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蟲是土筍凍的主要原材料,將蠕蟲和白蘿蔔絲,蒜蓉,番茄片等結合在壹起就做成了土筍凍,它含有豐富的膠質。土筍凍是起源於福建泉州,壹種色香味俱佳的特色傳統風味小吃,是壹種由特有產品加工而成的凍品。
肉燕肉燕是最具福州特色的傳統小吃,肉燕的皮薄如白紙,肉餡嚼勁十足,滑嫩爽脆,香氣四溢,鮮香美味,沒吃過肉燕,怎麽算來過福州呢?肉燕又稱 太平燕 ,是福建福州的壹道著名的特色風味小吃,福州人逢年過節,婚喪喜慶,親友聚別,必吃“太平燕”,即取其“太平”、“平安”之吉利,故“無燕不成宴,無燕不成年”。
肉燕皮是用精肉配上澱粉等輔料精制而成,形似紙狀,燕皮薄如白紙,潔白光滑細潤,散發出肉香,非常爽口,口感軟嫩,韌而有勁。福州肉燕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福建榜“中國地域十大名小吃”,還被福建餐飲協會評選為“福建十大名小吃”,更是被中國旅遊協會評定為“中國金牌旅遊小吃”,推薦品嘗鼓樓區同利肉燕老鋪的“同利肉燕”,而美食園制作的“扁肉燕”被中國烹飪協會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莆田鹵面莆田鹵面是福建莆田的壹道傳統美食,它和興化炒米粉、熗肉、荔枝肉、海蠣煎、西天尾扁食、泗粉、菜頭餅、燜豆腐、生煎包都是莆田知名的美食,莆田鹵面更是莆田歷來款待親朋給好友。莆田鹵面是酒宴必不可少的壹道主菜,使得莆田也有了“鹵面之城”的美譽。莆田鹵面又以江口鹵面最為出名,壹般用於重要來賓接待,被稱為地道的莆田鹵面。
佛跳墻“佛跳墻”原名“福壽全”,是閩菜的首席菜。佛跳墻主要食材有鮑魚、海參、魚翅、魚肚、魚唇、蹄筋、火腿、瑤柱、冬菇、紹興酒等二十幾種原料,制作工藝極其繁雜。據傳1865年,鄭春發與人合夥開辦“三友齋”菜館,將“福壽全”作為招牌菜,據說有壹天壹位秀才吃完之後贊不絕口,當場就吟詩壹首:“壇啟葷香飄四方,佛聞棄禪跳墻來”,從此,這壹詩意的縮寫“佛跳墻”便成了此菜的名稱。
佛跳墻可以說是福建最出名的菜了,很多國宴都會用到這道菜,佛跳墻甚至還接待過西哈努克親王、美國總統裏根、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等國家元首哦。在海外的華人可以去美國的唐人街找找這道屬於中國閩菜的饈珍美味。
泉州肉粽肉粽是泉州的傳統風味小吃,其選料講究,配料多樣,制作精細,歷史悠久,味道香甜,油潤不膩,色澤紅黃閃亮,以獨有的風味,享譽海內外。清末民國期間,市區有個“肉粽銀”,肉粽最為出名,還有市區浮橋頭觀音亭的許牛制的肉粽,顧客滿座。端午節時泉州家家戶戶備有肉粽,供奉神明先祖。端午節吃肉粽、賽龍舟 是泉州傳統的風俗。
泉州肉粽富有引人品嘗的魅力。肉粽以香菇、蝦米、芋頭粒、栗子、豬肉(或雞肉)、糯米 等為原料。制作時先把糯米浸後晾幹,拌上鹵湯、蔥頭油,放在鍋裏炒得又幹又松,再與紅燒豬肉、生栗子攪拌均勻,用竹葉包好煮爛。肉粽要趁熱食用,吃時配上沙茶醬、蒜茸、紅辣醬等調料,更是美味可口。
魚丸魚丸又稱“魚包肉”,用鰻魚、鯊魚或者淡水魚剁蓉,加甘薯粉(澱粉)攪拌均勻,再包以豬瘦肉或蝦等餡制成的丸狀食物,屬於粵菜或閩菜系,而最正宗的莫過於三坊七巷的魚丸店,魚丸外皮金瑩剔透卻不厚,包裹超大的肉泥,湯底采用蘑菇、魷魚等香料,來福州玩壹定要是三坊七巷的魚丸,記住,小編墻裂推薦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