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天龍八部簡介 天龍八部在佛教什麽意思?

天龍八部簡介 天龍八部在佛教什麽意思?

天龍八部簡介 天龍八部在佛教什麽意思?

 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是天眾、龍、夜叉、阿修羅、迦樓羅、幹闥婆、緊那羅、摩呼羅迦八類佛教的護法神。以”天眾”和”龍眾”為首,故稱”天龍八部”。

 天眾:梵語Deva, 「天」就是天神,護法『二十諸天』中的大梵天,帝釋天,四大天王,韋馱天,閻王等即是。帝釋天是眾天神的領袖。

 龍眾:梵語Naga,佛經上說有無數龍王,專管興雲降雨,眾龍王中有婆竭羅龍最出名,因它的女兒就是後成佛的龍女。

 夜叉:梵語Yaksa的音譯,佛教謂壹種捷疾勇健會傷害人的鬼。雜寶藏經:龍王夫婦及諸眷屬生敬信心,盡受五戒,並夜叉眾亦受五戒。亦作藥叉。

 阿修羅:梵文:Ashura, 意思是無端,容貌醜陋之意,阿修羅男的極醜,女的是絕色佳人。阿修羅王常常和帝釋天戰鬥,因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食,而帝釋天有美食而無美女,相互妒忌搶奪,相互爭戰。人們把他們爭戰的戰場叫「修羅場」。

 幹闥婆:梵文:Gandharva, 意思是香神,又是樂神。本是婆羅門叫崇拜的壹群神,是服侍帝釋天的樂神之壹,多達六千多位,身上發出濃烈的香氣。

 迦樓羅:梵文:Garuda 是金鳥神,兩支翅膀張開有336萬裏!以龍為食,可除掉毒龍,每天要吃壹龍王和五百條小龍,到命終時諸龍吐毒,無法再吃,於是上下翻飛七次,飛到金剛輪山頂上命終。因為他壹生以龍(大毒蛇)為食物,體內毒氣極多,臨死時毒發自焚。肉身燒去後只余壹心,作純青琉璃色。(節錄自金庸《天龍八部》)

 緊那羅:梵語Kinnara, 是帝釋天的樂神之壹,幹闥婆專奏俗樂,而緊那羅專門演奏法樂。

 摩呼羅迦:梵文:Mahiraga, 是大莽神。人身蛇頭。

 天龍八部源來自佛教,「天龍」壹詞原為漢土所有,指天上之龍。八部指諸天、龍、夜叉、幹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迦。天龍八部包含著與佛教相關的八種神鬼,其中有善有惡,也被視為佛教的護法之壹。溯本求源,妙在其中。

 很多網友知道天龍八部是因為看了金庸先生的同名武俠小說。天龍八部其實源於佛教,屬於外來文化,它傳入中土後,在中土的文化中多有表現。像大家熟悉的寓言《葉公好龍》,出自西漢劉向的《新序》,裏面就說到葉公子高好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

 佛教中的天龍八部則指八種神鬼,因為天、龍在其中階位較高,為其領首,所以統稱「天龍八部」。按照佛教的說法,天龍八部經常隨從佛祖、菩薩、羅漢左右,踴躍聽其說法,供養諸佛,並護衛其側。

 根據現有的漢譯佛經來看,佛教的「天龍」、「天龍八部」之說,在其傳入中土的初期即已存在。東漢時期來自西域安息國的僧人安世高翻譯的《佛說奈女只域因緣經》中,就說到佛在羅閱只國,有比丘千余人、菩薩、天龍八部等壹起聚會,聽其說法。

 天龍八部的具體名目也是在東漢時期隨著佛經的翻譯傳入中土。比較早的涉及此事的是《大方便佛報恩經》,所載天龍八部為諸天、龍、夜叉、幹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迦。後世關於天龍八部的名目基本上與之壹致。具體說來,天龍八部包含的這八種神鬼各有其出身、本領和性狀。

 1. 天龍八部領頭的是天。

 天,也稱天人、諸天、天眾,主要居住於佛教所謂的欲界六天及 *** 諸天,大致相當於中土常言的天神,包括梵天、帝釋天、四大天王等天神。按照佛經中的記載,天人歡喜佛事,經常發聲贊嘆,散花奏樂。在相關的佛教壁畫中,經常可以看到有天人飛翔、環繞在佛或菩薩的周圍。

 2. 龍,音譯那伽,和我國傳說中的龍相似,但佛教的龍原來是長身而無足的,富有神力,能夠行雲布雨,也是佛法的守護者之壹。

 佛經中有五龍王、七龍王、八龍王等名稱。《大智度論》中載,佛祖釋迦牟尼前世也曾為大力毒龍,受戒後,入林間修行,有獵人貪圖其皮,以刀剝取。毒龍原來可以輕易擊殺獵人,因為持戒之故,不再吝惜其身,任憑獵人剝取,失皮後入水中,又忍痛任小蟲嚙噬,並發願成佛時,將以佛法度化眾生,隨即命終,往生忉利天。

