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方因為四面環山,中間下沈成了壹個盆地。當地人稱之為壩子。四周的山就像井壁壹樣,故中間的壩子大家就取名井底壩。
要不是金沙江從這兒經過把兩頭各沖開了壹個口子。這個地方還真就是壹口井了。這裏因為山多的原因,氣候溫差都有很大區別。正所謂十裏不同天在這兒就很好的證明了。
當地人有壹套自己的區域劃分方式。離江近的低海拔地區大家叫河壩。海拔壹千米左右的地方叫二半山。壹千五以上的叫老高山。
三個區域的物產也各有不同。河谷地區多是種水稻、花生、柑橘、這壹類作物。二半山則是玉米核桃居多。老高山主產土豆和蘿蔔。
因為這裏毗鄰四川所以當地的方言也同四川話壹樣。此地還被雲南人戲稱為三川半。
這裏的人們每逢農歷二、五、八的日子才去趕壹次場(趕集)。因為趕場的地方就在井底壩。大家也就叫趕井底。
這天水浪兒和他的爹正在地裏拔花生。有個人從他們旁邊經過。就問老表(表兄);今天十幾了?十四咯!水浪兒爹回答。
路人:那明天就趕井底壩了噠!
水浪爹:是啊我們扯這些花生就是明天要拿去賣的。
第二天壹早水浪兒早早的就和他娘背著花生趕場去了。來到場上,還有點早。水浪兒環顧四周,發現壹直有人往這壩子中間趕來。
場的入口處剛到了幾匹馬,每匹馬背上都馱著幾袋看起來有點圓鼓的東西。他有些好奇的問:娘;那些人駝的是啥子?
水浪兒娘:那些人是老高山來的,馬背上駝的是洋芋(土豆)。
旁邊又有幾個人,頭發梳得光溜溜的,壹絲不亂地挽成壹個大餅頂在頭上。上面還嵌著壹把梳子。她們身穿白底豎藍格子百褶裙。打扮與這裏的人格格不入。嘴巴裏說的都是伊裏哇啦的話,叫人不能懂。
正當他疑惑的時候,他娘開口說:那幾個是馬蘭山上來的苗子(苗族)。水浪兒:妳們以前說的苗子就是這種蠻?水浪兒娘:是啊不要去惹(招惹)哦!看他們打到妳。水浪兒:哦!
到了中午,他們的花生還有壹些沒賣完。有個高山人走過來說:妳家花生兒啷過賣(怎麽賣)?水浪兒娘:兩塊錢壹稱(十斤左右)。高山人:哪要弄過(這麽)貴,米都才好多錢壹斤!水浪兒娘:市價就是弄過(這麽)多鬥嘛!這時候還相陰(便宜)了。
高山人伸手在背簍裏翻了幾下。水浪兒娘:不肖翻都壹樣的,妳吃來看嘛!花生兒好得很。
高山人笑說:我們高山人下河壩花生殼兒都要翻壹下。
水浪兒娘:哪個說的喲!那我們河壩人上高山洋芋皮兒還要翻兩翻呢!
周圍的人聽了她們的對話都哈哈大笑起來。
回到家中,水浪兒見他的奶奶坐在屋檐下搓麻繩。他便跑過去問:婆婆妳曉得;高山人下河壩花生殼兒翻壹下不?婆婆笑答:我啷過(怎麽)不曉得嘛!
水浪兒:那是啥子意思嘛?婆婆:就是說他們老高山不長花生,稀罕得很。跑到河壩頭來;看到路上丟的花生殼殼都要翻開看壹下。水浪兒哈哈大笑:真的嗎?婆婆:那是羞搭(貶低)高山人的鬥嘛!水浪兒:哦哦!那妳跟我講個別的老高山的事嘛!
婆婆:要得嘛!以前呀!有家兩老表(表兄弟)。大老表住在老高山,二表弟住在河壩頭。有個夏天大老表想去二表弟家耍哈(玩壹下)。“他心想他家住在河壩頭,離天要遠點,肯定比我們山裏頭還要冷”。所以要多穿點衣服去才要得。等他從山上下來,發現越走越熱,等要攏(到)河壩頭塞!人都要熱暈死過去了。
水浪兒:那個憨包兒(傻瓜);哈哈……!
