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冷面:朝鮮人家家都吃冷面,冷面是用蕎麥粉和澱粉軋成的,有的也用白面或米面,吃起來甜裏有酸,香裏透辣,清涼爽口。過重大節日時,朝鮮人都要吃冷面,冷面在當地也叫喜面,有結婚當晚吃冷面的習俗。所以在朝鮮有壹句民間俗語,什麽時候吃妳的冷面,意思就是什麽時候吃妳的喜酒呀。
黃蜆子:清代的郭麟在《桂枝香·黃蜆》用“俊味江鄉堪數”來稱道它的美味。在丹東,黃蜆子可以白煮,清炒,熗拌,但最愛的吃法還是炭火燒烤。將吐盡沙的黃蜆子放在紅彤彤的炭火上,蜆殼隨著熱騰騰的水汽慢慢張開,這時用筷子把肥大多汁的蜆肉往嘴裏壹放,鮮美甘甜,美妙無比。
酸湯子:酸湯子,是滿族人民傳統風味食品,由本溪地區興起,延長至寬甸、新賓、通化,直至長白山壹帶地區的主食,後來不但滿族人喜愛吃,而且漢族等民族也都吃起來了。 做法是把玉米在水裏浸泡壹星期左右,之後用磨磨成水面,再用細紋布袋將水面裏的粗渣子過濾掉,然後把過濾後剩下的細面放在缸裏進行發酵,到有點酸味的時候撈出來,就變成湯面了。壹般在路邊小店飯館都能吃到。
丹東燜子:丹東人最愛吃的小吃之壹,已有百年歷史。先把綠豆涼粉壓成小塊,再小火慢煎直到兩面硬皮,淋上麻醬、白醋、掂碎的蒜泥和蝦油,外酥裏嫩,非常鮮美。難怪各大排檔或是商場裏的餐廳都少不了燜子的身影。
米腸:朝鮮族很有特色的風味小吃之壹。做法是在豬腸裏灌入糯米、大米、鮮豬血等配料蒸制而成。切成小段的米腸脂香味厚,香辣軟糯,稍稍有壹些油膩。可以直接粘鹽吃,也可以加入豬肝、大麥芽、大米糕、面條、蔥蒜、胡蘿蔔等配菜,加些辣醬做成炒米腸,十分入味下飯。
其他美食:
板栗是鳳城市特有經濟林,栽培歷史悠久,資源豐富。鳳城板栗以其個大,味醇,營養豐富享譽中外,是傳統的出口商品。近三十年來,鳳城市的板栗產業建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實施國家、省、市等重點工程、項目和競賽活動的推動下,通過采取統壹規劃、連片種植、分戶經營、樣板引路的經營模式,規模逐年擴大,品種趨向合理,效益明顯提高,板栗產業已經成為全市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鳳城市因此被評為全國“板栗兩高壹優示範基地”和“中國板栗之鄉”,也是全國板栗主要出口基地。申請“鳳城板栗”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必將促進“鳳城板栗”生產、經營,提高商品質量,維護和提高“鳳城板栗”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在國內外市場的聲譽起到裏程碑的作用。
酸菜燉白肉血腸:酸菜是滿族的主要素菜。滿族生活在冬季寒冷的東北地區,壹年有半年要靠窖藏的脫清蔬菜過日子。酸菜是秋天將新鮮的青菜在缸中發酵而成,味酸。燉,炒,生拌涼菜,做湯,做餡都行。豬肉燉酸菜是北方滿族常吃的菜肴。農村逢年節人們愛吃白肉血腸酸菜。東北滿族聚居的地方,家家的炕桌中央都有壹圓形洞穴;正好能放下馬勺,炕桌下放壹火盆,就著馬勺裏的酸菜,寒冬臘月,全家可以吃上熱乎乎的飯菜。酸菜燉白肉血腸是滿族風味名菜。也可以用沙鍋燉制。做法:將豬腸用堿水或鹽水洗凈,把鮮豬血攪開,去浮沫,加入蔥、姜、蒜、鹽、味精等作料後灌入豬腸,煮熟切段;將五花豬肉用開水緊透,去掉浮沫和血腥味,再重新換清水煮熟,切成薄片,然後將白肉、血腸,以及切好的酸菜和粉絲壹道放進鍋裏用清水燉半小時即成。吃時蘸著韭菜花、豆腐乳、芝麻醬等調料。口味:這道美味的東北菜冬天吃最適合,此菜白肉不膩,血腸異香,營養十分豐富。
蝦爬子:是壹種營養豐富,汁鮮肉美的海味食品,其肉質含水分較多,肉味鮮甜嫩滑,淡而柔軟,並且有壹種特別誘人的鮮味。每年的春季是其產卵的季節,此時食用為最佳(秋天也有壹撥,但不肥)。惟壹的缺點是皮多肉少。也正因為如此,記得小時候,它並不值錢,還記得有10塊錢3斤的時候。聽老人說,當年,沒有吃它的,都是用來漚糞用。眼下這個季節,正是蝦爬子最肥的時候,也是最貴的時候,又肥又貴,不過,今年丹東的價格並不高,1公斤不過30元左右。瞧市場上那些活蹦亂跳的蝦爬子,妳就知道其有多新鮮了。蝦爬子的做法有清蒸、水煮、油炸、熬湯、炸醬、包餃子、下火鍋等多種。我覺得吃得最過癮的就是水煮了。先把爬蝦洗凈,放入鍋中(對於活蹦亂跳的蝦爬子來說,這是要壹點技術的),加上壹點水,撒上幾把鹽,開上幾開就好了。新鮮的蝦爬子味道極其鮮美,比之對蝦、鷹爪蝦等有過之而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