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芳(1918-),女,著名美籍華人國畫家、陶藝家、建築師。祖籍江蘇常州,現居美國。
中文名:邵芳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江蘇常州
出生日期:1918
職業:國畫家、陶藝家、建築師
畢業院校:西維吉尼亞大學
主要成就:第壹位到敦煌臨摹壁畫的女畫家
代表作品:《西方凈土變》
基本資料
邵芳(1918-),女,著名美籍華人國畫家、陶藝家、建築師。祖籍江蘇常州,現居美國。她是國畫大師陳少梅的入室弟子、是第壹位到敦煌臨摹壁畫的女畫家,她也美國著名建築師萊特(FrankLloydWright:1867-1959)的高足,她還是清末太子少保、中國第壹代著名實業家盛宣懷的侄曾孫媳婦。2002年5月18日,時年84歲的盛邵芳,獲西維吉尼亞大學授予人文藝術名譽博士學位。
生平簡歷
1918年,邵芳出生於江蘇常州,祖上是常州的中醫世家。邵芳性喜自然,自幼愛好塗塗抹抹,家人早就預料她長成後必定走習藝之路。果然,她後來成了「神童」畫家陳少梅的入室弟子,並任陳少梅的助教,被同門謔稱為「大師兄」。高驥千回憶,有年邵芳回中國探親訪友,順道到北京榮寶齋看畫,在陳少梅的作品前沈思。店員上前搭訕,她問大師有無後人,店員說只知有壹弟子在美國,是否還活著就難說了!她笑說,小女子正是。
抗戰後期,她任敦煌藝術研究所研究員,所長是人稱「敦煌守護神」的留法畫家常書鴻。1944年,她與常書鴻、董希文、張大千、李浴、蘇瑩輝等人到敦煌臨摹壁畫,據稱她是第壹位臨摹敦煌壁畫的女畫家。
大漠、敦煌、千佛洞、月牙泉,這個今天聞名於世的旅遊勝地,在抗日戰爭年代,是交通閉塞、人煙稀少的塞外荒原。視藝術為生命的邵芳,與敦煌壁畫為伴,沈醉在展現飛天的洞窟中埋首臨摹。
邵芳臨摹的壹幅《西方凈土變》,畫中有120個菩薩,耗時兩月。這幅張大千想畫沒有畫成的作品,受到常書鴻所長和全所同仁的稱贊,50年後,瀋陽魯迅美院教授李浴對此仍記憶猶新。
1940年10月17日,邵芳與清末太子少保、中國第壹代著名實業家盛宣懷的侄曾孫盛勝保在天津結婚,婚後改隨夫姓。婚後,由於盛勝保為甘新公路工程師,邵芳也曾隨夫遠征酒泉,在漫天黃沙的惡劣環境下度日。
抗戰勝利後,邵芳逐漸躋身藝術界,嶄露頭角。出國前,邵芳在南京舉行畫展,政界名人朱家驊、張道藩親臨開幕儀式。她臨摹的敦煌壁畫仕女,伴隨著她在異國度過數十個寒暑。
在當時那種封建閉塞的年代,邵芳算是壹位走在時代尖端的新潮女性。她愛好運動,1936年曾入選第六屆全運會河北女子壘球隊隊員。她天生壹副好歌喉,負笈美國後曾到辛辛那提音樂學院進修,「當時我既想當畫家,又當歌唱家。」
邵芳當時作為名門閨秀,鋒頭甚勁。李昌玉從1934、1935、1936年的天津《北洋畫報》上,找到四幅「本市名閨」邵芳的照片,攝於她16至18歲時,其中壹幅1936年刊於北洋畫報「閑倚欄桿」的照片,秀麗可人。
1947年,美國建築大師萊特創辦的塔裏森建築學校(TaliesinSchool)廣招各國學生,中國招生名額只有壹個。萊特觀看了邵芳的畫作,特別是臨摹敦煌的作品後,欣然錄取,29歲的邵芳得以負笈美國。