婆婆:是啊!後來冬天他家二表弟又想去老高山背點蕎籽。他就想老高山離天要近點,太陽出來要先曬到。肯定熱得不得了。結果穿個馬甲兒就去了。等攏(到)塞!人都要凍成蓤冰(冰塊)兒了。說完祖孫兩個狂笑不止。
轉眼到了冬天,家裏又得舔柴火了。水浪兒他爹心想今年又到哪裏去砍柴呢!
婆婆:老幺不要急;去妳家二姨娘(二姨媽)家山頭割嘛!水浪兒娘聽了便說:又去蠻?啷過(怎麽)好意思。婆婆:不怕得,我前幾個月就跟她說好了的。到時候我們多跟她家摘點柑子(橘子)去嘛!水浪爹:要得嘛!
去砍柴那天,全家人剛天亮就到山上了。水浪兒家的二姨婆和表叔王老五也來幫他們砍柴。加上自家的四口人,就有六個人在山上砍柴。
水浪兒娘對著王老五說:老表妳看還是妳們二半山好,柴方;水便的。王老五:那個說的喲!還是妳們河壩頭安逸!
水浪兒娘:安逸!柴都沒得燒。還要跑到妳們山上來砍。
二姨娘接話道:別個說的,妳們河壩頭的人“有米無柴團轉(周圍)撈來。我們高山人;有柴無米燒爛鍋底”。
水浪兒爹:姨媽說得好笑人哦!
大家又是壹陣笑聲……
不壹會兒聽到對面傳來唱歌的聲音。只聽到:
好久沒到這方來 ? 這方的涼水起青苔
打開青苔喝涼水 ? 喝的涼水嘛清又甜……
二姨娘:河那方的四川人又開始唱山歌兒啰!
水浪兒爹對著王老五說:老表快跟他們對過去。
只見王老五咳了兩聲,扯開嗓子唱到:
四川老表快過來 這方的涼水山上來
沒有青苔只有糖 保妳甜到心頭來啰
對面:
大江隔著過不來 跑到妳那山上來
月亮公公迎出來 吃妳有錢人的水
耽擱我無錢人的工了啰……
只聽他們越唱越有勁。開始時還相互謙讓放低身段,越是往後;歌詞裏或夾槍帶棒或相互攀比了。
最後聽得四川人唱:
四川有座峨眉山 離天只有三尺三……
這邊王老五不甘示弱唱道:
雲南有個鐘鼓樓 半截插到天裏頭……
二姨娘見王老五唱得太起勁了。開口道:好好砍妳的柴,人家是放羊兒的。壹崗兒(壹會兒)別個的羊兒倒是吃飽回家了,妳的柴哪個幫妳砍。
王老五這才住了口好好砍柴了……。
仲春四月天氣正好,婆婆從她那大木櫃子裏把往年粘的鞋底又翻了出來。鋪在院墻外的柴火堆上曬開了。
水浪兒則在墻角的那棵杏樹下,仰著頭嘟著嘴。看著樹上的青杏子眼珠子都要掉出來了。
婆婆大聲喊水浪兒!水浪兒:咋子(什麽事)婆婆?婆婆:幺哥(小乖乖)!快到屋頭幫我端個草墩兒(稻草編的凳子)來。水浪兒:哦!好。
水浪兒很快就從屋裏抱了個草墩兒出來。婆婆:妳就跟我放在杏子樹下頭嘛!水浪兒放好,婆婆就坐上去開始做起了鞋墊兒。
水浪兒:婆婆這些杏子咋個(怎麽)還沒有黃?
婆婆:快啦!過端陽(端午節)就吃得了。
水浪兒:端陽還要好久呀!
婆婆:等不得啰!喉嚨頭長手出來了(等不急了,實在想吃杏子了嗎)!
水浪兒:別個(這裏代指我自己,人家的意思)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哈哈……婆婆笑道:別個(別人)流口水關妳啥子事?等過端陽那兩天妳吃得起好多?
水浪兒:端陽是幹啥子(做什麽)的?
