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名字上就註定了它不會是壹部普通的美食紀錄片。“醜陋美味”是以著名韓裔美國廚師常偉經常在社交媒體上使用的壹個標簽命名的。與大家熟悉的《舌尖上的中國》相比,這部美食紀錄片顯得不那麽專業、穩重,甚至有些“不雅”。
之所以說這是壹部美食紀錄片,是因為相比那些用大量鏡頭聚焦美食本身的美食紀錄片,《醜好吃》似乎更像是記錄了常偉和他的朋友們的美食文化之旅,展現了他們對美食和人的思考。
它沒有用大量的鏡頭來展現食物的美,也沒有對哪些食材、哪些食物制作而成做詳細的評論。更多的時候,是——這部紀錄片中上鏡率最高的人常偉和他的朋友們,壹群和食物打交道的人在交流和表達他們對食物和自己的認知,有時候只是朋友和家人之間的聊天,隨意而真實。
第壹集,出現了風靡全球的美食——披薩。由此也展開了壹場關於真偽的討論。
披薩起源於意大利,傳入美國後經過改良,成為美國人民最愛的外賣小吃之壹。據統計,美國人每天要吃掉100英畝的披薩,平均每秒350片,相當於壹個半足球場的面積。
對於大多數吃披薩的人來說,除了知道披薩很好吃之外,大概對“正宗披薩”知之甚少。
要做壹個正宗的披薩,妳需要:阿貢圖烤箱、聖馬爾紮諾番茄和馬蘇裏拉奶酪。
比薩餅烤好後,必須經過視覺和嗅覺測試:
只有這種披薩才是有質量認證的正宗那不勒斯披薩。是不是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但是,真的只有符合這壹系列的規範,用規定的食材做出來的正宗披薩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好披薩嗎?
隨後,那不勒斯東正教披薩董事長安東尼奧·佩斯(Antonio Pace)在接受采訪時也證實,這些規範實際上是為了銷售更多的當地農產品,在某些方面的壹種地方農業保護主義。
這些本地食材,運輸過程往往需要五六天,食材本身的新鮮度不可避免地被消耗,進而影響食物的口感。壹味追求“正宗”,也許做不出好吃的披薩。
正宗的拿波裏披薩很好吃,但是對於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來說,往往只有適合才是最美味的。
例如,常偉吃了日本木黑餐廳的比薩廚師做的比薩。這款披薩不使用任何來自那不勒斯的食材,卻能讓妳在吃披薩的同時享受到當地的風味,美味又有新意。
他們從模仿自己喜歡的東西開始,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然後他們不斷地進化和超越它。
如果我們能放下壹些固有的偏見,對食物多壹些耐心和包容,也許我們會發現味蕾之外的驚喜。
希望通過觀看這部美食紀錄片,讓更多的人對美食產生更多的好奇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