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揚州有什麽特色小吃啊?

揚州有什麽特色小吃啊?

揚州菜以“三頭”(拆燴鰱魚頭、扒燒整豬頭、蟹粉獅子頭)為代表。

揚州十大名點:三丁包子、千層油糕、雙麻酥餅、翡翠燒賣、幹菜包、野鴨菜包、糯米燒賣、蟹黃蒸餃、車螯燒賣、雞絲卷。

揚州十佳風味小吃:筍肉鍋貼、揚州餅、蟹殼黃、雞蛋火燒、鹹鍋餅、蘿蔔酥餅、雞絲卷、三鮮鍋餅、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餃。

揚州十佳特色小吃:四喜湯團、生肉藕夾、豆腐卷、筍肉小燒賣、赤豆元宵、五仁糕、蔥油酥餅、黃橋燒餅、蝦籽餃面、筍肉餛飩。

千層油糕

中國名點。以清肥慢長起酵法,綿軟甜嫩,層次清晰。菱形塊,芙蓉色,半透明,糕分64層,層層糖油相間,綿軟而嫩,甜膩適口。

典故:據傳,揚州千層油糕系福建人高乃超創於清朝光緒年間,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廚師在長期操作實踐中,吸取了“千層饅頭”的“其白如雪,揭之千層”的傳統技藝,創制出綿軟甜潤的千層油糕。

2.竹葉蒸雞

將雞宰殺,洗凈,去頭腳,剁成塊狀,用蔥、姜、鹽腌漬。竹葉用熱水燙過將雞塊包裹起來,上面用香菇封口,入蒸籠旺火蒸30分鐘左右取出裝盤,用櫻桃點在口上。

其特點是竹葉清香、鮮嫩爽口。

3.大煮幹絲

“幹絲”指豆腐幹切成的絲,壹塊1厘米厚的白色方幹要切成厚薄均勻的18片,再橫切成細絲,是壹道非常見刀工的菜。煮幹絲使用雞湯,輔以筍絲、雞絲、木耳、蝦仁、蛋皮等,滋味鮮美。隨著時令變化,大煮幹絲的輔料也有所不同,使用應季時蔬,變化出種種不同的風味。

品嘗要訣:方幹要質地細膩緊密,否則不是切不好就是壹煮就斷;切絲要細而均勻;煮的火候更要講究,既要燙透、去掉豆腥味,又要把雞湯等原料的鮮味完全融入幹絲裏,還不能煮得過軟甚至煮爛。

4.揚州炒飯

簡單地說,揚州炒飯其實就是蔥油蛋炒飯。但是其中加入了蝦仁、火腿等輔料,倍加鮮香美味,因此成為揚州壹大招牌菜。

品嘗要訣:看外觀,各種原料紅、白、黃、青顏色要晶瑩潤澤;嘗口感,米飯要松散但不能有硬心;品味道,各種原料的香味都要能透出來。

5.蝦籽餃面

顧名思義,餃面就是餃子加面條,不過其中所謂的“餃子”其實是餛飩。餛飩皮薄如紙,肉餡鮮美飽滿,面條筋道爽滑。以蝦籽熬湯,再撒上蒜茸,香氣撲鼻。

品嘗要訣:不要看壹碗醬色的湯毫不起眼,鮮美滋味盡在其中,如果吃完餃面不喝湯,就虧大了。

6.翡翠燒麥

青菜略焯、剁碎,以精鹽、白糖、熟豬油拌勻成餡,以半熟燙面搟成薄皮,捏成菊花形,頸口餡心微露,用少許火腿茸點綴。皮面白亮,餡心碧綠,甜潤清香。與“千層油糕”合稱“揚州雙絕”。

7.拆燴鰱魚頭

典故:相傳在清末年間,有壹個財主家建造樓房,工人的夥食很差,大家非常不滿。壹天財主的妻子生日,他請來名廚辦酒,買了壹條十余斤重的鰱魚,要廚師將魚肉段做菜上席,將魚頭煮給民工吃。廚師按照財主的吩咐,將魚頭剁下壹劈兩爿放入清水鍋裏煮至斷生取出,拆去魚骨,加鮮湯烹制成菜。民工吃後感到魚肉肥嫩,湯味鮮美。後來廚師在選料和制法上加以改進,最終發展成這道淮揚招牌菜。

8.馬蹄桂魚

取桂魚中間魚肉批成大薄片腌入味,胡蘿蔔切成細長條,過油,用魚肉片圈成馬蹄花樣,中間插壹根胡蘿蔔細條,上籠6分鐘,魚嘴中放入壹段硬物,同魚尾壹起上籠蒸熟,裝盤,原湯汁加入少許雞湯、鹽、味精勾芡,淋色拉油。再用紅櫻桃點綴魚眼和魚嘴即成。其特點是色澤潔白,香潤腴美。

9.扒燒豬頭

將刮洗幹凈的豬頭在後腦中間劈開,剔去豬腦和豬骨,在清水中漂2小時,入沸水鍋煮20分鐘撈出,挖出眼球,割下豬耳,切下兩腮肉,再切去豬嘴尖,剔除淋巴肉,刮去舌膜,加清水用旺火煮2次,每次約20分鐘。把香料紮成香料袋。鍋中用竹箅墊底,鋪上姜片,蔥結,放上豬頭肉,加冰糖,醬油,料酒,香醋,香料袋,清水,蓋上鍋蓋旺火燒;改用小火燜約2小時,直至湯稠爛。出鍋裝盤時按順序擺好舌頭、頭肉、腮肉、豬耳、眼球,整成豬頭形,澆上原汁,綴上菜心即成。其特點是色澤紅亮、香氣濃郁。

10.蟹黃豆腐

將豆腐切成長方塊,將鍋置旺火上,舀入油,投入蔥姜末略煸,放入蟹黃,輕輕炒幾下,加入料酒、豆腐、雞清湯,鹽燒沸後用水澱粉勾芡,淋上香油,裝盤撒上胡椒粉即成。其特點是嫩若凝脂、腴香糯滑。

11.三丁包子

所謂“三丁”,是指雞丁、肉丁、筍丁,以這三丁作餡,鮮、香、脆、嫩俱備,肥而不膩。在此基礎上加入參丁、蝦丁的“五丁包子”更是營養滋補。

品評要訣:雞、肉、筍三種原料按1:2:1的比例搭配,要求雞丁大、肉丁中、筍丁小,顆粒分明。肉要選五花肉,過肥過精都不好;對雞肉的要求是肥嫩,講究的壹定要選用隔年母雞;筍則是越新鮮越好,能吃出脆嫩的口感才算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