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ODA
北宋時,王興有壹個縣令。王縣長主管壹個地方,當官很公平。
不過王縣長有個愛好,就是喜歡吃鵝掌和羊心。
為什麽是愛好?因為他不僅愛這兩道菜的味道,更喜歡看著鵝羊被宰殺時難以忍受的痛苦。
曾經有壹個道士去他家拜訪。得知他的愛好後,他試圖勸說王縣令不要這樣殺牲畜,否則會觸怒蒼天,得不到好下場。
但王知府只說:“既然是牲畜,就被人吃了。怎麽能談殘忍?”
道士見他被說服,就不再看他了。王縣長對此不以為然。
說說這個王縣長是怎麽殺鵝的:
他命令廚子把鵝放在鐵板上,然後用鐵籠蓋上,再在鐵板下生火加熱。
鐵板越來越熱,鵝就會躲在鐵板上發出嗚嗚的叫聲。
當鵝掌燙得較厚時,廚師取出鵝,切下鵝掌,放入盤中。
這種吃鵝掌的方式不是很殘忍嗎?
先說說王縣長是怎麽殺羊的:
他命令廚子把羊綁起來,然後剃掉胸骨,取出心臟來煮。
我只能聞到綿羊撕心裂肺般的尖叫。王縣長拿這個當兒戲。
很多家仆看不下去,私下議論王縣長,很殘忍。
但他們也攔不住,只好讓王縣長折騰去了。
據說有壹天,壹個遊歷此地的白胡子道士來到了王縣令的門前。
這個道士,渾身仙風道骨,看起來就是個普通人。王縣長對他也是恭敬有加。
道士開口道:“聽說知府大人有個愛好,就是殺鵝殺羊。但妳的所作所為極其殘忍。我是來勸縣長收手的,也是來給自己積攢點好處的。如果縣長不聽勸,那妳就自己動手吧!”
他自以為是縣令,道長出言不遜,他心裏就生出抵觸情緒。
他放下恭敬的態度,擡頭看著道士說:“妳這麽囂張,我是家長,妳卻直截了當的威脅我,浪費妳聖人般的風範!”
道士笑了笑,搖了搖頭,二話沒說,走出了宮殿。
不遠處,道士化作清風,飄然而去。
王縣長還是我行我素,不到半年,王縣長就開始生惡性瘡了。手掌、腳底、乳房前的惡性瘡尤為嚴重。
他請來了附近所有的名醫,但病情並沒有好轉。後來,他臥床不起,撕心裂肺的疼痛讓他輾轉難眠。
他經常在沙發上翻來覆去,受盡折磨。幾個月後,他又在夢中見到了這位聖人般的道士。
“妳殺了無數的牲畜,這是妳的報應。我好心勸妳,妳卻壹意孤行。今天這種命運是妳應得的。”
王知府在夢裏多次求道士,道士都不理。
醒來後,王縣長死了。
對於縣令之死,家仆都說是縣令殺了太多牲畜,因緣太重所致。
壹切都有靈性。雖然他們是牲畜,但王獻玲這樣做太殘忍了,這是他自己的錯。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刪除。
故事是作者杜撰的,目的是借用古代的比喻來理解今天的道理。也希望讀者不要坐在封建迷信的對立面。如果妳喜歡我的民間故事,請喜歡並轉發。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