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堅持聽了幾天的課以後,我很快的買了書,慢慢的去領會、學習。告訴自己,即使學不到很多,也要把自己學習到的教給孩子,哪怕是丁點,也是收獲!
媽媽沒有要求自己成為大師,從容淡定值得去學習。龜兔賽跑,很有深意。烏龜的成功,在於它的堅持,在於它的從容和淡定。兔子為啥會休息,就是它不從容不淡定。所以堅持不到底。最好的計劃就是堅持。壹沖動心跳了、氣喘了,當時的勁能氣沖雲霄,壹旦過去就沒勁了。
在群裏,老師教的不僅僅是寫作文,還讓我知道了國學的重要性,明白了從國學中,我們可以學到學校裏老師不曾教的為人處世,洞悉人生的真諦!要知道,以前,我可是不曾去接觸國學,甚至不以為然哦!壹口氣就給孩子買了好多關於國學類的書,我們壹起看,壹起收獲點滴!每天陪伴孩子讀《千字文》《宋詞》之類的,覺得自己都修身養性了些許,呵呵!很慶幸能碰到無私的老師。兒子說:“媽媽,妳變了好多,很會誇獎,鼓勵我,不再強壓我!我喜歡這樣的媽媽,這樣的溝通真好!”
媽媽的壹小點改變就是孩子的壹大變。
我知道,是老師讓我學會了說孩子聽得懂的話、做孩子能接受的事、給孩子夠得著的目標,所以才能讓孩子這麽高興的接受我!我壹直告訴自己:壹定要堅持,有如初心,制心壹處!孩子馬上就要上6年級了,我要和孩子壹起加油,努力!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這位媽媽是壹位上士。
跟著老師學習了作文頭身腳,段落衣帽鞋,結構,對稱,六根六塵,我試著跟兒子交流這些,讓兒子寫作文多少用上,結果,那幾篇作文都被當做範文在班上朗讀,發短信表揚,讓孩子開心至極。
平緩交流的態度,蹲下身,與孩子等高,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這位媽媽也沒有很吃力很糾結,也沒有很浮躁。
壹直想上傳到作文曬裏,卻因為種種原因壹直未能如願。但這回暑假裏的5篇作文壹定要上傳,爭取讓老師講評,給孩子壹個肯定,自信與激勵!上回老師講評《我最喜歡的水果》,我跟孩子壹起看了,覺得不是很難,就商量好,仿寫壹篇,有壹回去超市特意去觀察了壹會兒,所以就有了《我喜歡的另類水果》。
有媽媽問,怎樣才能最大效率的寫好作文,我的回答是第壹聽課,第二看博客,第三看書。這位媽媽肯定是看了書、看了博客的,而且帶孩子去超市觀察。
下筆之前,兒子要求我不許偷看,不許有意見,寫完了自然會讓我欣賞的。
輔導孩子會不會讓孩子有依賴感,不獨立。真正的獨立性,是思想的獨立,人格的獨立,這才是獨立的根本,即使能夠洗衣做飯,但是思想和人格沒獨立,都不是真正的獨立。
我答應了,就提點要求,記得老師的結構,對稱,六根六塵,他也答應了。於是,他自己埋頭苦寫,我也樂得輕松,沒有打擾他。
教育孩子就要像放風箏壹樣,適當的放壹放、松壹松,線頭的這壹端還在手裏頭呢。再換句話說,教育孩子就像手握壹個把沙,文武之道,壹張壹弛該松就松,該放就放。
來看作文輔導的全過程,括號裏面的是媽媽的輔導。
