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歡吃的是粽子。
粽子的形狀很像五邊形,粽是用荷葉包著的,還要壹條草繩綁著,好像粽子正要穿衣服似的,還要綁著壹條腰帶。
粽子的色味很香,聞起來很舒服,並且讓人越聞就越想聞了。我為什麽要喜歡吃粽子呢?原來是它的香味在勾引我吧。
有壹次,爸爸媽媽帶我來攤點裏吃粽子,粽子的香味彌漫了這個攤點。攤主把我們要的粽蒸好了送上來給我們吃。
我見到了粽子,就連忙把它接過手裏,粽子在我的手裏熱呼呼香噴噴的,我把粽子的草繩解下來。然後把荷葉脫下壹點點,不津津有味地吃起粽來,粽子的糯米沾在我牙齒裏,好像壹個小朋友拉著媽媽不想去學校似的。我把粽子吃完了還想吃,但我的肚子太小,吃都吃不下,裝都裝不下。媽媽說:“妳這個小東西,還真喜歡吃粽子。不要難過,下次爸爸媽媽再帶妳來吃,好嗎?”我聽了媽媽的話,高聲喊到媽媽萬歲。
如果到了端午,我就能吃到更多的粽了,我盼望著這壹年的端年節,等著吃粽子呢。
2. 寫壹篇吃粽子的作文我的家鄉在廉江,那裏有很多風味小吃,比如:粽子、臭豆腐、牛肉串等等,但我最喜歡吃的是粽子。
粽子的形狀很像五邊形,粽是用荷葉包著的,還要壹條草繩綁著,好像粽子正要穿衣服似的,還要綁著壹條腰帶。粽子的色味很香,聞起來很舒服,並且讓人越聞就越想聞了。
我為什麽要喜歡吃粽子呢?原來是它的香味在勾引我吧。有壹次,爸爸媽媽帶我來攤點裏吃粽子,粽子的香味彌漫了這個攤點。
攤主把我們要的粽蒸好了送上來給我們吃。我見到了粽子,就連忙把它接過手裏,粽子在我的手裏熱呼呼香噴噴的,我把粽子的草繩解下來。
然後把荷葉脫下壹點點,不津津有味地吃起粽來,粽子的糯米沾在我牙齒裏,好像壹個小朋友拉著媽媽不想去學校似的。我把粽子吃完了還想吃,但我的肚子太小,吃都吃不下,裝都裝不下。
媽媽說:“妳這個小東西,還真喜歡吃粽子。不要難過,下次爸爸媽媽再帶妳來吃,好嗎?”我聽了媽媽的話,高聲喊到媽媽萬歲。
如果到了端午,我就能吃到更多的粽了,我盼望著這壹年的端年節,等著吃粽子呢。“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節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對去年過端午節的情形仍記憶猶新吧!現在我就介紹壹下我家鄉的端午節吧!我的家鄉――永昌,位於祖國的大西北,是座古城,歷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鎮而已。
在彼,人們留心於早晚的雲蒸霞蔚,四時的風花雪月,並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節;在此,人們向往著都市的燈紅酒綠,生活的紙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鎮。他們都喜歡心目中美好的東西,卻不知在此邊陲小鎮中,端午節也是熱鬧非凡的。
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
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壹枝茱萸(或壹柳條)插於門楣之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
大人們用布縫制成小布包,並將艾、蒼術、板藍根等草藥包於其中,讓孩子或戴於項下,或系於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我的家鄉由於缺水,所以並不像江南等地劃龍舟。
在我家鄉,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凈,並配壹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
在永昌吃粽子有壹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後才能吃。我最愛吃粽子。
每逢端午節,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為止。媽媽做的粽子十分可口。
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壹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吃慣媽媽包的粽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幹澀,不如媽媽包的香嫩。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會有同壹種感覺。
滿口噴香的糯米,氤氳香氣中,仿佛升騰起成敗英雄不滅的屈原,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不禁對靳尚、張儀與鄭袖的卑鄙 *** 嗤之以鼻,為屈原的氣節所折服。
何為英雄?生死契闊,氣吞山河?金戈鐵馬,仰天長嘯?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氣傲然,九萬裏風鵬正舉!隱隱的,似乎可見妳將那無盡的沈淪拋進滾滾汨羅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復著永不改變的晨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妳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漢!整個世界因妳而美麗!折斷柳條留不住的,是歲月的裙袂,挽短羅衣留不住的,還有妳追尋真理的腳步……忽然,壹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
原來,手中的粽子已盡,才明白富貴名祿過眼雲煙,君王霸業恒河沙數,最終空留嘆嗟,沈淪不已……粽子在口,母親在身邊,家鄉在心中。
