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我們喝茶,喝的是茶湯、茶湯的內含物質,品嘗茶帶來的苦澀和甘甜。
有人閑時喝茶,有人忙時喝茶,有人喜歡約茶友喝茶,有人喜歡自己靜靜享受喝茶的時光。
喝茶可以讓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狀態,喝的是壹種心境,喝的是壹種生活方式。
醇厚的茶香韻味十足,讓人們在忙碌生活中感覺到壹絲輕松,品味生活中的苦,品味生活中的甜。
每個人喝茶喝的是不壹樣的味道。有的人喝得是茶香,有的人能品茶韻,有的人就是在喝水解渴,沒有標準答案,舒服即可。
來自平臺匠人雷州陳的分享:
吃茶是吃飽了沒事幹才幹的雅事。因為在吃不飽的那時候,很少看到有人這麽講究地吃茶,家裏壹般也沒茶臺,最多象我爸那樣隨便抓壹撮綠茶丟開水杯裏然後猛灌,解個渴。更不會知道茶禪壹味。
對於茶我也只管喝,很少敢說。第壹、事實上不懂;第二、周圍的人很多總能說得壹套套的,我插不上話。
吃茶對自己而言不外於和朋友壹塊時有個地方閑聊。能“品”茶的時候很少。盡管很多時候和朋友壹塊喝茶時能聽聞很多茶經,但大多體會不出茶友說的種種妙處,所以大都打個哈哈,換個耳根清靜。
對於新接觸的事物我是個反應遲鈍的人,上心後不喜歡受別人影響,喜歡自己玩。就象玩煙鬥,別人問我哪個名家,哪個品牌,哪個故事哪個價格我大多不知道,除了幾個無意識知道的,玩完壹支鬥我往往不知道上面打的啥LOGO。
吃茶亦如此。如果壹定把茶吃成“品”,我認為還得壹個人,因為安靜,才能用心。每壹道程序之樂也更能體會。
開始我喜歡吃鐵觀音的毛茶,因為清香,沁人心脾。
偶爾換換巖茶,單樅,綠茶也不錯,覺得普洱等發酵的茶像中藥,沒味,不好吃。
但吃壹段發現香味高調的茶往往不耐泡,容易有失落感,除了有點浮的香氣很難有太多的感受。我這人喜歡吃蔗自尾吃到頭這種漸入佳境之妙。後來發覺普洱不錯,特別是自然發酵好的生茶。因為內斂所以更豐富,從油、厚、順、滑到甜,每壹道都讓人快樂,完了還能把泡剩的茶葉煮著吃,又是別有風味。
經濟實惠,低調奢華有內涵。
壹個人吃茶的缺點是容易灌壹肚子水,發漲不說還得老去小便。如果都是安靜的人,三人最理想。吃在自己肚子裏的事還最好是自己得便宜自個樂,不用強迫別人壹定要知道。吃茶這事兒呀,圖的是個安靜舒心,高高興興的,別吃成藥了哈。
看更多美學知識和東方傳統手藝,歡迎關註東家·守藝人。
天天喝茶,突然被朋友問到這個問題,感覺真的值得思考和梳理壹下我們喝茶的目的。
茶聖陸羽在《茶經》上寫到:“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支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
雖然字不多,然而從茶的功效到品茶人的文化道德品行都表述的很清楚,茶在古代從藥用到煮粥,再到煮茶直至沖泡品飲,經過幾千年的 歷史 ,不僅從茶本身的作用的傳承,更是茶文化的不斷發展的過程。
我們再來回答喝茶到底喝的是什麽。
第壹,喝的是水,水是生命之源,我們喝茶首先要解決的是水的問題,人體70%是水構成的,喝茶在壹定程度上解決了補水的問題。
第二,止渴生津,茶經過現在科學的研究,含有400多種內涵物質,主要成分有茶多酚,可以分泌唾液,所以喝茶就會有止渴生津,回甘潤喉的作用。
第三,強心醒腦,提振精神,這個是茶葉中的咖啡因的作用。
第四,茶還有去脂減肥的作用,這個是茶多酚中的兒茶素的作用。
第五,茶也可以消炎去毒,也有研究可以防輻射,防癌,降低“三高”的作用。
第六,茶是壹種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壹部分,與儒釋道文化緊密相連,讓人品飲之後產生愉悅感和心情放松,所以有禪茶壹味,可以給人通過飲茶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