大家都有喜歡的水果,媽媽喜歡像壹串串珍珠似的酸酸甜甜的紫葡萄,爸爸喜歡猶如綠色的皮球壹樣的甜中帶沙的大西瓜,而我卻喜歡外貌醜陋,奇臭無比的榴蓮。(“頭”是仿寫的,開始只是寫了壹串紫葡萄,綠色皮球壹樣的大西瓜,我說六根六塵能用就盡量用啊,他就修改了,也註意對稱了。)
媽媽的心態很平和,註意六根六塵,通過媽媽的輔導來看,四個月的時間,應該說小朋友對書裏面的內容消化得很徹底。對稱、六根六塵的概念已經深深地印入了孩子腦子裏面,交流起來很容易。
這裏面用到了意法,還有壹個寫得比較高明的地方——寫黑以白,作文題目叫《我喜歡的另類水果》,要把另類寫出來,與紫葡萄、大西瓜相比,外貌醜陋,奇醜無比,就把另類寫出來了。我們可以這樣寫:大家都有喜愛的水果,有的人愛吃桃,有的人愛吃蘋果。媽媽喜歡吃像壹串串珍珠似的酸酸甜甜的紫葡萄,爸爸喜歡吃猶如綠色的皮球壹樣的甜中帶沙的大西瓜,而我卻喜歡吃外貌醜陋、奇臭無比的榴蓮。
本身來講,這也是對稱的寫法,把普通的水果寫出來,是為了突出別人的普通,自己的另類。我們再往下看,很自然的過渡到榴蓮的長相。
妳看,這大大的榴蓮全身上下呈黃褐色,似乎是南宋抗金小英雄嶽雲的兵器“雷鼓甕金錘”。(這個借代是第壹次在超市觀察的時候就說了,然後我叫他引用嶽雲的兵器,就有了引經據典的效果。他也很喜歡,還特意去百度了,怕弄錯。後面的他又用榴蓮來寫,我提醒他,老師說過可以壹直借,不用還的,孩子就改過來了。)
媽媽輔導的這些內容,不折不扣的就是課堂裏講的。第二,仿寫也好,百度也好,要會用。有的媽媽會問,孩子壹動筆寫就去百度,寫的也是百度的內容,怎麽辦?要看百度的目的是什麽,是學習的就沒問題,如果百度是為了偷懶就是有害的。這個小朋友就很好,查壹查,學壹學,這個態度才對。
本文中的借代用得也非常好。
“錘”身長滿了壹根根三角形壹樣的尖銳的短刺,又像壹只蜷縮的超級大刺猬。我禁不住摸了壹下它,卻忍不住叫了壹聲“哎呦”,被它紮痛了。(開始只寫尖銳的短刺和大刺猬,我提醒來點聲法會更有趣味性,他也修改了。)
確實如媽媽所說,聲法的運用非常好。有壹次我們講烏龜,“撲通”就進了水。還舉例子,照相“哢嚓”壹下。這些都是聲法的運用。這裏面“我忍不住‘哎喲’了壹下,被它紮痛了。”
這“雷鼓甕金錘”重達七八斤,就連壹些大人也奈何不了這“錘”,它好像壹直要呆在樹上不肯下來。在我家旁有壹棵板栗樹,那壹個個拳頭大小的板栗身上有著像針壹樣的細刺,隨便壹拿就有五六個(戴著手套的,不然就血流不止……)(這壹句他是特意加的,說如果不解釋壹下,別人或許會以為板栗是很輕易就能拿在手上的。我也表揚了他,很細心,有創意。)
為什麽要從口說作文開始?就像妳在跟別人講故事。作文壹定是寫給別人看的,壹定要有壹個假想的觀眾,時時要想我寫給誰看,誰在聽,如果有了這個意識、達到這個境界,就又提高了壹層功力。
要先看孩子的長處,先看孩子的優點在哪裏,把優點發揮到極致了,缺點就不存在了。把亮點放大了,黑暗就不存在了。
好像是壹個個小刺球躺在我的懷抱裏。我笑著想:如果把它們放在壹起,那真的是“關公面前耍大刀,小巫見大巫了”。(最後的這壹句是我要求加的,他說沒必要。我說妳是作了比較,但只是敘述,沒有比較的結果。後來“關公面前耍大刀,小巫見大巫了”是他堅持用的。我就誇他很棒,媽媽都不曾想到,他很受用。本來是想用上“寫大以小”的方法,也不知道這樣寫是不是可以?先就這麽寫了。)