婆婆:端陽是個節鬥嘛!水浪兒:是不是粽子節?婆婆:是啊!幹脆我跟妳講個故事。水浪兒:要得;要得。
婆婆:以前有個婆娘,憨瞇日眼(傻裏傻氣)的。她家有個大公雞,她準備把它拿去賣了。她家男的(老公)跟她說不要賣,留起過端陽。她不曉得端陽是啥子。她家男的跟她說端陽是五月初五,“到了那天;個個家都要過節的”。
後來五月初五那天她就早早的起來把大公雞殺了,煮好。拿盆盆端起(用盆裝上)就往灣頭(山坳裏)跑。等到了中午才回來。進門就撞見她家男的。
她生氣的說:妳說的端陽他在哪裏?害得我等了幾個鐘頭都沒看到。
她男人:妳是去接端陽去了啊?
她:“妳說的端陽要過接(需要接回來)鬥嘛”!
水浪兒:哈哈……有弄過(這麽)笨的人啊!
婆婆:嘿嘿是啊!倒尖不數(搭錯腦筋)的。
水浪兒:我們端陽要幹啥子?婆婆:端陽包粽子、包包子啊!水浪兒:好想快點到端陽啊!婆婆:急啥子嘛!
水浪兒:婆婆妳會猜謎子(謎語)不?
婆婆:背時猴兒(小鬼頭),妳還想跟我兩個猜謎子(謎語)呀!
水浪兒:上回我去家家(外婆,哪裏人稱呼外婆為家家外公為家公)、“家”大姐她們教了我幾個。
婆婆:妳說來看哈(聽聽)我猜得到不?
水浪兒:壹個老者九十九,清早起來喝冷酒。是啥子嘛?
婆婆:這個都不曉得蠻!瓜瓢鬥嘛!
水浪兒:那是這個太簡單了。
婆婆:那妳說個難的來嘛!
水浪兒:壹個老者八十八,清早起來遍地爬。妳說是啥子?
婆婆:哈哈!是掃把。
水浪兒:再來。
婆婆:妳只管說嘛!
水浪兒:我媽高妳媽矮,我媽抱到妳媽甩。
婆婆:哈哈!我好好想哈兒呢!水浪兒興奮的跳起來對婆婆做了個鬼臉。說:哦、哦哦……婆婆猜不到起啰!
水浪兒娘在院內聽了他們的話噗呲壹聲就笑了起來。隨即她也走了出來,手裏頭拿把蔥倚在門框上剝著。嘴裏說道:只曉得妳們在外頭擺龍門陣(聊天)。沒想到妳家兩婆孫好興致啊!還打謎子說。
水浪兒:娘!妳看我把婆婆難倒起啰!
婆婆:就妳精靈(聰明),我活那麽大的歲數了。連這個都不曉得蠻!
水浪兒:那妳說呀!
婆婆:是每家都有的“磨子(石磨)”塞!
水浪兒:好嘛!婆婆又猜對了。婆婆:那我打兩個給妳猜哈!水浪兒點頭:嗯;要得。
婆婆:壹根藤藤兒,拴些猴猴兒。藤藤兒壹斷,搭得(摔得)猴猴兒驚叫喚。妳猜嘛!
水浪兒:這個我曉得,去年過年的時候妳們就說過了,是“火炮兒(鞭炮)”。
婆婆:妳記性還要得(還不錯)嘛!
水浪兒娘:他記這些日古包今(亂七八糟)的倒是厲害得很。
水浪兒:有本事妳們再說呢!
婆婆:壹個老者背升(舊時用來稱重的方形木盒子,壹般壹升大概五斤左右)豆,連路走連路漏。
水浪兒:是牛兒,哦;不對,是馬兒。
婆婆:小憨包兒(小傻瓜)是山羊兒鬥嘛!妳看它不是邊走邊拉,壹路的羊屎都像豆兒壹樣嗎?
水浪兒:嘻嘻,我啷過感覺像花生米呢!
婆婆:呵呵……妳去撿來吃嘛!水浪兒:我才不吃呢!
水浪兒娘:那我又說個給妳們猜哈兒呢!
水浪兒:妳快點嘛!
水浪兒娘:等燒不等煮(猴兒急)!“邊邊樹林多,中間鴉雀(喜鵲)窩。大人張開胯,小娃兒用手摸”。打壹個字噢!
