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
雨水吃什麽傳統食物
雨水吃的傳統食物有罐罐肉、紅棗粥、茯苓茶、蜂蜜、菠菜、春芽、春筍、韭菜、爆米花、豆苗等。雨水節氣寓意降雨開始,雨量漸增,飲食上宜少酸多甜。風多物燥的天氣易使口舌幹燥,宜食果蔬及湯粥,隨著雨水增多,也多吃壹些祛濕的食物。
雨水節氣的美食有哪些
罐罐肉
雨水節氣這天,出嫁了的女兒要回到娘家,送上自己做的壹罐肉,這罐肉是用小火煨的,肉質酥爛,裏面還放了甘蔗、紅棗、桂圓、枸杞等食物,燉出來的食物香甜滋補,包含子女對老人的壹片孝心。
紅棗粥
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而人們在春天裏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但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不適合多吃油膩的肉食,因此,熱量可適當由甜食供應,紅棗粥正是這樣壹味春季養脾佳品。
紅棗粥
茯苓茶
雨水節氣空氣濕度比較大,人體當中的濕氣比較重,因此在雨水節氣的時候,家家戶戶也會準備好薏米,赤小豆,茯苓,將它們先放在鍋裏炒熟,然後再壹起放入水中煮水,制作成薏米赤小豆茯苓茶來喝。雨水節氣每天喝點這個茶祛濕又好喝,這也是雨水節氣大家都會喝的壹道茶,趕走身體當中的濕氣。
蜂蜜
春寒料峭,是最容易感冒的時節。此時喝些蜂蜜水,既有清肺解毒、增強免疫力的作用,又有補中益氣、潤腸通便的功效。
春芽
春日食春芽。孔子說“不時,不食”,意思是,不是這個季節的就不吃。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也說要“食歲谷”,就是要吃時令食物。春天裏所有的植物都生發出鮮綠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萵苣等。
春筍
在南方,春筍有著“素食第壹品”的美譽,從古自今都受到人們的喜愛。比如,上海人喜歡吃“枸杞春筍”,南京人喜歡吃“春筍白拌雞”,浙江人喜歡吃“南肉春筍”。
爆米花
雨水節氣客家還有壹個習俗就是“占稻色”。所謂“占稻色”就是通過爆炒糯谷米花,來占蔔是年稻獲的豐歉,即預測稻谷的成色。成色足則意味著高產,成色不足則意味著產量低。
爆米花
而“成色”的好壞,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來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則是年稻獲的收成越好;而爆出來的米花越少,則意味著是年收成不好,米價將貴。後來爆糯谷占蔔收成的習俗,在大多數地方開始漸漸淡化,因此演變成年底爆米花作煎堆餡習俗。清代屈大均《廣東新語》記載:“廣州之俗,歲終以烈火爆開糯谷,名曰炮谷。
豆苗
豆苗是清熱祛火的“美容菜”。豆苗,俗稱豌豆藤。豆苗作為食品,早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豌豆種出西湖,今北土甚多,九月下種,苗生柔弱如蔓,有須,葉似蒺藜葉,兩兩相對,嫩時可食。”豆苗是豌豆萌發出2~4個子葉時的幼苗,鮮嫩清香,最適宜做湯。
韭菜
春季由於氣候多變,因此,保養陽氣就顯得特別重要。韭菜、特別是春天的韭菜,營養格外豐富,具有健胃提神、強腎護陽的作用。
蘿蔔絲餅
到了雨水節氣,蘿蔔絲餅也是大家都愛吃的傳統美食。將蘿蔔切成絲加入各種調味料腌制壹下,然後和上面粉制作成好吃的蘿蔔絲餅,放入油鍋當中煎至兩面金黃,吃上去外脆裏嫩,透著蘿蔔絲的鹹鮮,味道特別好。所以壹到雨水節氣,家家戶戶都會制作蘿蔔絲餅給家人們品嘗。
結語:以上是萬年歷小編整理的“雨水吃什麽傳統食物,雨水節氣的美食有哪些”內容,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