媽媽要學會肯定孩子的意見。輔導孩子不是原告與被告,不是五花大綁,也沒必要五花大棒。要善於承認孩子的優點和堅持。這位媽媽四個月時間的學習,本來是想用到寫大以小的技法。媽媽能夠把學到的方法嘗試著運用,嘗試著啟發,至於孩子能不能運用和實踐,是另外壹回事,但妳的提醒,對孩子是壹次熏習。
要想吃“錘”中之物,就要準備菜刀,先仔細觀察“錘”頂端,會發現頂上有幾條明顯線,像我們頭上沒有頭發的地方,再用刀沿著線向下紮,註意別太用力,紮進去壹點點,然後沿著線切開中指那樣長就行了,最後用手抓住切開的“外衣”,稍壹用力就掰開了,Oh,My god,Beautiful,香氣撲鼻(對於我來說)的果肉就出來了!(寫這段,壹開始是用很理論的文字表達的,我告訴他要用生活化些的語言表達會好點,不至於那麽生硬,他就這麽修改了。那句英文,他自己寫的,我覺得好像不對,他卻堅持,就讓他了。)
描寫非常準確,細致。
媽媽的讓步是對的。欲先奪之,必先予之。
再往下看:
壹打開!壹個個挨挨擠擠的像躺在媽媽肚子裏的小寶寶。“小寶寶”身穿金黃色的“龍袍”,身上卻有壹股洗也洗不掉的臭味,那才叫臭氣熏天,不過對我這超級粉絲來說是香氣熏天。所以每當我在吃榴蓮時,老媽總是把我關在門外,等我吃好後,老媽就開始她那360度大清掃。不過我也沒有後悔,因為我吃到了那香氣撲鼻的榴蓮……(這壹段幾乎沒怎麽修改,就是龍袍是後來加的,我覺得寫得很好,所以就沒有做修改。)
借音借義,香氣熏天、臭氣熏天。360度大清掃,誇張的寫法。
“小寶寶”的味道可以說是吃那壹千年才結壹個的“仙桃”壹般。入口即化絲毫不用嚼壹下,那甜甜的暖流在我的嘴裏回蕩。再抿壹下那清涼的味道從肚中蕩漾出來讓人心曠神怡。(這壹段沒做修改,覺得還不錯,就感覺單薄了些,怕孩子嫌煩,就說很好了,老媽都體會不出來的感覺。)
這就是好好學習,天天上當。在這裏我們要去學習媽媽的心態,把自己放低壹些:寫得真棒,我怎麽沒想到呢。把門檻放低壹些,就容易成功。成功了就自信了,自信了就能寫好。媽媽的表揚就像跳高的桿,越誇獎,小朋友就會壹步壹步跳得更高,就有了自信就有了興趣,反過來說:妳寫得不夠,妳還差得遠呢。孩子就沒興趣了。
我們再往下看:
我壹邊品嘗著“美食”,壹邊在腦海中浮現出了那古老而又神秘的傳說:古時壹群男女漂洋過海下南洋,遇風浪船翻,只有壹對男女漂泊幾天到達壹個美麗的小島;島上居民采來壹種果實給他們吃,很快恢復了體力,兩人再也不願意回家,在此結為夫妻,生兒育女。後來人們給這個水果起名叫"榴蓮",意思是讓人流連忘返。那味道也讓我流連忘返。(這個故事也是孩子百度的,本來是原文照抄,我提醒太過分了,他想不出怎麽修改,我教的,就改了開頭的壹句話。)
我們要講,學中寫、寫中學。在《實戰篇》80頁,馳雨小朋友寫的《茶遼古道觀楓》裏,馳雨媽的感言讓大家體會到,讓小朋友學中寫、寫中學,作文必須要有輸入,才能有輸出。這位媽媽也是壹樣,百度壹下相關的知識,小朋友不會忘記榴蓮就是流連忘返的意思。
再往下看:
