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黃聯東坪漢代治銅鑄幣遺址
位於西昌市黃聯關鎮東坪村,總面積20萬平方米。1991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地震碑林
位於西昌大寺路南端盡頭,與光福寺同院,分別陳列於飛梁寺和蒙段祠。保存集自西昌、普格等古寺廟、墓葬的碑刻108通。1980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高梘鄉漢晉古城遺址
位於西昌市高梘鄉中所村境,距城區約3公裏,在西(昌)宜(賓)公路北側約500米處。城址呈長方形,南北約長347米,東西約寬248米,城墻為泥土夯築,殘垣輪廓清晰可見。東墻因近年來築路,部分受損壞,據文物部門對現存殘磚破瓦及農民耕耘時發現的谷類碳化物鑒定,以及史料記載,此城遺址疑為漢晉時期邛都縣城遷地;當地人傳說此為“孟獲城”,是諸葛亮與孟獲鬥智所築。2002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大通門、安定門
位於西昌南街上順城街和望江街交匯處的大通門,是西昌古城的南門。有和城門連接的城墻60米,東、西側有甕城。城門北面鑲嵌的紅砂石門額上,陰刻有“道光庚寅年重修”,南面門額陽刻“大通門”。城門深11.6米,寬5.4米,高4.8米,是西昌古城門中保護較好的。安定門位於西昌府街與濱河路交匯處,為西昌古城的東門,深23.3米,寬5.05米,高8米,南、北兩側的城墻尚存(沿革參見“大通門”)。均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禮州古鎮
歷史悠久,曾七朝設郡縣,五代置州所,為南絲綢之路牦牛古道壹大驛站。現存禮州古城鎮,建於明代。禮州古建築群較多,展現出我國古代民族藝術特色和民間文化藝術的精美。1995年1月14日,經省政府批準,禮州鎮被列為四川省級歷史文化古鎮。
六、大洋堆殷商古遺址
位於西昌市經久鄉合營村境內,安寧河東岸的壹級臺地上。距西昌市區19千米,海拔1498米,面積9600平方米。1991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七、西昌明、清古城
位於西昌老城區,原屬唐、宋、南詔土城壹角。明洪武中,為防水患而建。有安定、建平、大通和寧遠四城門。南門(大通)至東門(安定)部分城墻尚保存完好。由於歷經大地震、洪災,清朝幾代均修茸過,現城墻的磚上可見“大順”、“乾隆”、“嘉慶”、“道光庚寅年”、“鹹豐元年”、“同治”、“光緒戊子”、 “宣統”等年號。1992年7月擴街,南門至西門的城墻大部份拆除,僅保留南門(大通門)及相連接壹段。
八、丁佑君烈士犧牲處及陵園
陵園1951年建立,占地面積1.134萬平方米。1980年7月列為省級重點保護單位,1995年4月列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市內還有30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值得去看壹看:
大興鄉:橫欄山遺址(原始社會未期);月華鄉施家堡子:施家堡子大石墓(戰國至西漢);小廟鄉:天王山漢墓群(東漢);鍋蓋梁鎮:清白村漢墓(東漢);西溪鄉上香村:上香大石墓(戰國至西漢);黃水鄉大堡子村:大堡子大石墓(戰國至西漢);市第二中學:明建昌城水倉(明代);大箐鄉勝利村:大箐石刻造像(唐、宋);佑君鎮佑君小學:香城書院(清);瀘山:瀘山文物區(明、清、現代)、康專技藝專科學校校址(現代);涼山軍分區司令部:白塔(南、明);海南鄉:靈鷹寺(明代)、青龍寺舊址(清代);樟木箐鄉:樟木箐字庫塔(清代);禮州鎮:字庫塔(清代)、城新運門(清代)、祖師廟(清代)、文昌宮(清代)、西街87號楊躍華宅(清代)、益民南街1#胡必先宅(清代)、孫氏公館(清代)、邊家祠紅軍駐地(1935年)、紅軍井(1935年);市區:西昌古城北門(明、清)、馬駘故居(民國)、彜海結盟雕塑(現代);阿七鄉:桂花村大石墓(戰國);河東長官司衙門舊址(清代)、吉羊巷清真寺(清代)、川興鎮:陳氏進士民宅(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