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辣湯是河南最著名的早餐小吃。大部分河南人都是從小喝著這碗湯長大的,對胡麻辣湯有著深厚的感情。特別是在辣子湯已經到了嘴邊的中國,很多河南的朋友也想看看全國各地的朋友喝這種好喝的湯。
但現實中胡辣湯只在河南有賣,陜西也有胡辣湯,但好像和河南不壹樣。
舌尖上的中國,頂級美食熱湯,為什麽出不了河南
河南熱湯,為什麽出不去河南,在外地的早點攤上也看不到?
作為壹個南方人,在胡麻辣湯的發源地小姚鎮,在周口地區生活了6年,經常在不同省份走動,客觀分析這個原因。
剛去周口的時候,每天早上很早吃什麽很苦惱。當地的早餐種類沒有廣東豐富。最常見的有熱湯、燒餅、包子、紫菜、蝦蛋湯、煎餃等等。
我覺得本地朋友喜歡點壹碗純熱湯,或者熱湯加豆腐的混合物,然後點壹打煎餃吃得津津有味。
但是熱湯的出現,讓沒吃過的人很難提高食欲。在那些小店門口,壹大鍋濃稠的熱湯看起來有點像“黑暗料理”。就像我老家的壹個朋友說的,看著它沒胃口,讓人聯想到不好的事情。
壹般有海帶、牛肉丁、火腿、豬肉丁、黃花菜、豆皮、面筋、花生等。剛開始我接受不了熱湯,所以寧願喝紫菜蝦蛋湯也不喝熱湯。紫菜蝦蛋湯其實不是很好喝,但比起胡麻辣湯,它的湯色在感官上更能接受。
但是,我在周口的時候,經常下鄉跑步。不是鎮上所有的早餐攤都有雞蛋湯。別無選擇,只能試著吃幾次熱湯。
喝了胡麻辣湯,感覺胡麻辣湯雖然沒什麽胃口,但是味道不錯,比雞蛋湯好多了。特點是滴幾滴香油,壹進來就微辣。應該是辣椒引起的。既然是熱湯,自然要放辣椒進去。喝了之後,感覺嘴裏有點香。
喝了幾次胡麻辣湯,開始不再以貌取人,從外表上拒絕胡麻辣湯。在接下來的幾年裏,我經常喝胡辣湯。但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愛上胡的麻辣湯,原因如下:
畢竟胡麻辣湯是當時河南的美食。這種食物的味道深深植根於當地人的心中,他們從小到大都在喝這種食物。他們對熱湯有很深的感情,我沒有。因為,和當地人壹樣,我也對家鄉的美食情有獨鐘,我也認為他們是最好的。
這是屬於異地的飲食習慣,每個人都有故鄉情結。既然當地沒有吃熱湯的習俗,很多人自然不會愛上這種外地的美食。
另外,相對於其他地方菜系,人們沒有理由壹定要選擇熱湯。
再說說廣東。廣東聚集了各地的朋友。當地的美食也得到許多來自不同地方的朋友的認可。很多人離開廣東後會懷念當地的美食。但僅此而已。廣東很多美食並沒有遍地開花。
2011-2017年在河南。當時胡麻辣湯的售價是3月到7元。不同地方、不同店鋪使用的材料不同,導致價格不同。在廣東,較早有各種同價位的海蜇,湯粉和米卷最常見。
粥粥現在壹碗6塊錢,應該比幾年前便宜。這種粥有點像熱湯,粥煮得很稠。不過這種粥湯是乳白色的,看起來很有食欲。各種豬下水當天鮮,味道清淡。比較適合我這種早上喜歡吃點清淡食物的人。還有米卷和湯粉,味道也淡。
就是這三種早餐食品,廣東各地都有,其他地方也沒有推廣過。壹個原因是上面說的當地的飲食習慣,另壹個原因是當地也有類似的版本。
我們以我最喜歡的豬粥為例。其實福建早上粥多,江浙壹帶也有黃花魚面之類的湯粉。不同的地方用面粉,壹個地方用粉。然而,它們在味道和光線上是相似的。要說西南西北口味重的地方,當地也是自己改版的美食。
比如湖北的熱幹面,江蘇的鴨血粉絲,蘭州的牛臘面,山東的羊雜湯等等。
結論:
胡辣湯作為河南的傳統早餐食品,並不是說喝著就不難吃。
而是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美食,熱湯沒有饅頭、油條那樣的價格優勢。在與地方美食碰撞時,大多數人會選擇熟悉的,而不是異國情調的,這也與人的內心有關。大多數人對家鄉的食物認可度很高,不習慣其他地方的食物味道(尤其是胡麻辣湯壹般都有賣)。
早餐食品,只有國貨,豆漿油條。就是包子,不同地方不壹樣。比如北方的包子又粗又大,南方的包子又細又小。
最後,其實我吃過河南最好吃的胡辣湯,不是在餐館或者小攤,而是在當地壹個農民家裏。他們用來做胡麻辣湯的材料非常豐富,如木耳、火腿、黃花菜、牛肉等。最重要的是他們做的胡麻辣湯是清湯色賣得,沒有外面賣的顏色深。然而,要做到這壹點非常困難,他們花了幾個小時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