水浪兒:我都還沒上過學,啷過(怎麽)曉得嘛!
婆婆:水浪兒!妳看喝過兩天墨水的就是不壹樣。呵呵……
水浪兒娘正要解開謎語。就看見水浪兒爹,不知從哪裏弄了壹個寒雞(白腹錦雞)回來。見了水浪兒和婆婆,他便對他們搖了搖手裏的寒雞。
水浪兒忙不叠的就沖了過去,兩手拉著他爹的手腕兒。就要抱那只寒雞。
水浪爹:不要整,小精怪(淘氣鬼)。
婆婆:老幺妳哪裏搞到起的寒雞?我都好多年都沒看到過了。
水浪兒:婆婆妳說它叫啥子呢?我啷過(怎麽)沒看到過。
水浪兒爹:妳好大點兒哦(妳才多大)!
婆婆:是啊!我活了弄過(這麽)大;這才是第三回看到起。
水浪兒娘:天哪!好安逸啊!太漂亮了。我第壹次看到起這種雞。
水浪兒爹:是大姐家,琴妹兒他們逮到起的。他們自己舍不得吃,說拿起來孝敬娘娘(媽媽)的。
水浪兒娘:這家幾姊妹還厲害得很嘛!這種雞娃兒(雞仔兒)都被他們逮到了。
婆婆:咦!寒雞難逢難遇抓到起。他們咋個不自己煮來吃。拿起來咋子(做什麽)嘛!哪個帶起來的?
水浪兒爹:別個琴妹兒她們稀奇(稀罕)家家(外婆)鬥嘛!坎上(上邊)劉老表,昨天從山那方回來。大姐請他帶起來的。
水浪兒娘:不枉至(枉然)娘心痛他們,得了弄過好的東西自己來不到,都要請人帶了來孝敬妳老人家。
婆婆:是啊,琴妹兒孝道(孝心)好。他們啷過不到我家來耍哈子(玩壹下)呢?
水浪兒爹:他們下個月初五來。
婆婆:要得,今年過端陽就熱鬧了。水浪兒!我們把寒雞餵起哈!等妳家琴妹兒姐姐他們來了再殺。
水浪兒:哦!太好了,我天天餵它哈!對了;婆婆它吃啥子?
婆婆:要得,妳要看好哦,不要等它(讓它)飛了哦。餵谷子和麥子都要得。
水浪兒:嗯嗯要得。
到了過端陽這天,水浪兒爹早早的就起來去找菖蒲和艾草去了。水浪兒娘則在廚房裏揉面粉。水浪兒跟著婆婆在院子裏洗粽葉準備包粽子。
水浪兒:婆婆我們今天包啥子(什麽)粽子?
婆婆:粽子就是粽子鬥嘛!還有啥子(什麽)?
水浪兒:我是說裏頭放啥子(什麽)?
“廚房裏傳來放龍如(肉),妳吃不吃嘛”!
婆婆:哈哈!妳聽到妳家媽說的沒有?
水浪兒:額,哄細娃兒(小孩子)!婆婆:我們今天包臘肉的和白味的。水浪兒:婆婆我要吃肉的哦!婆婆:要得,我們包快點,壹崗兒(壹會兒)去那方咀咀上(山口上)看看妳家琴妹兒姐姐他們來了沒有。水浪兒:要得。
包好了粽子,婆婆交代兒媳。粽子包好了妳把它煮起哦!水浪兒娘:要得。
婆婆帶著水浪兒就到咀咀(山口)上去了。
到了山口上,只見四處的山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壯麗。腳下碧綠的江水,蜿蜒曲折,仿佛隨風飄了出去。祖孫兩站在山口上,翹首望著斜對面的山上仔細的搜尋著。
水浪兒:婆婆!姐姐他們從哪裏來。
婆婆用手指著斜對面的山說:妳看嘛他們就是從那個山翻過來,又從那條路這樣斜起下來。
水浪兒:妳看到他們沒有?婆婆:還早,人影影兒都還沒得。我們先回去吧!壹崗(壹會)兒又來。
祖孫兩便又回去了。
良久;家裏粽子煮熟了 。水浪兒等不及,就要伸手去鍋裏撈。水浪兒娘馬上攔住他,喝道:客人都還沒來妳就急得很啰!