我慢悠悠的享受著美味可口的美食,,壹邊想著媽媽那退避三舍的樣子,壹邊想象那個神秘的傳說,不禁心底裏有了那句“榴蓮不可貌相,其味道不可鬥量”啊……(最後的“腳”,孩子可是壹籌莫展,他本來就怕收尾。我提醒擡頭,挺胸,收腹,再回看全文,看看怎麽呼應?他就寫了,榴蓮不可貌相,味道不可鬥量。正是榴蓮本身的營養價值和那香甜可口的味道,讓我們喜歡它的人越來越多,真不愧大家都說它是“果中之王!”我壹看,總覺得還不是很好,但不敢提太多要求,就說,好吧,就先這樣。晚上我在床上又拿出《我最喜歡的水果》打印稿,和孩子壹起修改,就有了現在的結尾,自我感覺還好,就算大功告成了。)
寫這篇作文,除了寫味道的那段,孩子可以說是壹氣呵成,自己數了,差不多就有800多字,他很自信的說:“老媽,我厲害吧!不用妳輔導,還能寫這麽多字。”我連忙湊上去:“是哦,沒想到我兒子這麽棒,厲害,進步了!”他趁機說,好久沒吃榴蓮了,忘記是什麽味道了,寫不出來了。我連忙應道:“老媽明白的,晚上去超市買。”可由於當天晚上有英語課,就只好等到第二天冒雨去了超市買回來。他又來壹句:“我得細細品,要寫的時候再吃”。我也同意了。第三天他才算艱難的完成這篇作文,然後我們壹起做的修改。他自己已經很滿意了,我也就不要求了,因為記得老師說過“給孩子夠得著的目標”,我應該循序漸進才對,不能眉毛胡子壹把抓。
不折不扣的學習,每壹個理念都落實到親子的過程中。
孩子很怕寫字,是在電腦上打字完成這篇作文的。也不知道這樣的方法是對還是錯。寫完壹篇作文,我經常會去重復的看幾遍,總不敢相信孩子能寫的這麽好,這麽多。以前孩子寫作文是又看作文選,又來求助我,寫的經常是湊字數,空洞,散亂。自從有了老師的方法以後,他的結構已經運用的很不錯,我自己這麽認為,呵呵!只是在六根六塵上還欠缺壹些。但我不氣餒,我相信我會堅持,每天澆水,靜等花開!會有收獲盤滿缽滿的那壹天!
本來還壹直在威逼利誘孩子,要他抄寫到本子上。正好有通知可以不用抄寫,趕緊把這個上傳了,撿了個大大地便宜哦!呵呵!
看經過媽媽輔導的作文:
我喜歡的另類水果
大家都有喜愛的水果,有的人愛吃桃,有的人愛吃蘋果。媽媽喜歡吃像壹串串珍珠似的酸酸甜甜的紫葡萄,爸爸喜歡吃猶如綠色的皮球壹樣的甜中帶沙的大西瓜,而我卻獨辟蹊徑,喜歡吃外貌醜陋,奇臭無比的榴蓮。
妳看,這大大的榴蓮全身上下呈黃褐色,似乎是南宋抗金小英雄嶽雲的兵器“雷鼓甕金錘”。“錘”身長滿了壹根根三角形壹樣的尖銳的短刺,又像壹只蜷縮的超級大刺猬。我禁不住摸了壹下它,卻忍不住叫了壹聲“哎呦”,被它紮痛了。
這“雷鼓甕金錘”重達七八斤,就連壹些大人也奈何不了這“錘”,它好像壹直要呆在樹上不肯下來。在我家旁有壹棵板栗樹,那壹個個拳頭大小的板栗身上有著像針壹樣的細刺,隨便壹拿就有五六個(戴著手套的,不然就血流不止……)好像是壹個個小刺球躺在我的懷抱裏。我笑著想:如果把它們放在壹起,那真的是“關公面前耍大刀,小巫見大巫了”。
要想吃“錘”中之物,就要準備菜刀,先仔細觀察“錘”頂端,會發現頂上有幾條明顯線,像我們頭上沒有頭發的地方,再用刀沿著線向下紮,註意別太用力,紮進去壹點點,然後沿著線切開中指那樣長就行了,最後用手抓住切開的“外衣”,稍壹用力就掰開了,Oh,My god,Beautiful,香氣撲鼻(對於我來說)的果肉就出來了!
