辭典》:壺盧 2.1 出處 2.2 拼音名 2.3 壺盧的別名 2.4 來源 2.5 原形態 2.6 生境分布 2.7 化學成份 2.8 壺盧的藥理作用 2.9 性味 2.10 歸經 2.11 功能主治 2.12 壺盧的用法用量 2.13 註意 2.14 摘錄 附: 1 用到中藥壺盧的方劑 2 古籍中的壺盧 1 拼音

hú lú

2 《*辭典》:壺盧 2.1 出處

《日華子本草》

2.2 拼音名

Hú Lú

2.3 壺盧的別名

匏(《詩經》),匏瓜(《論語》),壺(《鹖冠子》),瓠瓜(《說文》),甜瓠瓤(《唐本草》),腰舟(《鹖冠子》陸佃註),瓠匏(《滇南本草》),藈姑(《群芳譜》),葫蘆瓜(《本草求原》),葫蘆(《飲片新參》)。

2.4 來源

為葫蘆科植物瓢瓜的果實。秋季采取成熟而未老的果實,去皮用。

2.5 原形態

壹年生攀援草本,全株蒼綠色,被軟毛;卷須分枝。葉互生;葉片心狀卵圓形或腎狀卵圓形,長寬各約10~40厘米,稍有角裂或3淺裂,先端鈍尖,邊緣有短齒,基郎心形,有長葉柄,頂端具腺齒2枚。花雌雄同株,單生於葉腋;雄花柄較葉柄為長,雌花柄短;萼漏鬥狀,5裂,裂齒狹三角形,被柔毛;花瓣5,白色,稍圓形。雄花雄蕊3枚,花藥結合,壹藥只1室,另二藥各具2室;雌花子房橢圓形,有絨毛,花柱短,柱頭3枚,各2裂。果實大型,呈扁圓球形或梨形,幼時略柔軟,淡綠色,熟後外皮變硬,近於白色。種子白色,多數,呈倒卵狀長橢圓形。花期7~8月。

2.6 生境分布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

2.7 化學成份

原種葫蘆幹瓢中含葡萄糖20%,戊聚糖等。果實成熟時木質素的含量增多,而莽草酸等含量減少。

另有謂葫蘆有毒,含葫蘆素B。

2.8 藥理作用

麻醉犬靜脈註射葫蘆煎劑0.4克/公斤有顯著的利尿作用,其作用較蟲筍略強而持久,如與蟲筍合用,利尿效果比單用者顯著。家兔以葫蘆煎劑2克/公斤灌胃,每日排尿總量雖無甚增加,但在給藥後的最初12小時內,尿量較平時增加40%;如以葫蘆與蟲筍等量混合煎劑灌胃,尿量增加達67.41%。家兔以2克/公斤/日灌胃,連續1周無不良反應。去皮根可治水腫,並有致瀉作用。

葫蘆素B對兔之最小致死量為0.6毫克/公斤(靜脈註射?),註射於麻醉貓0.3毫克/公斤可致死,小鼠腹腔註射之半數致死量為1毫克/公斤,動物之死亡皆由於急性肺水腫;死後解剖除肺充血外,有全身青紫、心停於擴張期、胃粘膜郁血等。某些變種的果肉或葉有致瀉作用。

2.9 性味

甘,淡,平。

①《滇南本草》:"性寒,甘淡。"

②《品匯精要》:"味甘,性平,無毒。"

③《隨息居飲食譜》:"甘,涼。"

2.10 歸經

入肺、牌、腎經。

①《本草求真》:"入心、胃、大小腸,兼入肺。"

②《本草再新》:"入脾、腎二經。"

2.11 功能主治

利水,通淋。治水腫,腹脹,黃疸,淋病。

①陶弘景:"利水道。"

②《飲膳正要》:"主消水腫,益氣。"

③《滇南本草》:"利水道,通淋,除心肺煩熱。"

④《本草再新》:"利水。治腹脹,黃疸。"

⑤《陸川本草》:"潤肺。治肺燥咳嗽。"

2.12 壺盧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或煆存性研末。

2.13 註意

中寒者忌服。

《滇南本草》:"動寒疾,有寒疾食之,肚腹疼。發腹中風濕痰積,有風濕積食之,肚腹疼痛。出風疹,不宜多食。"

2.14 摘錄

《*辭典》

用到中藥壺盧的方劑 通鼻散

拼音:tōngbísǎn處方:壺盧殼(燒灰)石鐘乳膽礬冰片各等分制法:***為末。功能主治:治楊梅結毒,...

更多用到中藥壺盧的方劑

古籍中的壺盧 《本草綱目》:[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三]苦瓠

(《本經》下品)釋名苦匏(《國語》)、苦壺盧。集解《別錄》曰∶苦瓠生晉地。弘景曰∶今瓠忽有苦...

《本草綱目》:[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三]敗瓢

白(時珍)。附方新六。中滿鼓脹∶用三、五年陳壺盧瓢壹個,以糯米壹鬥作酒,待熟,以瓢於炭火上炙熱,...

《本草述鉤元》:[卷十五菜部]苦瓠

壹名苦匏。即苦壺盧。凡用須擇細理瑩凈無翳者。乃佳。不爾有毒。瓤及子氣味苦寒。有毒。治大水面目四肢浮腫...

《本草綱目》:[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三]壺盧

分條焉。懸瓠,今人所謂茶酒瓢者是也。蒲蘆,今之藥壺盧是也。郭義恭《廣誌》謂之約腹壺,以其腹有約束也。...

《本草品匯精要》:[續集卷之八蟲魚部]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