萊特是世界公認的偉大建築師之壹,代表作有紐約古根漢美術館、賓州落水山莊(FallingwaterVillage)及東京帝國飯店等。1923年東京大地震,建築物幾乎盡毀,帝國飯店卻屹立不動。他提倡的「草原式風格」及「有機建築」理論,影響了幾代人。他去世後,美國境內由他設計的建築,已有50餘所改為萊特紀念館。
海外生活
邵芳來美翌年,盛勝保也接受萊特邀請來美,在俄亥俄大學建築系兼職教授。他本來有機會到哈佛大學攻讀博士,但最終放棄,以建築作為安身立命之本。
盛氏夫婦來美後,得到費正清、費蔚梅夫婦幫助,進入美國主流社會。費正清夫婦和邵芳相識於1946年的重慶,相交於南京,重逢於美國,交情非同壹般。
1953年,盛勝保和邵芳從羅德島州南下,任職俄亥俄河西側的美國氰氨公司(AmericanCyanamid)。1957年,盛勝保再跳槽瑪麗埃塔水泥公司。他在土木工程專業及哲學思維方面,見識均在壹般人之上。無論在塔裏森,還是維吉尼亞,都受尊重器重。
1955年,盛氏夫婦為了安居安業,別出心裁,看中了位於俄亥俄河東側、西維吉尼亞州威廉姆斯鎮上的壹塊風景宜人的東向山坡林地,決定自己動手築夢。
身為土木工程師的盛勝保,為了實現早年夢想,按照自己的構思建造住宅。早在1941年,盛勝保還在修建滇緬路的時候,就萌發了這個夢。他給邵芳寫信道:「我總想自己蓋幾間房子。昆明城的西邊即西山的方向,地勢確比東面好,風水也好,因為做房子總是背山而造,面向東方,每晨太陽早早地就曬到房子,這就是使我們早起,壹切都有朝氣。」
若幹年後,盛勝保在美國夢想成真,他們利用工餘假日,夫唱婦隨自己蓋房子,從設計到施工,壹手包辦,既實現當年的夢想,也等於向萊特建築學院交出壹張漂亮的成績單。為了反樸歸真,回歸自然,建築材料多用原木原色,盡量少用鋼鐵水泥,不用耀眼的裝飾,壹木壹石壘砌,建成了壹幢上下三層、建築面積約350平米的玻璃住房。1955年落成時,轟動方圓百裏。
如今,在「翼然亭」中,還保存壹臺鋸木機,是那段歷史的見證。
盛勝保夫婦信奉「好的建築美化了環境,也美化了人生」。這棟全木結構的住宅、東邊外墻是全玻璃、西墻是半截玻璃,實際是壹棟根據萊特「草原建築」、「有機建築」理念風格的建築物,與周圍環境和諧相融,東臨山坡,西面是叢樹環繞的草坪,綠草如茵。東墻的全屏玻璃,陽光可以完全射入,從室內可以極目遠眺,綠水青山盡收眼底。
從山底向上看,矗立在山坡上的玻璃屋,屋宇如翼,狀若淩空,氣勢非凡。故以歐陽修《醉翁亭記》「有亭翼然」的典故,命名「翼然亭」(英文名WingedPavilionStudio)。「翼然亭」背山面東,是盛勝保為了要永遠保持「朝氣」,而美「是上帝和大自然在相關的領域中的匯合」。
雖然這兩座小城被俄亥俄河分割,分屬兩個州,但因河上淩空架起了兩座可以遙遙相望的公路大鐵橋,在居民的心理空間上,兩城宛如壹個***同體。
《瑪麗埃塔日報》在頭版左上角,圖文並茂顯著報導了這座玻璃屋及其主人的故事,標題是《非常能幹而漂亮的盛夫人》,並刊登邵芳壹幅穿著壹襲黑色旗袍的半身照片,端莊秀美,壹副典型的中國仕女模樣。圖片說明是「建築大師萊特的愛徒」(protégéofFamedArchitectFrankLloydwright)。盛氏夫婦與他們的玻璃屋,成了當地居民口耳相傳的特大新聞和媒體采訪的焦點。
盛邵芳後來又在當地舉辦畫展。她的畫風別具壹格,藝術表現手法有點像畢卡索,有人稱為她為「中國的女畢卡索」。她平易近人,喜歡廣交朋友,她的魅力吸引了全社區的居民,在當地主流社會獲得廣泛的尊敬和喜愛。大家把她看作「東方神話中的天使」,這是50多年前邵芳給當地居民留下的印象!
