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對於我是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壹年,我的生命在這壹年開始不同。這壹年,我有幸加入咱們這個大家庭,遇到用生命做家庭教育的各位老師,結識誌同道合的姐妹,這壹年,我因“改變”收獲很多,基本實現了年初的願望。
? “莫向外求,但從心覓”是我上次沙龍演講的主題,也是對我這壹年心理歷程的概括。
壹、我痛苦我改變
最近我壹直在思索,我的改變是從何時開始的?靜下心來回想,腦中的記憶慢慢爬上心頭。那是2018年10月的壹個周六,大寶幼兒園的家庭教育課堂如期舉行,當時對於如何教育正處在壹籌莫展的階段,不想錯過這次學習的機會。可是老公去上班了,婆婆回老家了,把1歲半的老二交給公公又不放心,只好讓公公看著老大,我帶著老二走進了課堂。
本來是想學習如何教育孩子的,沒想到那堂課我有意外的收獲。“誰痛苦誰改變”,課堂上楊老師的這句話猶如壹拳重擊敲醒了我。那段時間我正在痛苦的泥沼裏掙紮,養育倆孩的艱辛無奈和工作的壓力讓我抱怨很多、憤懣很多,每天都被負面情緒包圍,自己毫無招架還手之力,會莫名其妙的把滿腔怒火發泄給老公和孩子,覺得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甚至失去了繼續活下去的動力。楊老師的話,讓我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這壹切的“痛苦”都是我“自找”的,我是壹切的根源,要想擺脫痛苦,感受幸福,就要勇敢走出“自我改變”這壹步。
那堂課之後,我火速報名了第18期的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班,跟隨老師們開啟了學習改變之路。
二、我改變我幸福
因為改變,之前給我困惑最多的自我關系、夫妻關系、婆媳關系,在這壹年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很高興自己的突破。
1.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以前對自己的認知通過別人的眼和嘴,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麽樣的人,會為自己家族掙得榮光而努力,會為改變家庭現狀而背負重擔,會因別人的褒獎而高興,也會因別人的壹句話而傷心許久,都是為別人而活,弄丟了自己。父母均逝後,我感覺喪失了努力的目標,搞不清楚活著的意義,當遇到問題和困惑時悲觀消極的想逃避。這壹年我在享受生活中逐漸找尋自己,明白了活著是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自我價值、成長為更好的我自己。
有生氣、失落、難過等情緒時,自己不會管理也不會掩飾,情緒就會噴薄而出,壹直覺得是性格使然,通過學習知道這是情商低的表現。現在有情緒時會通過深呼吸讓自己冷靜,分析情緒產生的原因,內心接納這樣的自己,允許有這樣的感受和情緒,看見真實的自己,擁抱內在的自己,尋找合理發泄的途徑。
某些能力缺失。通過自我覺知,發現因為原生家庭和成長環境的影響,我缺失了感知幸福的能力、愛的能力等,正在慢慢習得。
自卑敏感,不敢直面自己的不足。工作生活要求完美,不允許自己犯錯,如果遭到領導或者親近的人的批評,就不自覺的啟動“自我否定”按鍵,進而影響生命狀態。下半年的經歷讓我從另壹個角度解讀,感謝生命中出現過的每個人,他們的出現都是為了幫助我成長的。這樣想內心會安穩平靜。
2.調整夫妻關系
和老公在研究生復試的火車上相識,戀愛四年結婚,感情壹直可以,從2017年有了二寶,因為自我調整的不好,我對老公的厭惡、抱怨越來越多。
我壹次次的發火、抱怨,他都因為“愧疚”而容忍,助長了我的“氣焰”,經常會無所顧忌的大爆發。2018年有好多次,用“離婚”威脅他,甚至寫了壹份“離婚協議書”逼他簽字。(現在想想,那兩年的自己真的很過分)
好的家庭教育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只有夫妻關系和諧才能養育優秀的孩子。學習後,認識到自己的糟糕表現可能帶給孩子的不良影響,我開始有意識的改變我們的相處模式。
自我認知之後,再看我之前的種種“無理取鬧”都是在向老公“索愛”,所幸的是老公對我包容度高,沒有被我的行徑“嚇跑”,但是他有了很多不好的體驗。這壹年我學習著愛自己,在講師班學習成長、看想看的電影、哼好聽的歌、吃想吃的美食、外出學習、去旅遊、去看足球賽、去做瑜伽、去調理身體……,壹點點滋養自己,壹點點發現生命存在的意義。
學習了《愛的五種語言》後,我知道老公最需要的是“言辭的肯定”,會經常在孩子面前表揚他,會在他主動承擔家務後贊賞他。在他35歲生日的時候給他寫了第壹封信,感謝他對家庭的付出,感謝他給予我們的壹切,給他定制了“獎狀”蛋糕,“模範老公+最佳爸爸”。
老公不是個浪漫的人,但是會有心在節日送鮮花、動物花束、禮物、發紅包等,之前我會覺得理所應當,甚至沒有歡喜之心。如今,收到鮮花我會擁抱著說謝謝,把它們裝進花瓶妝扮我們的生活,並去用心體會這份美好。
2019年,老公改變很多。出去應酬時,我不再給他打電話提醒早歸,而他回家的時間比以前早了。家中的事情,我不再強制性的命令他做,他主動承擔了很多。我去學習的時候,他會照顧好自己和孩子,陪他們洗刷看書上床睡覺。我不再抱怨他眼裏只有工作,他工作的更安心踏實,工作成效不錯…………
之前認為老公娶了我是他的福氣,而現在覺得嫁給他是我的幸運!