 按照《正法念處經》的說法,龍也分善惡,善者為法行龍王,能按時行雨令五谷熟;惡者為非法行龍王,能行惡雨讓五谷壞破。其情形和後來民間的善龍、惡龍差不多。唐宋以來的文學作品中的龍的形象,其實就是佛教中的龍和中土原有的龍的合流。

 3. 夜叉,又作藥叉、悅叉、閱叉、野叉,意譯作捷疾鬼、能啖鬼,原為印度神話中的半神的小神靈,為佛教取用。

 夜叉受毗沙門天王統領,有大威勢。《大智度論》說夜叉有三種:地行夜叉,常得種種歡樂、音樂、飲食等;虛空夜叉,有大力,行走如風;宮殿夜叉,有種種娛樂及便身之物。

 《註維摩詰經》則謂夜叉有地行夜叉、虛空夜叉、天夜叉等三種。夜叉也分善惡,善者守護佛法,惡者能惱害眾生,並常作頭大身小,或壹頭兩面、三面,手持刀、劍、戟等恐怖狀,使人驚懼戰栗,進而使見者錯亂迷醉,進而奪其精魄,啖其血肉。這也是中土民間最流行的夜叉形象,它常作為地府的鬼差出現。

 4. 阿修羅,又作阿須羅、阿素羅、阿須倫等,略稱修羅。

 阿修羅原是古印度神話中的惡神,佛教把它移植了過來。在佛教中,阿修羅也是性格暴躁的神靈,男醜女美,生性好鬥。因為阿修羅有美女而無好食,諸天有好食而無美女,互生嫉妒,於是彼此間經常爭戰,慘烈異常。

 我們常稱血腥殘酷的戰場為「修羅場」,即源於此。阿修羅的形像也有多種,或九頭千眼、口中出火、九百九十手、六足、身形巨大;或三面六臂,忿怒而袒身。敦煌莫高窟之第二四九窟,畫於6世紀的阿修羅像則為四臂雙足,身呈赤色,且上半身 *** 。它又與地獄、餓鬼、畜生、人、天形成六道世界,為眾生輪回降生的壹道。

 5. 迦樓羅,也作迦留羅、迦婁羅等。

 迦樓羅原是印度神話中性情暴烈、體型巨大的神鳥,翅膀壹張開有數千余裏、甚至數百萬裏之廣。因為其翅膀為金色,所以稱「金翅鳥」。但實際上,其羽翼由眾寶交織而成,妙相種種,不止為金色,所以又稱「妙翅鳥」。

 迦樓羅出生之時光彩耀眼,諸天曾誤認為是火天神而加以禮拜。迦樓羅以諸龍為食,壹日可食壹龍王和五百小龍。其所扇之風,如果入人眼,則會導致失明。

 6. 幹闥婆,又作犍闥婆、彥達婆等,是壹種不食酒肉、只以尋香氣作為食物的神,是與緊那羅壹起侍奉帝釋、專事奏樂歌唱的樂神。

 其形象有的說是多毛、半人半獸,有的說是俊美異常。幹闥婆又是觀音菩薩三十三相的壹種,其形象是身呈赤色,如大牛王,左手執簫笛,右手持寶劍,髻有焰鬘冠。「幹闥婆」在梵語中又是變幻莫測的意思,古印度將海市蜃樓叫作「幹闥婆城」,佛經中常用此詞來形容諸法的幻化無常。

 7. 緊那羅,又作緊捺洛、真陀羅等,後又譯作歌神、歌樂神、音樂天。

 因為緊那羅似人而有角,故又名「人非人」。它來自於印度神話。佛經中,它具有美妙的音聲,能歌善舞,是帝釋的樂神,經常出現在佛的說法法會中。佛經中說,緊那羅男則馬首人身能歌,女則端正能舞,並多與幹闥婆婚配。

 8. 摩侯羅迦,又作摩侯羅伽、摩護羅哦、摩伏勒,意譯作地龍、大蟒神、大蟒蛇。

 摩侯羅迦也屬樂神,其形為蛇首人身。佛經中言其體內多嗔蟲啃食,因而痛苦異常。天龍八部雖各有其形貌性情,但都受佛的威德感化,敬信佛法,護持佛法,並多參與、禮贊佛事,是佛教龐大的護法神靈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天龍八部之說傳入中土以後,中土眾多的佛教藝術寶庫,如敦煌石窟、大足石刻中,大都可以見到其形象。天龍八部中的很多神鬼為民眾所熟悉,對其信仰、生活多有影響,並在文學藝術中得到了豐富的表現。像龍、夜叉在民眾信仰和文學中的廣泛存在自不必多言,龍的行雨變化之能,夜叉的猙獰可怖,都和天龍八部之說淵源頗深。

