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美食有什麽
1.到桂林不能不吃的--桂林米粉 桂林不僅山水甲天下,桂林米粉也非常有名。桂林人吃米粉就象是北方人吃面食壹樣,天天都吃,只重味道,不記店面的大小與裝飾,越是老店,生意越好。 桂林街頭,時時可見穿著入時的小姐和壹身筆挺西裝的男士, 等不著座位,就端著壹碗熱氣騰騰的米粉站著就食,全心品味米粉,絲毫不覺難堪。 據說前些年美國的快餐大姐大麥當勞放棄桂林市場的原因 就是認為桂林米粉這壹中式快餐已經占據了桂林快餐市場的大半壁江山了, 而且價格便宜,每碗壹元伍角至貳元, 任憑唐那老兄橫掃中國大江南北重鎮,百般紅火, 但也實難與桂林米粉抗衡,故擇徑前往他方。 那也只是前幾年,現在桂林慢慢也步入了都市化, 特別是1998年城建之後,桂林市政建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麥當勞,肯德基也當然會有了, 但是,便宜的桂林米粉還是我們桂林人的首選。 桂林米粉久負盛名,不僅在於清澈甘甜的漓江水制作的米粉 本身爽滑柔韌,而且在於鹵水、調料和配菜的講究。 其中,光是配菜就不下十幾種: 鹵菜(鹵好的肉類過油稍炸,使其甘香韌脆)有牛肉、牛、豬嚼吧肉(拱嘴部位)、牛舌、牛黏貼(胰臓部位)、牛肚、豬肚、馬肉、豬尾節(大腸部位)、 土制臘味(以臘腸居多,帶煙熏味)等等。配菜中不得不提及的就是豬肉鍋燒,制作要經過幾道工序,將上好的連皮五花肉先加各種香料腌制片刻後煮熟,再將蜂蜜、漿油等調料特別處理肉皮,最後再放到油鍋中先是中火將皮朝下炸,再到大火四面炸,待外脆內香、皮色金黃時撈出,切成薄薄壹片,,不說味道是肉皮香脆、瘦肉酥軟透著清清的原味淡香、肥肉壹含即化可口不膩之外,光是色彩就已是讓人垂涎三尺:壹道金色的肉皮、夾著多層油亮雪白的視肥瘦所需而厚薄不壹的肥肉、多層保持原嫩色的絲絲可見的瘦豬肉,怎不讓人隱隱心動? 鹵水則是肉類鹵後的湯加上數十種中藥、香料熬制十二個小時所得的鹵水。 其中關鍵是在不同時候所需要的不同火候,抓準了才能得到最佳的鹵水。 調料則多視口味而定,有油炸水泡黃豆(現許多粉店以花生仁代之)、 蔥花、香菜、碎生辣椒、紅椒油、老蒜蓉、白醋 ,桂林酸(酸辣椒、酸蘿蔔、酸筍、酸菜、酸豆角等,最常見的為酸豆角)、等等。 撈米粉就是用漏勺裝上米粉放入熱開水中,不停用筷子攪開,裝入碗中,壹碗熱騰騰的米粉,鋪上壹層鹵萊、壹片金色光亮鍋燒,加些酥脆的黃豆或花生米,撒點蔥花、香菜,淋上熟油、鹵水,最後聽到沈悶的“啪”壹聲,老蒜蓉應聲入碗,端上來香氣四溢,鮮美可人。 桂林米粉的特色:鹵菜甘香和鹵水鮮甜。 桂林米粉沒有了鹵水,那就不能叫桂林米粉了。 2.獨具民族特色的---油茶 環繞桂林四周的各縣少數民族都盛行“打”油茶, 據說桂北油茶曾被乾隆皇帝譽為“爽神湯”。油茶不說煮而稱“打”,是各地的統壹稱法,而各地的油茶卻各有其不同的風味。 油茶的統—制作方法是以老葉紅茶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 放人食鹽加水煮沸,多數加生姜同煮,味濃而澀,澀中帶辣。 恭城壹帶還再加磨醉的花生粉,使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澀, 並因煮的時間恰到好處,使恭城油茶被舉為各地油茶之冠,享譽桂北和廣西各地。 喝油茶必須配以各種佐食的小吃,都是各種油炸和炒香的食品。 苗、瑤、侗等少數民族地區佐食多半是炒黃豆、炒花生米、爆玉米、炸花生米,再則就是糯米飯團或糯米粉糍粑。 恭城平樂壹帶縣城佐食則較為考究,酥炸小吃往往在十數種以上, 請客人喝油茶往往擺上壹桌子的小吃,看起來就像請客吃飯。 侗族以油茶敬客是壹種禮節,主人雙手捧茶敬客,並說些謙恭的話,善歌者還以歌代言,客人必須喝完兩碗,才算給主人面子,也是取好事成雙之意。 兩碗之後不想再喝,便將碗筷壹並交給主人, 如果只交碗不交筷,則表示還想繼續喝, 主人就高高興興地再斟滿壹碗油茶送到客人手裏。 瑤族則在第壹、二碗送來時不送筷子, 並將米花、炒豆之類的小吃加入碗裏。 喝完碗裏的茶還留些小吃在碗底,以示有余不盡, 到喝第三碗才送上筷子,所以客人必須喝三碗以上, 只喝壹兩碗,主人會不高興的.喝油茶不分季節,壹年四季、壹天早晚都喝。 客人到來則不分早晚,隨時煮好奉客,而且更為豐盛。 3.地方小吃--田螺 桂林田螺是很地方特色的小吃, 每天在夜市擺賣及中高低檔次餐廳也均可吃到。 吃時,挑開螺的頂蓋,撮著嘴用力喝進去,吃完田螺再喝湯,其味道又辣又鮮,特別開胃。 田螺身短圓、尾部尖實、螺肉結實,個大, 多生活在水田、池塘。 螺絲肉性寒味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以及維生索C、鈣質和其他礦物質,能清熱、明目、生津,如果感冒初發,吃碗田螺,定會使妳精神大爽,恢復健康。 桂林煮田螺很有講究,買回來的螺螄, 壹定要放些鹽在清水中養幾天,每天都要換水, 讓螺螄把肚裏的泥巴及排泄物吐掉, 再用刷子將附在外殼上的雜物清洗幹凈,敲掉螺尾,便於吸吮。 加入油、鹽、姜、沙姜、三花酒、酸筍、 酸辣椒、紫蘇葉、八角、草果,用武火爆炒, 再放入豬骨頭湯用小火燜約2小時後再炒,非常進味, 於是清香鮮辣的田螺便做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