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歸王海濱教授團隊所有,轉發時請註明出處。
廣東人愛喝湯,做湯也很講究。根據不同的季節、天氣和自身條件,用充足的時間和材料煮好壹鍋湯,已經成為廣東的傳統飲食文化。廣式湯也因其獨特的營養保健作用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其中藥材對身體有很好的調理作用,如五指桃、雞骨草、海椰子、土茯苓等。很多餐飲經營者也以老火湯或者老火湯作為招牌,來引起人們對湯的食欲。俗話說“飯前喝湯,勝過良藥”“飯前喝湯,苗條健康”。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壹下老火湯的好處。
精選廣式老火湯根據季節選用不同的湯料煲湯,效果不同。
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人體也處於新陳代謝最活躍的時期。中醫認為,春天容易使肝旺。肝藏血,主筋,主泄,肝開竅,開目;如果處於肝血虧虛,眼睛幹澀,視物昏花,那麽在春季的飲食中要註意養肝明目。煲湯要以養陽益肝、清胃利腸為主。原料最好選擇低脂食品。瘦肉、鮮魚、鮮蝦、去皮雞鴨、兔肉、冬瓜、絲瓜、蘿蔔、魔芋、番茄、紫菜、海帶、綠豆芽都是不錯的低脂湯料。生姜、山藥、大棗等。味甘、性平,也是養肝、健脾和胃的食物。它們能祛陰寒,助春陽上升,有殺菌防病、增強抵抗力的作用。適合春天用豬、牛、羊、雞、鴿、鵪鶉、魚、海參等做湯。,並配以黨參、太子參、黃芪、栗子、核桃、香菇。參芪乳鴿湯具有健脾益氣、升陽補血的作用。八寶鵪鶉湯有養心安神、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功效;雞湯有緩解感冒癥狀,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還有魚頭豆腐湯,冬瓜沙骨湯,竹蓀排骨湯,木耳肉絲雞蛋湯,都是適合春天喝的。
炎熱的夏季是壹個容易傷津耗氣的季節,容易使人精神抖擻,大量出汗。煲湯要註重益氣養氣,健脾利濕,消暑排毒。魚、鴨、兔、瘦肉、火腿等。,與太子參、沙參、玉竹、
白扁豆、紅豆、綠豆、薏米、冬瓜、荷葉、海帶都適合夏天吃。土茯苓老雞湯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功效;冬瓜老鴨湯有清熱解暑的功效;冬瓜薏米鴨湯具有清熱解暑、利水消腫、美容減肥、健脾除濕、美白養顏的功效;黨參、白術、茯苓、清郁湯具有健脾化濕的作用,
養胃生津,暢通氣血,消腫利水;麥芽山藥牛肚湯具有健脾和胃、增進食欲的功效。
還有涼瓜魚丸湯、苦瓜瘦肉湯、蓮子豆腐湯、排骨蓮藕湯等等,都適合夏天喝。夏天多喝湯,有調節味覺、補充體液、增強食欲、防病治病的作用。
秋季是壹個容易傷肺津液、燥邪、燥濕的季節,容易使肺氣旺盛、疲乏無力,所以要選擇滋陰潤燥、滋補的食物。雞、鴨、魚、甲魚、瘦肉、牛肉,配川貝母、麥冬、沙參、冬蟲夏草、黃芪、枸杞、蓮子、杏仁等煲湯,適合秋季飲用。南北杏幹豬肺湯有潤肺燥、清肺胃熱、平喘止咳的作用;胡愛山枸杞兔湯滋潤可口,有補肝補血的功效;雪兒雪梨瘦肉湯具有清心潤肺、補氣血、增強免疫力的功效。杏健朱非湯具有清熱解暑、潤肺止咳的功效。沙參、玉竹具有滋陰清肺、養胃生津、補中益氣、和胃消食的作用。三者結合,既清又補,是熱毒不全,陰津微傷,虛火上升的滋補養身佳品。梅豆花生豬蹄湯有潤滑皮膚的作用。還有排骨蘿蔔湯、參麥黑棗烏雞湯、木瓜鯽魚湯、螃蟹瘦肉湯、芋頭雞湯等等,都適合秋天喝。秋天喝好湯可以強身健體。
冬季為寒季,寒為陰邪,易傷楊琪,故湯宜以滋陰益氣助陽為主。牛、羊、狗、烏骨雞、黃鱔、甲魚、甲魚、鮑魚、海參、人參、鹿茸、海馬、阿膠、靈芝、肉蓯蓉、核桃等。加入,制成益氣養陰湯。排骨湯有抗衰老的作用。豬排骨中除了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的磷酸鈣、骨膠原和骨粘蛋白,可以為兒童和老人提供鈣質。骨頭湯中的特殊營養成分和膠原蛋白可以促進微循環。在排骨湯中加入冬瓜、海帶或蓮藕,有清熱益氣的功效。雞湯,尤其是老母雞湯,有很好的滋補作用,可以緩解感冒,提高人體免疫功能。魚湯含有全面優質的蛋白質,具有緩解皺紋(壓力、睡眠不足等精神因素引起的皺紋)的作用。豬蹄性平味甘,入脾、胃、腎經,能強腰腿,補血潤燥,補腎填精。用豬蹄煲湯,有補氣血的功效。枸杞燉羊肉湯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具有滋補強壯、補疲勞、益腎氣的功效。有海帶豬肉湯,當歸黃石烏雞湯,羊肉湯,咖喱牛肉湯,芋頭排骨湯,都適合冬天喝。
根據時間,在不同的季節吃不同的湯對我們有好處。但值得註意的是,好東西不要吃太多,適可而止,物極必反。老火湯本身是好東西,但是吃多了對身體有害。
因為燉的時間長,湯裏的嘌呤和脂肪含量很高,長期吃或者吃多了容易引發高血壓、痛風等疾病。
“三高”患者,尤其是腎臟有問題的患者,不宜經常食用。
如果在燉菜中加入綠色蔬菜,煮的時間太長,蔬菜中的營養成分會流失,湯裏的鉀和草酸鹽的含量也會增加,對於慢性腎病患者來說,會增加患腎結石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