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記事起,每年的農歷節假日,如端午節、七月半中元節(我們老家叫鬼節)、八月十五中秋節,家裏的飯桌上都少不了血鴨這道菜。當然,我們小時候也只能是,在農歷的過年過節才能吃得到葷腥。那時,還沒有去過我們縣城以外的地方的我,以為全國都是這樣吃鴨子肉的。走出我們縣城,來到外面的世界讀書後,我這才發現,原來血鴨那種吃法,只有我們縣城才有。把鴨肉做成血鴨的吃法,是我們家鄉的壹道獨特的做法。
小時候,家裏做血鴨的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我記得,那時想要吃到美味的血鴨,我們小孩也是要付出勞動的。把壹只活蹦亂跳的鴨子處理成鴨肉,是壹項比較繁雜的工作。
那時,雞鴨都是自己家裏宰殺的,特別是做血鴨,要留鴨血。殺鴨時,大人負責揪住鴨脖宰殺,而我們負責把鴨子的腳和翅膀抓牢,以免它亂撲,收集不到鴨血。完成宰殺後,需要清理鴨毛和鴨血。要不停地攪拌摻了水的鴨血,用家裏的土話說是要把鴨血裏的筋攪出,直到鴨血不能凝固為止。
清理鴨毛也是壹些細致而又無聊的工作,當妳把長鴨毛拔完後,以為要成功了。結果令人崩潰的事情出現了,裏面還有壹層壹厘米左右的短毛,大人告訴妳,那層短毛也是要拔幹凈的。為了美味可口的鴨肉,只能再耐著性子繼續拔。我們的雙手在水裏泡得起皺皮時,終於把鴨毛處理幹凈了。
那時,家裏人多,壹只鴨肉全家人是不夠吃的。於是,母親就想了個辦法。在有新鮮毛豆時,就往鴨肉裏加壹碗毛豆;而沒有新鮮毛豆時,就往鴨肉裏加多壹碗炒花生米,以此來增加血鴨的份量。
往裏加的毛豆和花生米,都是自家地裏種的,所以剝毛豆或者花生米也是我們小孩的工作。在做那些準備工作時,對於玩性很大的孩子們來說,肯定是心不甘情不願的。但由於久了沒有吃到葷腥,我們想吃肉的強烈欲望終究是戰勝了自己的懶惰,總體上,給大人幫起忙來,還是很積極的。
小時候的我,總覺得母親像會變魔法似的,把鴨肉、鴨血、蔥、姜、蒜等等各種材料,都放到鍋裏,壹頓操作後,就做出了壹鍋美味的血鴨。那時,我們都是用柴火燒飯做菜。我在下方負責往竈裏添柴火,母親在上方炒鴨肉,不壹會壹股香氣飄出,饞得我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母親做血鴨是壹把好手,可惜我在燒菜方面總是笨手笨腳的,沒有得到母親的真傳。母親給我傳授的做血鴨的方法,目前我唯壹記住的就是要多放姜片去腥,其他的壹概不知了。
寫著寫著,突然就很想吃到母親做的血鴨了。其實,現在每次回去,血鴨是飯桌上必不可少的壹道菜,因為母親知道我愛吃。母親做的血鴨這道菜,我似乎是百吃不厭的。上次回去,看見母親已是滿頭銀絲,我在想,是自己去學會血鴨這道菜的時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