2000年11月,她所在的城市,再度為她舉辦個人攝影、繪畫、編織、陶藝、首飾展覽,當地主流報章在頭版頭條圖文並茂報導。
也就難怪為何給她寄信,不寫詳細地址她也照收無誤。壹位曾探訪過她的朋友回憶,他在威廉姆斯鎮迷了路,到當地壹個加油站問路,壹提玻璃屋,馬上就有人給他指路。可見名不虛傳。
在與威廉姆斯鎮壹河之隔的俄亥俄河西畔的瑪麗埃塔(Marietta),盛邵芳也有壹棟可以眺望河畔風光的公寓住宅。俄亥俄大學訪問學者、山東大學附中教師李昌玉2000年曾造訪過邵芳的兩個家,連聲稱贊她家「風水好」。
邵芳得意地說,她的兩個家分別於俄亥俄河東西兩岸,地處兩個州,壹南壹北兩座大橋,就像大周天、小周天,因處在兩橋中間,把大小周天連在壹起,形成壹個周而復始的循環曲線,「這樣的風水哪裏去找?」她把自己年近90、仍活力十足、青春常駐,歸於好風水是原因之壹。
她在瑪麗埃塔的公寓住宅,作招待客人和休息用途;她在威廉姆斯鎮的玻璃屋「翼然亭」,則用作住宅和工作室。由於歷經50多年風雨,房子已顯斑駁,散發著歷史的滄桑。
邵芳近況
邵芳年逾90高齡,但她壹如屬馬的生肖,壹副「龍馬精神海鶴姿」的模樣,耳不襲、背不駝、手不抖、眼不花,不戴眼鏡可以穿針引線。握管揮毫,筆走龍蛇。她年輕時是個美人兒,如今「老太婆」仍風韻猶存,美麗如昔,更難得的是她健康、樂觀、豁達,思維清晰,動作靈活,步履輕盈,毫無老態。
日常生活,她崇尚「平衡之道」,認為最重要的是平衡至上,無論走路、吃飯、生活、精神等,她都提倡平衡感。她說,人老了,人生的舞臺越走越窄,要註重平衡。她每天過得充實有意義,別人以為她壹個孤老太婆,日子會過得寂寞無聊,「我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哪有時間寂寞?」
她自得其樂,在自己的藝術天地裏盡情享受生命的樂趣。她自言是個工作狂,也是個夜貓子,打電話給她,越夜越容易找到她。她交遊廣闊,朋友按愛好分成壹撥撥。有喝咖啡聊天的;有練氣功、太極拳的;有唱京劇的票友;有切磋藝術的畫友;有打麻將大戰四方城的雀友等。
她自奉甚儉,節衣縮食,家中沒有豪華家具,壹千元壹把的椅子她坐著不舒服。她喜歡逛當地的車庫拍賣(GarageSale),幾角錢壹件的衣服她穿得特高興。她對別人卻非常慷慨大方,資助過好幾位中國大陸留美學人完成學業。飲水思源,她給萊特博物館也捐過不少錢。
她說,壹個人赤條條來到世上,繁榮富貴如過眼雲煙,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唯有藝術永存,精神不朽。她以豐富多彩的人生,譜寫了壹位紮根異國的「奇女子」傳奇。她不追求錦衣美食,但她的精神世界,堅實富有。
邵芳多才多藝,繪畫、編織、縫紉、陶藝、做首飾和唱京戲等,幾乎是「十項全能」。秋、冬、春三季是邵芳制作首飾的時間。她有全套的加工首飾工具,包括切、割、焊、鉚、磨、鍛、鑄等,還有高溫燒窯爐。
