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我們荊卅的特產是什麽呀

我們荊卅的特產是什麽呀

食尚網 / 2012-12-19

說起荊州特產,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荊州魚糕”。近年來,隨著特產市場的越來越成熟,荊州魚糕也以越來越精美的姿態走向全國。其實不光是魚糕,荊州小胡鴨、公安牛肉也以超高知名度躋身荊州特產行列。荊州客運火車的運營,更是給荊州特產走向更廣闊的市場打開便利之門。荊州特產的隊伍,正在不斷壯大;荊州特產的腳步,正不斷邁向全國。

機遇

特產坐上動車走向全國各地

7月1日,荊州火車站開通那天,火車站候車廳人流如織。行色匆匆的旅客們大包小包,等待著進站。采訪中,壹提醒目的“荊州特產”紅色禮品袋闖入記者視線,旁邊還放著壹盒包裝精美的洪湖蓮子禮品盒。通車當日,荊州特產已跟著荊州人民走出荊州。

“現在火車開通了出去更方便,帶點家鄉的特產也方便多了。”提著荊州特產的章姨媽笑言,去南京女兒家本來沒打算帶特產,趕上火車開通就買了兩提。“現在特產店也多,買起來方便,帶出去提著也洋氣。”章姨媽笑呵呵地說,以前出門用方便袋提著臘魚等家鄉特產,不僅不好保存,還遠沒有現在的特產漂亮。

變遷

種類越發豐富包裝更加精美

如章姨媽所說,近幾年來,特產超市如雨後春筍,遍布荊州城區的大街小巷。買特產,去特產超市,也漸漸成為市民購買特產的習慣。沙市區江津路、武德路、荊州區的屈原路也已形成不少特產店聚落,漸漸被人們所熟知。

在沙市區北京路綠化村菜市場對面的老鄉特產店,擺著琳瑯滿目各具特色的特產商品。筆架魚肚、土雞蛋、小胡鴨、荷花茶被擺在顯眼處,不時有市民進來選購。

“現在的特產都賣得挺好的。”該店經理王阿密笑著直言。在和王阿密的聊天中記者了解到,隨著荊州特產種類的不斷豐富和包裝的精美講究,特產專賣店也越來越多。

王阿密賣特產已有多年,對於荊州特產的變化發展,她看得很清楚。“2008年的時候,荊州特產品種還特別少,以洪湖特產為主。”王阿密說,到了2009年,荊州特產逐漸豐富起來,荊州八大縣(市、區)都推出了特產產品。

據了解,除了荊州魚糕、八寶飯、筆架魚肚、洪湖蓮子這些傳統特產外,近幾年來由於食品技術推陳出新,老百姓對食品的要求越來越高,諸如泡藕帶、豆皮、大白刁、公安牛肉等,也做成了包裝。到現在,分類更為精細的特產出現在市場,人們的選擇性更多。

市場

顧客理性選擇特產銷售火爆

雖然選擇性多,但這似乎並不妨礙顧客理性選擇特產。王阿密介紹,特產銷售也分季節,冬天魚糕銷售最火爆,小胡鴨、石首土雞蛋、公安牛肉等特產壹年四季銷量都可以。采訪中,壹位女士走進店裏直奔某特產,付賬後離開。“壹般進我們店的顧客都會帶著‘戰利品’走出去。”王阿密姐姐楊妮分析,進特產店的顧客需求明確。

“荊州特產是荊州文化,送出去都是驕傲。”王阿密說,荊州東西好吃,價位也比較合理。從購買人群看來,本地人常常選擇知名特產帶出荊州,壹些在荊州的外地人回家時也會選擇帶特產回去,因此,荊州特產需求比較大。

展望

推進壯腰工程促進旅遊繁榮

荊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承五方風味雜處,又地處魚米之鄉,物產豐富,荊州的飲食文化也源遠流長,生機無限。

“荊州現在越來越好了,我們的壯腰工程也做得不錯,政府也在大力支持,荊州特產走出去是遲早的事。”北京路上某美食小吃店的蔣老板高興地說,她提議現在要解決好中心城區飲食攤點亂建亂擺的問題,盡快建設具有荊楚特色的飲食文化壹條街,積聚特色美食,薈萃民俗小吃,使之成為壹道旅遊風景線,讓遊客玩得開心吃得開心。

荊州城區聚珍園特產店某店員則表示,荊州有寶貴的旅遊資源和悠久的飲食文化,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荊州旅遊發展好了,可以讓更多人停留荊州,帶走荊州特產;而荊州特產帶出荊州也是對荊州的有力宣傳。”該店員期待,火車站的開通能帶動更多的人來荊州旅遊,讓更多的人接觸荊州特產,這對他們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

心聲

荊州外鄉人:地方特產是最好的禮物

無論是荊州本地人,還是在荊的外鄉人,或是在外的荊州人,說起荊州美食來無不滔滔不絕,可以脫口而出好幾種荊州的特產。

“妳看這大包小包的東西,都是準備送給在廣西的親戚朋友的。”今年40歲的陳大姐,是廣西省玉林縣人,來荊州工作生活了近20年。陳大姐說,荊州的魚糕、米酒、麻糖、小胡鴨等,親朋好友都愛吃。每年回家她都會買很多,今年兒子還特意要求她多帶些回去。

就讀於長江大學的福建學生廖同學,滔滔不絕地講起了去年寒假帶回家的荊州特產。她說,去年帶回家的全是洪湖蓮子,占了大半個行李箱,箱子壹打開,家裏的表弟妹們全圍上來了。“我帶回的新年禮物,可是全家最受歡迎的。”廖同學笑著告訴記者,家裏人自從去年吃了洪湖蓮子就愛上了,今年暑假還打算去洪湖玩壹趟,坐著小船去摘蓮蓬,真是人間壹大美事。

荊州本地人:家鄉特產是荊州的自豪

“甜酸獨蒜、荊沙魚糕,絕對是荊州飲食文化的代表作,現在知道甜酸獨蒜的人不多了,就沙市區的皇冠調味品公司還有它的身影。”周大爺告訴記者,甜酸獨蒜是用壹種不分瓣的野生大蒜腌制的,顆粒溜圓,乳白晶亮,酸甜香脆,是開胃健胃、增加食欲的佳肴。

“荊沙魚糕那是宴席上的座上賓,味道鮮美,可以作為荊州的飲食文化宣傳到全國各地。”周大爺今年60多歲了,但是說起荊州特有的食品時,臉上溢滿了自豪的微笑。荊州美食在他的眼裏豐富多彩,在匯聚了各地美食基礎上再加工創新,成為新的品種供荊州人品嘗,舌尖上的味道更加豐富。

外鄉荊州人:老家特產是家鄉的味道

“在外打工這麽多年,壹直都想吃家裏的八寶飯。”剛從廣州回荊州老家的李先生激動地對記者說,從小到大他就愛吃媽媽做的八寶飯。他說,雖然廣州甜品粥類在全國都很有名,但是壹想到用紅棗、蓮子、薏米、桂圓、蜜櫻桃、蜜冬瓜條、糖桂花以及糯米先蒸制成坯,再加白糖、豬油散燴而成的八寶飯就口水直流。

“‘淺盞小勺細品嘗,離席數時回味長’,這句詩詞就是來贊美它的,我都大半年沒吃到了,現在還記得吃到口裏的感覺,那就是潤滑溶消,香甜透味,油而不膩,甜而不厭。”李先生告訴記者,他早就要媽媽在家準備了八寶飯,很高興馬上就能享受到久違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