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對有效家園溝通產生影響的因素

對有效家園溝通產生影響的因素

幼師要想做好家園溝通,這三個要素必須知道!

案例壹:放學了,老師見到米米媽媽,有點生氣地說:“米米今天太不像話了,打了兩個小朋友,還打了老師,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孩子。”家長滿臉尷尬,不知如何回應。

案例二:壹名教師在向另壹名教師抱怨,說家長過於關註孩子的吃飯問題,另壹名教師說:“以前家長問我孩子今天吃得好不好,吃了多少,我也覺得很煩。當我也有了孩子後才知道,家長都怕孩子吃少了長得慢,吃多了會積食。現在再有家長問我這些問題,我就會很耐心地告訴他們。”

案例三:家長會後,老師對苗苗媽媽說:“苗苗最近進步可大了,能自己吃飯了,而且不夠吃的時候還能舉手向老師再多要些。可她還有壹個小缺點,要是能改掉就更好了。”家長忙問:“什麽小缺點?”

上面的案例在幼兒園中非常普遍。在這些案例中,有的教師細致,有的教師粗糙。他們所呈現出來的狀態,反映了教師溝通能力的強弱之分。

研究表明,在不考慮幼兒教師人格特質的前提下,教師溝通勝任力主要包括認知、人際互動、技能三個要素。其中,認知要素指溝通的內容,最主要的是專業知識;人際互動要素指溝通過程中對自己、對他人、對情境的理解與把握,其核心是***情能力;技能要素指教師語言與非語言的利用等,反映的是溝通技巧。幼兒教師想要勝任溝通者的角色,這三個要素缺壹不可。

1.運用專業知識,讓家長聽明白

許多家長都希望從教師口中聽到孩子在園的具體表現。這時,有的教師會結合具體案例告訴家長孩子表現怎樣,為什麽這樣,該怎麽辦,但有些教師就只會用“她今天表現挺好的”“他今天還不錯”等較為模糊的語言。這些不同的處理方式,直接反映了教師是否具備專業知識,而這恰恰是家園溝通能否順暢進行的基礎。

那麽,教師的專業溝通知識從哪兒來呢?

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明確指出,幼兒教師的專業知識包括幼兒發展知識、幼兒保育教育知識和通識性知識三部分。基於此,教師首先就應熟悉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的***性和差異,明確幼兒在園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這些專業知識是教師與家長進行專業溝通的保障。

在案例壹中,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太不像話”“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孩子”帶有很強的主觀判斷,並未附加充足的專業知識,因此很難讓家長信服。適宜的做法應當是,結合幼兒不同階段在園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米米自身的特點,幫助家長分析米米打人的原因,並找到解決對策。比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