3. 寫壹篇吃粽子的作文五月五吃粽子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壹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壹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幹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壹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裏,和在壹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壹道工序,妳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壹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壹次看著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妳讓細線系在什麽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麽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裏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壹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壹般的甜蜜。
4. 關於端午節吃粽子的作文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隆重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相傳,古時楚國的賢臣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為了避免屈原的遺體落入魚蝦之口,於是當地百姓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蝦。之後,每年五月初五世人劃龍舟以紀念之。
端午節劃龍舟,這流傳千年的傳統習俗,在家鄉莘塍顯得分外隆重。早在四月初旬,就會聽到熱鬧的鑼鼓聲,此時各個村子開始建造龍舟了。龍舟造好後,人們會舉行“上水”儀式。記憶中,家鄉人對於龍舟“上水”非常重視,他們請專門“看日子”的先生選個黃道吉時。到了龍舟“上水”時,除了喧鬧的鑼鼓聲,還要放煙花與爆竹。龍舟“上水”後,劃手們會先在自己村裏的小河上來回劃上幾趟,邊劃邊大聲地喊著號子。接著,會劃著龍舟到“龍娘”的村子裏拜帖。然而,這熱鬧的情景我向來只聞其聲不見其景,壹是因為龍舟往往會選擇淩晨1、2點鐘“上水”。二是因為在家鄉還有壹個特殊的規定,女性不能看龍舟“上水”。據說,倘若有女性即使是小女孩圖熱鬧偷偷地觀看,那條龍舟會遭遇不幸。因此,每個村舉行“上水”時,被喧鬧聲吵醒的我們盡管心癢癢,但誰都不敢起來瞄壹眼。不過,“上水”後的龍舟在小河上競劃時,我們可以觀看了。
端午節前夕,男人們忙著端午節的龍舟,女人們也忙亂,她們預備著端午節吃的。吃粽子、鹹鴨蛋、甌柑是家鄉莘塍過端午節的另壹個風俗。四月初壹或十五,女人們把鴨蛋浸到鹽水裏,封好,為端午節時吃鹹鴨蛋用。除此之外,還要準備包粽子。墨綠的粽葉包起來的粽子,玲瓏可愛,糯糯的米飯摻合著各種美味的餡兒,有鹹的,有甜的。鹹的,有豬肉梅菜餡、蛋黃豬肉餡、豌豆餡等;甜的有蜜棗餡、豆沙餡等。
到了五月初五那天更是熱鬧非凡。天剛亮,鞭炮、煙花、鑼鼓齊奏交響曲,各村子裏競相劃著龍舟來到塘河上準備舉行賽龍舟。睡夢中被喧鬧聲吵醒的我們,喜悅地發現家裏粽子飄香,門上、窗戶上早已插著菖蒲,餐桌上擺滿了好吃的——粽子、鹹鴨蛋、雞蛋、甌柑等等。然而被鑼鼓聲撓得心急如焚的我們沒心思坐著品嘗美食,興沖沖地抓個粽子就跑出門了。此時,塘河上幾艘龍舟妳追我趕,塘河兩岸人山人海。“咚咚咚……”“嗨嗨……”鑼鼓聲、吶喊聲交織在壹起。
這就是家鄉莘塍的端午節,隆重、熱鬧的端午節。
5. 關於吃粽子的作文,要求寫出粽子的外形、味道,(300字以上)我最愛吃媽媽包的粽子了,軟軟的,甜甜的,很好吃.“麽……真好吃!實在太好吃了,媽媽的手藝又有長進了!再來壹個!”聽到這話,妳壹定知道我在吃東西吧,吃什麽呢?當然是吃老媽做的粽子咯! 老媽做的粽子別提多香了,種類也繁多,有:紅豆沙棕.肉粽.紅棗棕……我最喜歡吃的當然是最好吃,最有味道的:肉粽!妳那味道可真叫個香. 輕輕壹咬,絲滑的肉汁在妳的嘴裏來來去去,回味無窮,壹點也不膩,再咬壹口,只見那黏米裹著的半塊鹹肉,還有半塊呢?當然是在妳的嘴裏,悄悄的,慢慢的融化.對了,我猜妳肯定不知道我那天吃到多少為止吧!我吃飽為止.減肥計劃又泡湯了! 妳們還知道有關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嗎?有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習俗夠多吧。
6. 名家散文寫端午節吃粽子細節作文600字寫吃粽子的細節描寫,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民謠生動地表達了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我的家鄉沒有江河湖水來劃龍舟,不過每逢端午,還是可以看到人家門前插著壹束艾草或菖蒲,更可以聞到從各家各戶傳來的陣陣粽子的香味。
按理說,我家過端午也沒啥區,別可就是有些與眾不同。眾位看官欲知到底有何不同,且耐心往下看——
其實也無太大區別。還不就是過個端午節!只是我家的氣氛不對頭。
人家過端午,都歡歡喜喜,熱熱鬧鬧的;可我家卻是硝煙彌漫,分成兩派,年年都要鬥上兩回合,才肯罷休。
第壹回合:吃粽子
傳說在屈原投江時,人們因為撈不上屈原的屍體,所以用棟葉、蘆葉和五彩絲包裹的粽子投入汨羅江以祭祀屈原,不讓江裏的蛟龍吃掉屈原的屍體。從這以後,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如今的粽子在講究飲食文化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下,不論是造型還是原料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而我家的分歧之壹就在這粽子餡兒上。
爸媽喜歡吃糯米粽、蠶豆粽;而我和弟弟則喜歡吃豆沙粽和肉粽。可媽媽在包粽子的時候總是以種種理由來反對包豆沙粽和肉粽。於是就有了第壹回合的較量。
“媽,這次有包豆沙粽和肉粽嗎?”
