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
鯰魚又稱髯魚、池魚,特點是無鱗,體表黏糊糊,頭扁嘴闊,上下頜有四根胡須。它們分布廣泛,主要產於長江和珠江流域。
仲春至仲夏(4月至7月)是最佳食用季節。鯰魚是壹種食肉魚。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營養豐富,特別適合體質虛弱和營養不良的人?。
生活習慣
鯰魚是壹種兇猛的底層魚類。怕光,喜歡生活在石縫、深坑、土洞或樹根底部的洞穴、河流附近的緩流水中。在水庫,池塘,湖泊和堰的靜水中,它們大多躺在黑暗的底部或壹片片的水葫蘆,水花生和水葫蘆下面。春天,活動和覓食開始了。
冬天過後,它不吃東西,而是潛伏在深水或洞穴裏過冬。如果沒有什麽打擾它,它壹般不會遊泳。鯰魚眼睛小,視力弱,白天臥,晚上出。它們靠嗅覺和兩對觸須捕食。他們非常貪吃。天氣越熱,它們的食欲越大,在陰天和晚上都很活躍。
分布範圍
淡水鯰魚分布在全球各個淡水區域,而海水鯰魚生活在熱帶海岸附近?。
簡介
鯰魚大約有2400種,分屬於大約34個科。大部分為熱帶淡水種,但也有壹部分分布在溫帶地區(鮎科和鮎科),有兩科(鮎科和海洋鮎科)為海洋種。
鯰魚因其長長的胡須而得名,這使得它看起來像壹只長胡子的貓(雖然不是所有的鯰魚物種都有胡須,胡須也不是這壹群體的特征)。
鯰魚的特點是:前4~8節椎骨結合成壹個整體,其骨骼或小骨鏈常將魚鰾與內耳相連;無頂骨,即顱骨頂部的成對骨;頭部的血管以特殊的方式排列;沒有獨特的鱗片,有的背鰭刺和胸鰭刺很強。
外觀特征
身體長,頭扁平,尾扁平。
口下,口裂小,末端僅達到前緣以下。。
下頜前突。齒薄而蓬松,頜齒和梨齒均呈弧形帶排列,梨骨齒帶連續,後緣中部略凹。
眼睛很小,皮膚很厚。成魚有2對4須,上顎可達胸鰭末端,下顎短。幼體階段有3對頦須,體長約60 mm時,1對頦須開始消失。
鯰魚黏糊糊的,沒有鱗片。背鰭很小,沒有硬刺,有4 ~ 6個鰭。無脂鰭臀鰭很長,後端與尾鰭相連。鯰魚的身體顏色通常是深棕色或灰黑色,帶有輕微的深色雲狀斑點。
生殖特征
鯰魚最早可在1日齡達到成熟,但只有部分生長較快(最小的成熟鯰魚為:雌魚長22.4cm,重51g;;雄魚長17.8cm,重34g),約占種群的50%,二齡個體全部性成熟。在自然環境下,繁殖季節為4 ~ 7月,適宜產卵水溫為9~30℃。
鯰魚以壹種特殊的類型產卵,卵母細胞在其卵巢中的發育是同步的,但不是批量生產,而是分多次生產。在人工條件下,壹條親魚壹年可產卵3-4次,平均每次產卵2000粒左右,每年產卵總數略低於受孕卵數。繁殖後期產下的卵直徑略小於前期產下的卵。
雞蛋又重又綠。有粘性,卵徑通常為1.4 ~ 1.8毫米,產卵環境要求在水生植物較多的水域,卵產下後會立即附著在水生植物上。孵化出來的幼蟲往往會分散生活。
營養價值
鯰魚營養豐富。據測定,每65438±000克鯰魚可食部分含蛋白質65438±04.4克,脂肪2.65438±0克,水分64.65438±0克,以及糖、鈣、磷、鐵等其他營養成分。鯰魚的蛋白質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是完全蛋白質,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鯰魚脂肪含量低,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是很好的滋補食品。魚肉鮮嫩易消化,骨刺少,特別適合老弱婦孺食用。
參考以上內容?百度百科-鯰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