 再如迦樓羅生性猛烈又神通廣大,在中土的文學作品中多有描繪。《西遊記》中獅駝洞的三大王鵬魔王,外號雲程萬裏鵬,即是金翅鳥。清代小說《說嶽全傳》開篇也是用了迦樓羅的傳說。

 書中說嶽飛原是金翅鳥轉世,秦檜是曾被其啄傷左眼的龍王轉世,女真國的金兀術是赤須龍轉世。為了收服後兩者,佛陀才派金翅鳥下生人間。金庸先生直接以「天龍八部」命名其小說,也是暗示著小說中形形 *** 的人物和此八種神鬼間的奇妙對應。

 八部眾(天龍八部)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雲「……應以天龍夜叉幹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

 八部眾

 為舍利弗問經等之說,通常用之。

 壹、天眾Deva,欲界之六天, *** 之四禪天,無 *** 之四空處天也。身具光明,故名為天,又自然之果報殊妙故名為天。

 二、龍眾Naga,為畜類,水屬之王也。如法華經之聽眾,列八大龍王。

 三、夜叉Yaksa,新雲藥叉,飛行空中之鬼神也。

 四、幹闥婆Gandharva,譯作香陰,陰者五陰之色身也,彼五陰唯嗅香臭而長養,故名香陰。帝釋天之樂神也,法華經之聽眾。

 五、阿修羅Asura,舊作無酒,新作非天,又作無端正,此果報雖類天,而非天部,故雲非天,又容貌醜惡,故雲無端正,彼之果報,有美女而無酒,故雲無酒,常與帝釋戰鬥之神也。

 六、迦樓羅Garuda,譯作金翅鳥,兩翅相去,有三百三十六萬裏,撮龍為食。

 七、緊那羅Kimnara,譯作非人,新譯作歌神,似人而頭上有角,故名人非人,為帝釋天之樂神,故雲歌神,帝釋有二種之樂神,前之幹闥婆為奏俗樂者,此則為奏法樂者之天神也。

 八、摩睺羅迦Mahoraga,譯作大蟒神,大腹行,地龍也。

 此八部總為以人眼不能見者,故謂之冥眾八部,八部中天龍之神驗殊勝,故曰天龍八部,又名龍神八部。

 佛教所說的「天龍八部」是哪八部?

 佛教中常說的天龍八部,又叫「龍神八部」、「八部眾」,是佛教八大護法神,數量很多。具體如下:

 壹、天眾。「天」就是神。著名的護法二十諸天的大梵天、帝釋天、四大天王、韋馱、閻王等皆是。二十諸天常被供奉在大雄寶殿兩側,如杭洲的靈隱寺。在佛教中,天神並沒有超脫生死輪回,仍有墮入惡道的可能,因為他們仍和人、畜生處在同壹個大的等級上。

 二、龍眾。佛經上說,有無數龍王,專管興雲降雨。這與中國的龍王傳說十分相似。作為佛教護法神的龍眾,有人大龍王、十六龍王等。

 三、夜叉。半神,夜叉與羅剎同時從生主補羅私底耶或大梵天的腳掌中生出。雙方通常相互敵對,夜叉與羅剎不同,他們對人類持友善態度,因而被稱為「真誠者」。

 四、幹闥婆。是香神,又是樂神,多達6000多位。他們在佛面前彈琴唱贊歌時,「三千世界皆為震動」。這是佛國的中央民族樂團。

 五、迦樓羅。就是金翅鳥神,大得不得了,兩只翅膀張開,就有336萬裏!他以蛇為食,可除掉世間各種毒蛇,益於眾生。中國的神魔小說中,把他說成是在佛爺頭上護法的大鵬金翅鳥。

 六、緊那羅。歌神。與幹闥婆各有分工,幹閱婆專管演唱俗樂,是流行歌曲音樂家,緊那羅則專門演奏法樂,是專業音樂家。

 七、阿修羅。阿修羅原是印度遠古諸神之壹,被視為惡神,屬於兇猛好鬥的鬼神,經常與帝釋天爭鬥不休。說它是天神,卻沒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處。說它是鬼蜮,可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說它是人,雖有人的七情六欲,但又具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惡性。因此,它是壹種非神、非鬼、非人,界於神、鬼、人之間的怪物。其容貌醜陋,後被佛教收為護法。

 八、摩侯羅迦。佛教傳說中擁有蛇的神,是大莽蛇神,人身蛇的頭,又稱作地龍,是佛教神祇的天龍八部之壹。該神原本是腹行類,但由於其智力較低而無知,反而能得道挽回前因,擺脫腹行類的命運,脫胎換骨成為神祇。大蟒神也被吸收為護法神。

 以上八部分,以天眾和龍眾最為重要,故統稱「天龍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