婆婆:水浪兒快來,我們又去看看妳家姐姐他們來了沒有。水浪兒壹溜煙從廚房裏跑了出來。
水浪兒娘笑道:媽!妳都像細娃兒(小孩子)壹樣。都去看了三道(三趟)了,還要去,妳們不累蠻?
婆婆:嘿嘿,我還不是欠(想念)外孫兒得很鬥嘛!
水浪兒娘:再說嘛!現在還早塞 。他們走得再快,咋個(怎麽)都要等吃午飯的時候才到得了。
水浪兒:我們就要去看。
水浪兒娘:妖精(淘氣);妳去嘛!
婆婆:是啊!幹脆不去了。水浪兒娘:媽妳來幫我加哈柴火嘛!我們趕緊把菜煮好等他們。婆婆:要得嘛!
她們正要轉身進廚房。只聽見院外傳來,家家(外婆)!我們攏了(到了)!
水浪沖出門去,就見到壹個八九歲的男孩兒,那是他的表哥李二娃沖在最前面。後面跟著十壹二歲的姑娘,背上背了壹個背簍。右手還牽了壹個三歲左右的小姑娘。她們見了水浪兒去迎他們。琴妹兒開口道:
水浪寶寶(表弟)妳來接我們來了啊!水浪兒叫了壹聲姐姐。就拉著李二娃往屋裏跑。進門就撞見婆婆。
李二娃:家家(外婆)。婆婆:哎!妳來啦;二娃!走累了沒有?婆婆見只來了三個小孩兒。又問:就來了妳們幾個細娃兒(小毛孩子)啊?
琴妹兒:家家!媽在後頭。
婆婆:哦!我就說,他們也放心妳們幾個小娃兒單獨來啊!快把背篼(背簍)兒放下。妳們背些啥子?琴妹兒:背的幾個洋芋。水浪兒娘從廚房裏跑了出來。
琴妹兒和李二娃都叫了壹聲舅母。水浪兒娘答應著走了過來,幫琴妹兒把背簍接了下來。說道:幺妹(乖孩子)弄過(這麽)遠,妳們背起來做啥子(什麽)嘛!不累人嗎?
琴妹兒:我們不累,舅母!屋頭(家裏)也沒得啥子(什麽)。就給妳們背了幾個洋芋來做菜吃。
水浪兒娘:水浪兒!快給姐姐她們端板凳來坐。琴妹兒:不肖端都要得。婆婆:妳們坐哈子,馬上就要吃飯了。琴妹兒:我來和妳們煮飯……隨即就和舅母進了廚房。
李二娃跑到婆婆跟前,壹手拉著婆婆的手,壹手伸到自己衣服口袋裏掏著東西。
婆婆問:二娃妳要拿啥子(什麽)給我蠻?李二娃把手放到婆婆手裏壹松。婆婆接過來壹看是松子。
婆婆:妳在哪裏得的?
李二娃:山上撿的。特意給妳留的;妳快吃嘛!
婆婆:我哪裏咬得動,來妳們自己吃。李二娃:不怕,我幫妳敲出來妳吃。說著便敲松子去了。
婆婆:不肖麻煩……
很快大夥兒吃完飯,孩子們就去摘杏子去了。水浪兒的大姑媽則陪著婆婆坐在院子裏擺龍門陣(聊天)。
婆婆:老大妳們上回請他們帶起來的寒雞都還沒殺。我說留起等妳們來了再殺。
大姑媽:咦!娘娘(媽媽)呢!留起咋子(做什麽)嘛!妳們殺來吃了不是壹樣的嗎!
婆婆:妳們都沒舍得殺,弄過(這麽)大老遠給我拿起來。我們舍得自己吃了蠻?
大姑媽:不怕得鬥嘛!
婆婆:弄過難得的東西,妳們不應該拿起來的。
大姑媽:就是難得嘛!才要拿來孝敬老人鬥嘛!
婆婆笑了笑,喊道:狗兒些(寶貝兒們)快來哦!我們殺寒雞了。說著他們便準備殺那寒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