“包那兩種粽子多麻煩!包豆沙粽又要洗、又要磨的妳想累死妳媽我哇!肉粽又油膩膩的,多吃對身體健康無益。還是糯米粽和蠶豆粽比較好!”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我們兩姐弟就是喜歡吃這兩樣嘛!難道您連這壹小小的要求都不肯答應嗎?”
“那好啊,妳們有本事就自己包去,現在我沒空!”
“包就包,誰怕誰!”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怎麽著也不能虧了自己的肚子!很快我們就湊齊了所需的原料。接下來我們倆淘米的淘米、切肉的切肉,幹的是熱火朝天!
忙了大半天,總算把粽子包好、煮好了。可我們還是和爸媽堵著氣呢。幹脆就把吃的挪到了客廳,邊看電視邊吃粽子,好不愜意!
第壹回合:我方勝利!
第二回合:懸艾草
艾草和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驅蚊殺蟲;懸艾草又是端午節的習俗,是用來驅鬼避邪的。所以我方壹致認為門前應該掛壹束艾草。
可是敵方卻認為在門前掛艾草只會招來蚊蟲蛇蟻,就堅持不去采摘艾草。第二回合的較量爆發。
壹陣唇槍舌戰之後,我方漸漸處於下風。雖然很想在門前掛上壹束艾草,可由於我方沒有人願意上山去采,也沒有地方可以得到艾草。於是終以戰敗而告終。
第二回合:敵方勝利!
就這樣,每年較量情況都是壹成不變:打和。可這端午節過的是真不是滋味。唉,真是“偷雞不成反被蝕了把米”!
再過二十來天後的端午節,我家又免不了壹場較量了。唉,我家的端午節就是如此讓人哭笑不得!
自己整理壹下
7. 關於端午節吃粽子的作文怎麽寫我喜歡熱熱鬧鬧的春節,喜歡團團圓圓的中秋節,喜歡張燈結彩的元宵節,但我最喜歡粽子飄香的端午節。
每逢到端午節,人們都喜歡包粽子,吃粽子,聽說還有壹個動人的故事呢!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因為愛國投江死去,人們為了不讓魚吃屈原的屍體,把米團扔進江裏,用這種方法來紀念屈原。 每到這個時候,最熱鬧的就是包粽子,各家有各家的包法,我最喜歡看媽媽包粽子了。
媽媽先把綠油油的粽子葉洗得幹幹凈凈,左手托著粽葉,右手舀起糯米往裏放,還可以加些蜜棗葡萄幹等。放在鍋裏,煮出來粽子的味道飄滿整個房間,再煮些茶葉蛋,味道就更濃香四溢了。
壹切準備好後,我和家人出去踏青,聽說端午節那天早上出去踏青,還可以治病呢!回到家裏我急忙拿出壹個大粽子,輕輕的扒開粽葉,裏面露出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咬壹口,那蜜棗的甜汁、糯米的香味往嗓子裏鉆,好吃極了!時間過得真快呀! 終於到了開飯的時候了,壹家人聚在壹起,吃著香甜的粽子,品嘗著美味大餐,說說笑笑!開心極了!尤其是小孩子胸前掛著香荷包,手裏拎著大葫蘆,滿屋子跑!高興極了! 啊!我喜歡家鄉的端午節!望采納。
8. 寫吃粽子的作文五月五吃粽子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壹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壹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幹凈,在熱水中泡軟。
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壹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
然後把陷放在米裏,和在壹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壹道工序,妳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
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壹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壹次看著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妳讓細線系在什麽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麽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裏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壹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壹般的甜蜜。
9. 端午包粽子的作文寫壹件事,450字,快俗話說的好“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彌漫著粽子的香味,都會舉行賽龍舟的活動.這壹天,在我的央求下,媽媽終於教我包粽子了.我們先準備了壹些粽葉,壹些糯米,壹些繩子和紅豆、鹹肉等餡,便開始包了.我學著媽媽先將兩張粽葉疊加,折疊成漏鬥狀,然後放入了少量的糯米,也許是因為我沒有將粽葉疊嚴實的緣故,放進去的糯米總是會漏出來,我急得不得了,卻不知該怎麽辦.在壹旁的媽媽看到了,便幫了我壹把,將粽葉疊的嚴嚴實實這時我放進去的糯米終於不漏了,我開心極了.糯米放好後,我放入了我最愛吃的餡——鹹肉,然後又加蓋上了壹層糯米,該放的也都就放完了.現在要做的就是將粽葉裹緊,這壹步還挺好做的,可是難的在後頭呢!不敢怎麽樣,我總是不能用繩子將粽子綁緊,壹不小心就要粽葉子弄松了.我綁了好幾次,總是綁不牢,最後,我只好找來媽媽幫忙,終於完成了我生平第壹個粽子.後來我又做了第二個、第三個……包完粽子後就要煮粽子了,好半天媽媽才將粽子撈起來得我們全家人吃.吃著自己的“傑作”,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今天,我終於學會了包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