壹打開!壹個個挨挨擠擠的像躺在媽媽肚子裏的小寶寶。“小寶寶”身穿金黃色的“龍袍”,身上卻有壹股洗也洗不掉的臭味,那才叫臭氣熏天,不過對我這超級粉絲來說是香氣熏天。所以每當我在吃榴蓮時,老媽總是把我關在門外,等我吃好後,老媽就開始她那360度大清掃。不過我也沒有後悔,因為我吃到了那香氣撲鼻的榴蓮……
“小寶寶”的味道可以說是吃那壹千年才結壹個的“仙桃”壹般。入口即化絲毫不用嚼壹下,那甜甜的暖流在我的嘴裏回蕩。再抿壹下,那清涼的味道從肚中蕩漾出來讓人心曠神怡。
我壹邊品嘗著“美食”,壹邊在腦海中浮現出了那古老而又神秘的傳說:古時壹群男女漂洋過海下南洋,遇風浪船翻,只有壹對男女漂泊幾天到達壹個美麗的小島;島上居民采來壹種果實給他們吃,很快恢復了體力,兩人再也不願意回家,在此結為夫妻,生兒育女。後來人們給這個水果起名叫"榴蓮",意思是讓人流連忘返。那味道也讓我流連忘返。
我慢悠悠地享受著美味可口的美食,,壹邊想著媽媽那退避三舍的樣子,壹邊想象那個神秘的傳說,不禁心底裏有了那句“榴蓮不可貌相,其味道不可鬥量”啊……
我們來分析這篇作文的第二段:妳看,這大大的榴蓮全身上下呈黃褐色,似乎是南宋抗金小英雄嶽雲的兵器“雷鼓甕金錘”。“錘”身長滿了壹根根三角形壹樣的尖銳的短刺,又像壹只蜷縮的超級大刺猬。我禁不住摸了壹下它,卻忍不住叫了壹聲“哎呦”,被它紮痛了。
本段中用到了色法。色法有兩個,壹個是摹色,壹個是摹狀。這壹段短短五十個字,意法也有,引經據典也有,表達的內容很豐富,立體。
我們來變動壹下:這大大的榴蓮,全身上下呈黃褐色,上面長滿了壹根根三角形的短刺。它像壹個蜷縮著的超級大刺猬,更像南宋抗金小英雄嶽雲的兵器“雷鼓甕金錘”。
這“雷鼓甕金錘”重達七八斤,我想除了小英雄嶽雲能夠舞錘玩弄壹番以外,就連壹些大人也無可奈何啊。在我家旁有壹棵板栗樹,那壹個個拳頭大小的板栗身上有著像針壹樣的細刺,隨便壹拿就有五六個好像是壹個個小刺球躺在我的懷抱裏。我笑著想:如果把板栗放在雷鼓甕金錘旁邊比較壹下,它們放在壹起,那真的是“關公面前耍大刀,魯班門前輪大斧,小巫見大巫了”。
小朋友寫的是以小見大,說明錘的大。
要想吃“錘”中之物,就要準備菜刀,先仔細觀察“錘”頂端,會發現頂上有幾條明顯線,像我們頭上沒有頭發的地方,再用刀沿著線向下紮,註意別太用力,紮進去壹點點,然後沿著線切開中指那樣長就行了,最後用手抓住切開的“外衣”,稍壹用力就掰開了,Oh,My,Beautiful,香氣撲鼻(對於我來說)的果肉就出來了!
這裏面帽子還不是很突出,可以參考:要想吃“錘”中之物,就要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首先要準備好菜刀,仔細觀察下刀處。下刀處在錘的頂端,頂上有幾條明顯線,像我們頭上沒有長頭發的地方,再用刀沿著線向下紮,註意別太用力,紮進去壹點點,然後沿著線切開中指那樣長的豁口就行了,最後用手抓住切開的“外衣”,稍壹用力往外掰就OK了,Oh,My God,Beautiful,香氣撲鼻(對於我來說)的果肉就出來了!