3.維系婆媳關系
這幾年雖然和婆婆沒有發生沖突,但是心底厭惡她很多方面的同時,內疚於自己對待她的態度。我壹直奉行身體力行的做,不屑於說“好聽的話”,學習之後認識到“好好說話、說好話”是壹種能力,說和做同樣重要。母親節時壹大家子吃飯,我策劃了“擁抱母親”的環節,趁機給了婆婆壹個擁抱,可以看到那次婆婆很開心。年夜飯給她敬酒說“媽,這壹年妳辛苦了”,婆婆瞬間紅了眼眶。漸漸的,和婆婆溝通比以前順暢了,有些話她能聽到心裏去了。
以前我眼裏的公公是邋遢、無知、倔強,現在我會從他的角度體諒他的不易、理解他的行為,分析背後的心理原因,在婆婆面前維護他、替他說話,現在我的建議他基本都能聽得進去。
三、我學習我收獲
1.信念系統的改變。
初次接觸信念系統,是在18期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班逯老師的課堂,那時認識了菲菲、記住了阿旭、對麗麗老師因“學生的親娘”而倍感親切。
有壹次在401課堂,逯老師幫助我解決當時的困惑時,說我的信念系統存在問題,我總是在肯定之後有個轉折“但是……”,而且我會不自覺的皺眉,給人負面消極的感覺。從那之後,我會刻意的去覺察去改變,遇到問題根據ABC法則從正面積極的方面考慮,慢慢的建立了正向的信念系統。
2.教育理念的轉變
曾經自認為重視家庭教育,接觸了壹些“科學育兒”的理念,養育孩子應該按照我的思路。看到別人打罵訓斥孩子、將孩子交給老人、不讓孩子玩土玩水玩沙子、拒絕孩子踩水踩雪、孩子大了還未分床等等,總想去給她灌輸如何“正確”養育。甚至在大寶兩三歲的時候,想開個微信公眾號傳播自己養育孩子的經驗和心得(內心嘲笑自己壹萬次)。
參加講師班的學習之後,發現家庭教育是個龐大的系統,貫穿人的壹生,有言傳身教、榜樣示範等顯性教育,也有家庭文化、家庭互動等隱性教育;涉及多方面的學科,不只是單純的教育學、心理學,還有社會學、經濟學等;不僅需要掌握壹些理論知識,還要有解決問題的具體實踐,譬如說有些父母將孩子敏感期的行為視為嚴重問題,家庭教育指導師不僅需要熟悉兒童生長發展規律,還應針對這時期的行為給出正確引導。回頭看看我之前的所謂“先知先覺”是片面的、不堪壹擊的。
尤其大寶升入小學後,老師每次給的反饋讓我開始質疑曾經的“育兒理念”。從小崇尚快樂教育,釋放天性,只要不違反大原則的行為都會被允許,相對來說忽略了規矩意識的建立。註重體會他的情緒感受,解決問題和情緒的方法給的不夠。有壹段時間,我因為老師對孩子的評價而郁郁寡歡,這種心情也影響到我和大寶的相處,看著他各個地方都不順眼。我也對自己是否有資格有能力做好家庭教育指導師產生了質疑,沒了分享的底氣和勇氣。我壹直努力調整這種情緒,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許對於我來說,覺察到不足並勇於面對也是壹種成長吧。
感謝2019年大家的相互陪伴,我在改變中減輕了焦慮,收獲了幸福、喜悅,同時也留下不足和困惑,希望2020年壹切從“心”而發,進步更多,可以早日達到“生命影響生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