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九月開學季,玄幻仙俠唱罷;隨著抗戰紀念月的到來,抗戰、諜戰劇也陸續登場,其中不乏《宜昌保衛戰》這樣的精品。同類型劇集紮堆來襲,要想收視、口碑雙豐收,必須得有硬功夫,否則就會被淹沒。
《宜昌保衛戰》自開播以來就收視飄紅,交口不斷。不僅刷爆宜昌、湖北朋友圈,熱度更溢滿全國,成為熱議焦點。收視、口碑雙贏,《宜昌保衛戰》靠的是過硬品質。
《宜昌保衛戰》以抗日寇、衛家國為視角,在再現“宜昌大撤退、石牌大戰”等慘烈戰役的同時,更刻畫了壹批為家為國拋頭顱灑熱血的英烈忠魂。該劇不僅得到“老”觀眾的認可、點贊,壹些90後00後新人亦被感染,紛紛路轉粉,成為該劇忠實擁躉。
《宜昌保衛戰》很特別,也很有魅力,尤其是對戰爭中小人物的記述和關懷,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劇中,男主角胡宜生手下的江娃子、富貴、老兵等,起初並不被看好。他們軍容不整,軍紀不嚴,甚至會意氣用事,魯莽惹禍...
隨著劇情不斷深入,觀眾漸漸發現,其實,他們也是最可愛的人。這可愛,是以真實、可信為基礎的。劇中的他們,個個鮮活立體,與以往抗日劇中的高大上形象相比,有著雲泥之別。雖然在形象上、言談裏、行動中,他們不太符合觀眾印象中的烈血英豪,可他們的熱忱、熱情、忠誠、忠心,拳拳可鑒。
劇中有這樣壹幕:行軍間隙,江娃子做噩夢。他大嘴張開,幾裏哇啦亂叫。富貴見之頗覺搞笑,欲惡作劇。江娃子突醒,狠狠掐住富貴脖子,眾人解圍...
江娃子反應為何如此強烈?因為,他夢見媳婦被日軍搶掠走了。
這場戲,既展示了江娃子作為草根戰士最樸素也最平實的真實情感,也將他仇恨日軍的根源烘托了出來。作為男人,保護妻兒老小是職責所在,在激烈的反抗,都在情理之中,更別說是面對慘絕人寰的日本侵略者了。
劇集在刻畫這壹細節時,既無口號,更沒豪言,僅僅通過纖瑣細節,就將江娃子最真實的心境表現了出來。
老兵戰死的那場戲更是戳中了無數人的淚腺。無論是其老婆的那句“我要和我家男人死在壹塊”,還是江娃子不斷高聲念叨的“我要去救他”,最素樸的話語,最真切的表達,卻將小人物間的夫妻情、兄弟情詮釋的淋漓盡致,哭的人肝腸寸斷。戰爭的殘酷性也從這個側面得以展示。
整部劇集中,這兩場戲著墨很少很少,卻由於劇情設計的精巧,演員演得真切,從而深深激活了觀眾的情感***鳴、心理***振。
不少網友在彈幕上直抒胸臆“看哭了、太感人了、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吧......”以情動人,以真感人,《宜昌保衛戰》堪稱抗日大劇新經典。
《宜昌保衛戰》還通過日軍士兵小林對戰爭的厭惡,對親人的思念,揭示了戰爭的殘酷,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忍和暴戾。
《宜昌保衛戰》以戰爭中的小人物為契入點,緊摳劇情細節,深掘人物性格、心理,通過近乎真實的還原與記述,表達了“熱愛和平,遠離戰爭”這壹全人類的終極訴求和美好願景。
作為地域性頗豐的抗日劇,《宜昌保衛戰》還有機融入了當地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男壹號胡宜生名字的由來,就因為他生於宜昌。劇集開場那段峽江號子,極具宜昌本土特色。劇情事發地“老碼頭”,讓不少上年紀的老宜昌人觸景生情,睹物思人。宜昌方言、美食,讓人頗覺親切。濱江公園、柴埠溪、三峽人家、百裏荒、車溪、下牢溪、關陵等自然景色、文化古跡在劇中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呈現。
壹方山水養壹方人,宜昌的青山秀水,藍天翠湖養育熱辣、堅韌、執著的宜昌人。正是有了這樣的人格屬性、性格特征,《宜昌保衛戰》中的他們,才那麽的無所畏懼,英勇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