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雄蠶蛾具說有很高的功效?

雄蠶蛾具說有很高的功效?

蠶蛾

Bombycidae;silkworm moths

鱗翅目蠶蛾科的通稱。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亞區和東洋區。在中國已知10 多種。成蟲中型。體粗壯。無喙,不取食。雌、雄觸角均為櫛狀。足有綿毛。幼蟲身體光滑,第8腹節背面有壹短角突,化蛹前幼蟲吐絲結繭。蠶是世界絲蠶,原產中國,已傳布世界各地。由野生馴化為家飼,在中國已有4000多年歷史。各地已育種分化為許多品種,絲色有白有黃。寄主為桑。

鱗翅目 (Lepidoptera)蠶蛾科(Bombycidae)家蠶屬(Bombyx)昆蟲,馴養以取其絲。養蠶業歷史悠久,原產於中國的家蠶已引到世界各地,並已馴化。成蛾翅展40?6?550公釐(約2吋),體粗壯多毛,壽命只2?6?53天,不取食,也很少飛行。產卵約300?6?5500粒。幼蟲(蠶)白色,無毛,具特征性的尾棘;主要以桑葉為食,有時亦食桑橙或萵苣的葉;生長45天後最長可達75公釐(約3吋)。幼蟲成熟後吐出壹條連續的長約915公尺(1,000 碼)的絲,結成壹繭,在其中化蛹。為取用其絲,人們用熱空氣或蒸汽殺死其蛹,並保持其絲的完整性。

蠶蛾,別名原蠶蛾、晚蠶蛾,屬食療同源昆蟲。蠶蛾食用歷史悠久,早在唐宋時期,就被皇室視為壹種珍貴補品。蠶蛾作為中藥最早記載於《名醫別錄》,謂之“原蠶”。據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雄原蠶蛾益精氣,強陰道,交接不倦,亦止精。壯陽事,止泄精、尿血、暖水臟,治暴風、金瘡、凍瘡、湯火瘡、滅瘢痕。蠶蛾性淫,出繭即媾,至於枯槁而已,故強陰益精用之。[2]《本草綱目》中稱雄蛾為“神蟲國寶”。《中藥大辭典》述:“原蠶蛾[功效主治]補肝益腎,壯陽澀精。治陽痿、白濁、尿血、創傷、潰病及燙傷[3]。

蠶蛾的主要營養成分

蠶蛾體內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據測定脫脂蠶蛾的蛋白質含量為69.9%,且是全質蛋白。體內還含有豐富的生理活性物質,如細胞色素C、維生素B12及磷脂等。脂肪酸中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高達78.6%,必須脂肪酸占43%。是集食療、養生、保健補益於壹體的藥食同源佳品。

雄蠶蛾體內(g/100g食部)含水分63.2、蛋白質13.9、脂肪17.0、碳水化合物1.56、灰分4.34。其中,蠶蛾蛋白質的氨基酸含量(mg/100g食部)達14400,不但氨基酸種類齊全,比例均衡,而且比例適當,高於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WHO/FAO)推薦的蛋白質氨基酸記分模式[5],蠶蛾礦物質、微量元素(100g食部)含鉀125mg、鈉2.65mg、鎂 9.90mg、鐵0.44mg、錳0.02mg、鋅0.03mg、銅0.03mg、磷425mg、硒700mg,硒的含量經查《食品成分表》[6]也未見有壹種食物超過它。

蠶蛾體內含有豐富的生物性物質,主要包括雄性激素、蛻皮激素、雌二醇、保幼激素、腦激素、胰島素、前列腺素、環甘酸及細胞色素C等。其中,雄性激素對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性功能效果顯著;蛻皮激素促進細胞生長、刺激真皮細胞分裂、產生新的生命細胞和生殖細胞的作用;雌二醇臨床用於卵巢功能不全或卵巢激素不足引起的各種癥狀,主要卵巢功能性子宮出血、原發性閉經、絕經期綜合癥以及前列腺癌等;保幼激素有增加免疫動脈血流量、控制特異性蛋白質合成、促進生長、防止老化的神奇功效;腦激素對中老年人有極好的保健作用,可以促進細胞生長,推遲更年期的到來,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胰島素對糖尿病患者具有壹定的療效;細胞色素C是臨床用於壹氧化碳、安眠藥中毒、新生兒假死、心肌梗塞、腦外傷、腦動脈硬化、肺炎、矽肺、肺氣腫、神經麻痹、放療白血球下降等良好的藥劑。蠶蛾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煙酸、α蛻皮酮及β蛻皮酮等多種成分,對調節人體機能有極好的功效。

蠶蛾的形狀像蝴蝶,全身披著白色鱗毛,但由於兩對翅較小,已失去飛翔能力。蠶蛾的頭部呈小球狀,長有鼓起的復眼和觸角;胸部長有壹對胸足及兩對翅;腹部已無腹足,末端體節演化為外生殖器。雌蛾體大,爬動慢;雄蛾體小,爬動較快,翅膀飛快地振動,尋找著配偶。壹般交尾3~4小時後,雌蛾就可產下受精卵。蠶蛾(成蟲)留下後代,不久之後便會死去。

蠶蛾產下的卵→孵蠶→變蛹→化蛾,又將完成新壹代的循環。這就是蠶的生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