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壹次吃華豐方便面,是在壹九九二年十月,那是第二次來珠海,偶遇壹個叫冷清桂的師兄,在他的臨時住所裏,到了飯點,師兄說,請妳吃飯是不可能的,但是,請妳吃面是可以的。那個時候,還沒有桶裝面,是那種很薄很薄的彩色塑料袋包裝的方便面。師兄甩給我兩包,他自己也兩包,然後,我用壹個大唐瓷碗,撕開兩包華豐方便面,把塊面和調料放在碗裏,倒進開水瓶裏的滾水,用另壹個碗蓋住。五、六分鐘後,揭碗而吃,那味道,那香味,那爽口,無以倫比,至今難忘。我記得很清楚,碗裏絕對不剩壹點面渣,連壹點點湯汁都把碗端起來,倒進了肚子裏。
第壹次到平沙的那天中午,我在到處溜達時就溜達到了華豐集團公司大門口,就當時而言,大門和大門裏面的辦法樓還是很氣派的,偶爾也聞到速食面廠油炸面的香味。但很難想象,熱銷全國的那麽多“吃了就路路通”的方便面是在這裏面生產出來的。後來才知道,華豐總部只有壹分廠生產,而其它分廠都在外地。這種為減少生產原材料和產成品運輸成本的做法,在後來的企業管理人員培訓班上,我歸納成壹句很簡煉的話——把工廠辦到市場去。包括後來著名的紙杯和礦泉水瓶生產企業——中富集團,也是這種生產銷售模式,也成為我講課時經常舉的例子。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是珠江三角洲鄉企業,民營企業,中外合資,外方獨資以及股份公司從蓬勃興起到興旺發達的時期。那個時候,快餐盒飯還沒有興起,方便面,那是真正的方便,到處都有,方便買;小小壹包,方便帶;開水壹泡,方便吃;壹吃美味,省時高效。那個時候,到處都是工地,到處都是廠房,到處都是人流,到處都是懷揣發財和做老板夢想的下海人。而信奉路通財通路路通,希望做老板發大財的廣東人,更是因“食華豐,路路通”這句廣告語而對華豐方便面敬而有加,很多單位都作為獎品獎勵工作人員,也有些單位作為禮品送人。
在平沙第壹次吃的華豐方便面,就是壹個學生送的,這個叫陳梅清的學生,是華豐包裝材料廠的管理人員,那天路過我的臨時住房門口,從摩托車上取下兩箱方便面,放在家門口臺階上,我都來不及客氣壹番就開摩托車走了。那天晚上,太太沒有泡方便面,而是煮方便面,按壹人兩包的量,壹鍋水裏煮了六包方便面,除了本身的調料,太太還加了幾個雞蛋和少許上海青(菜)。說實話,煮的方便面,比泡的方便面好吃很多,壹家人把壹大鍋華豐方便面連面帶湯吃了精光。特別是三歲多壹點的女兒,從頭到尾都是呼呼地吃,不用太太催。
盡管有人說,華豐方便面有“熱氣”,不應該多吃。但是,因為方便而且美味的華豐方便面,在後來的很多年都成為生活中不可缺的最方便的食品,有時在酒樓吃飯喝酒,服務員問吃什麽主食時,都會點壹鍋華豐方便面。吃的最難忘的華豐方便面,就是那次在三虎圍墾大堤抗擊臺風時的幹吃方便面,在勞動之後,肚子正餓之際,這種沒有餅幹甜,略帶鹹味,卻比餅幹香很多的華豐方便面,壹咬壹口脆,壹嚼滿口留香,喝上壹口礦泉水,那口舌和肚子以及整個人的舒適,真的是無比舒服和爽快。
在後來的日子裏,這種曾經讓很多人“路路通”的華豐方便面,因公司改革,並沒有沿續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路路通”的發展勢頭。不僅沒有成功上市,而且還因為戰略投資出現發展緩慢,最終在激烈的市場竟爭中讓出了龍頭老大的位置。雖然市場上仍然有華豐牌方便面賣,但“食華豐,路路通”的廣告牌卻鮮而有見了。
已經很多年沒有吃方便面了,寫到這裏,真的很懷念當年吃華豐方便面的滋味,很懷念在三虎圍墾大堤那麽多人壹起幹吃方便面的場景。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現在很多東西很多事情都很方便了,方便面依然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