這樣帽子就戴上了,關聯詞在這裏也用上了。小朋友表達還不是很好的,就用上“首先、再、然後”這些關聯詞。舉個例子:吃蘋果首先要拿出壹個大蘋果,然後我拿著蘋果去洗幹凈,再用刀狠狠剁去,切成四瓣,最後我拿起壹瓣扔進嘴裏。順序全有了。要是想再加點技法的話:包藏著的禍心——讓我垂涎欲滴的果肉就露餡啦。驢頭不對馬嘴句。
接著,我們精簡壹下:
壹打開!壹塊塊果肉挨挨擠擠的像躺在媽媽肚子裏的小寶寶。“小寶寶”身穿金黃色的“龍袍”,身上卻有壹股洗也洗不掉的臭味,那才叫臭氣熏天,不過對我這超級粉絲來說是香氣襲人。所以每當我吃榴蓮時,老媽總是把我關在門外,等我吃好後,老媽就開始她那360度大清掃。
“小寶寶”的味道可以說是吃那壹千年才結壹個的“仙桃”壹般。絲毫不用嚼壹下,那甜甜的暖流在我的嘴裏回蕩,再抿壹下,那清涼的味道仿佛在肚中蕩漾。
“我壹邊品嘗著“美食”,壹邊在腦海中浮現出了那古老而又神秘的傳說”——這段我們把它調整壹下:關於榴蓮,有壹個古老而神秘的傳說:古時壹群男女漂洋過海下南洋,遇風浪船翻,只有壹對男女漂泊幾天到達壹個美麗的小島;島上居民采來壹種果實給他們吃,很快恢復了體力,兩人再也不願意回家,在此結為夫妻,生兒育女。後來人們給這個水果起名叫"榴蓮",意思是讓人流連忘返。榴蓮的味道讓這對男女流連忘返,確實如此,榴蓮的味道也讓我流連忘返,樂不思家。
今天的重點學壹學媽媽的這種心態和學態。小朋友從過去對作文的恐懼、對媽媽的依賴,到最後喜歡作文、有成就感,能夠獨立地寫作文,這是我們今天學的最重要的地方。
我喜歡的另類水果——榴蓮
每個人都有喜歡的水果。有的人喜歡吃紅彤彤的大蘋果;有的人喜歡黃澄澄的小芒果;有的人喜歡橙色的小橘子;媽媽喜歡像壹串串珍珠似的酸酸甜甜的紫葡萄,爸爸喜歡猶如綠色的皮球壹樣的甜中帶沙的大西瓜,而我卻與眾不同,獨獨喜歡外貌醜陋,奇臭無比的榴蓮。
妳看,這大大的榴蓮全身上下呈黃褐色,身上長滿了壹根根三角形的短刺,像壹只蜷縮的超級大刺猬,更像是南宋抗金小英雄嶽雲的兵器“雷鼓甕金錘”。我禁不住摸了壹下它,卻忍不住“哎呦”壹聲,壹不小心被它紮痛了。這“雷鼓甕金錘”重達七八斤,我想,除了小英雄嶽雲能揮灑自如,恐怕連壹些大人也奈何不了這“錘”吧。在我家旁有壹棵板栗樹。板栗的模樣長得跟“雷鼓甕金錘”很相似,我笑著想:如果把板栗和“雷鼓甕金錘”放在壹起,那真的是關公面前耍大刀,魯班門前擺弄斧子,小巫見大巫了。
要想品嘗“錘”中之物,就要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首先準備菜刀,仔細觀察下刀處,下刀處就在“錘”頂端,會發現頂上有幾條明顯線,像我們頭上沒有頭發的地方,再用刀沿著線向下紮,註意別太用力,紮進去壹點點,然後沿著線切開中指那樣長的豁口就行了,最後用手抓住切開的“外衣”,稍壹用力往外掰,就OK了。Oh,My,Beautiful,包藏禍心,讓人垂涎欲滴的榴蓮就露餡了
壹打開!壹塊塊果肉挨挨擠擠的,像躺在媽媽肚子裏的小寶寶。“小寶寶”身穿金黃色的“龍袍”,身上卻有壹股洗也洗不掉的臭味,那才叫臭氣熏天,不過對我這超級粉絲來說是香氣襲人。所以每當我吃榴蓮時,老媽總是把我關在門外,等我吃好後,老媽就開始她那360度大清掃。
“小寶寶”的味道可以說是吃那壹千年壹結果的“仙桃”壹般。入口即化,那甜甜的暖流在我的嘴裏回蕩。再抿壹下,那清涼的味道在肚中蕩漾。
關於榴蓮,有壹個古老而神秘的傳說:古時壹群男女漂洋過海下南洋,遇風浪船翻,只有壹對男女漂泊幾天到達壹個美麗的小島;島上居民采來壹種果實給他們吃,很快恢復了體力,兩人覺得這果實太好吃了,就不再願意回家了,在此結為夫妻,生兒育女。後來人們給這個水果起名叫“榴蓮”,意思是讓人流連忘返。確實如此,榴蓮的味道也讓我流連忘返,樂不思家。
我慢悠悠地享受著美味可口的美食,壹邊想著媽媽那退避三舍的樣子,壹邊想象那個神秘的傳說,不禁心底裏有了那句“榴蓮不可貌相,其味不可鬥量”啊!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