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紀錄片在加歷史資料時怎麽運用技巧

紀錄片在加歷史資料時怎麽運用技巧

近年來,有些歷史紀錄片迫於收視壓力,熱衷於掘墳盜墓,故弄玄虛,缺乏歷史資料支撐,將歷史紀錄片拍成了三流電視劇,同時也不乏在歷史言說與大眾接受之間找到微妙平衡的優秀之作,為歷史紀錄片拓展了壹片生機盎然的新空間

中華五千年產生了諸多豐富與曲折的故事,從個體命運到民族興亡,從人生悲歡到王朝更替,充滿了戲劇性和傳奇。最近播出的5部、26集紀錄片《歷史的拐點》,與關註壹朝壹代、壹人壹事的選材方式不同,它從中國歷史提取5個節點,並以戲劇化方式再現出來,呈現出壹種新穎的創作理念與美學形態,從而引發壹些思考:紀錄片如何介入歷史看

紀錄片介入歷史的方式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其壹,復原歷史,盡力按照歷史的本來面目還原歷史,不隨性發揮,也不任意評判;其二,表達歷史,以歷史人物和故事為載體,詮釋人性,表達情感,演繹傳奇;其三,反思歷史,以今日視點重新觀照歷史、評判歷史,以歷史啟迪當代。

《歷史的拐點》以情景再現的方式詮釋中國歷史的5個拐點:商鞅變法、漢匈之戰、澶淵之盟、下西洋和甲午戰爭,正是壹部反思歷史紀錄片。影片深入歷史的節點即孕育性的時刻,企圖揭示中國歷史變化的內在動因。如導演所說,拍攝此片的目的在於逗為了更有力地把握我們民族的方向、世界的未來,希望啟發觀眾從歷史的玄機中找到生存的智慧。地這部紀錄片不僅希望成為壹部精品,更期望啟迪人生、啟示當代。人們或許對這5個節點的選擇有不同理解,但無法否認此片的思辨特性。編導在闡述中說:逗敘事上以獨特的視角切入,同時加入引人深思的議論。回避流水賬似的歷史記錄,而是在夾敘夾議中,升華具有思辨性的觀點。地

作為大眾傳媒產品的紀錄片不能無視觀眾期待戲劇故事與影像奇觀的願望。情景再現因此成為紀錄片尤其是歷史紀錄片的重要表現方法。《歷史的拐點》正是壹部全本情景再現的紀錄片,主要場景都由演員出演,時間愈早便愈以表演為主。《甲午戰爭》尚有確切的歷史遺跡、檔案和照片,前4集幾乎就是再現加采訪。盡管歷史紀錄片可以像電視劇壹樣講故事,但最重要的是真實,即便放大戲劇性瞬間,所采用的材料也必須有文獻依據,不可隨意虛構。這是紀錄片與電視劇的根本區別,也是紀錄片不可替代的價值之所在,它不能為娛樂觀眾而歪曲歷史。《歷史的拐點》建立於歷史文獻基礎上,史書記載、專家講解、遺址以及流傳至今的民俗為其歷史性進行背書。其中,紀實段落為紀錄片增添了生活質感。《商鞅變法》講到山西高平壹帶民間小吃逗煮白起地,當年這些大屠殺幸存者的後裔將豆腐視作白起肉放在水中滾煮,將蒜泥生姜搗爛視作白起腦漿,以此詛咒秦國將軍白起的屠殺暴行。《下西洋》裏泉州人稱為蚵殼厝的房子,正是鄭和下西洋的產物——這些海蠣殼是船隊當年從非洲回國時撿來壓空艙的。這些紀實場景不僅激活了歷史,也連接了歷史與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