美國的名媛貴婦熱中佩戴具有復古懷舊、異域風情、獨創性的首飾。邵芳憑著敦煌臨摹積累的藝術功底,掌握了陶瓷、人造瑪瑙寶石的燒窯技術及金屬的切割鉆磨工藝,以金屬和陶瓷為材料,做出古樸典雅、美觀大方的耳環、項鏈、手鐲等實用首飾。她做的首飾沒有重復,千變萬化,具有很強的藝術性,雖然她用的材料並非貴重金屬寶石,但因出自名家之手,設計獨特,能滿足美國上流社會的審美需求,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
紐約州西邊的ChautauquaLake,是壹個點綴著帆船的大湖,湖畔的小鎮仍矗立著仿煤油街燈。紅磚路兩旁是古樸的房舍,洋溢濃郁的度假氣氛。社區中央廣場經常舉行手工藝品展。每年夏天,盛邵芳會自行遠從西維州駕車到Chautauqua出售自制首飾,壹待兩月,這是她的主要收入來源,40多年從不間斷。這個社區聚居著許多對生活講究、有藝術品味的人,購買力強。當地提供教育、藝術、宗教與休閑等方面的活動,還經常舉辦交響樂、歌劇、戲劇與舞蹈活動。
盛邵芳還在Chautauque壹所高級避暑學校任教,來這裏避暑的都是美國的社會名流。她教授他們中國功夫、氣功、太極拳及水墨畫等。她是這所學校唯壹的華裔教師,而且是壹棵常青樹。
熟悉她的李昌玉指出,邵芳生活目的明確,時時事事有成就感、自豪感、興奮感,經常和社會保持聯系,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不斷激發創造欲,追求新目標。這就是她「人老春長在」的奧秘,也是他對她多次訪談的發現。
李昌玉說她能夠「人老春長在」,還有另壹個原因,就是「盛勝保永遠活在她心中」。
盛氏夫婦恩愛壹生,遺憾的是沒有子女。1987年,壹向身體「棒極了」的盛勝保,突因心腦血管病驟然去世,得年73歲。邵芳痛失老伴,幾乎痛不欲生,但天性樂觀的她,最後終於走出折翼之痛。
她不僅喜歡藝術創作,也喜歡做家務,打掃家居清潔衛生從不假手於人,她認為做事要勤而不勞,有條有理,井然有序。她說吸塵拖地板就是鍛練身體,「這樣的好事怎麽還能花錢讓別人來做。」每當家鄉來客,她會以道地的常州話敘舊,而且行將失傳的常州馳名的爛面菜餅正是她的拿手!
盛邵芳還是壹位京劇發燒友,曾師法程硯秋,學青衣旦角。她的口頭禪是:臺上壹分鐘,臺下十年功。她說,唱京戲,就是作有氧運動、練氣功。她每天自娛自樂,堅持吊嗓壹兩小時,雖入龍鐘之年,仍唱得字正腔圓,音韻清亮,聲情並茂。從程派青衣清脆的唱腔,到輕盈的身段、靈巧的蘭花指等,儼然壹位專業京劇演員。有壹年冬天,她到北京探親訪友,下榻北京飯店,每天早上在大堂外露天場地上吊嗓子,獨自壹人又唱又做,引來不少人圍觀,保安不得不替她清場!
她好學不倦,活到老,學到老。2002年5月18日,時年84歲的盛邵芳,獲西維吉尼亞大學授予人文藝術名譽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