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麽寫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綜合實踐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綜合實踐教案 篇1活動目標
1、學會計議論性的或包含議論性成份的文章,能從中明事理、長辯才。
2、學會擬寫講演稿,並鍛煉自已的演講、發言能力。
3、通過辯論會,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
活動範例
壹、讀、寫、說互動
本單元都是議論性或包含議論性成份的文章,講述了幾口才極棒的人的故事,讀罷能使人明事理、長辯才。
鄒忌、曹劌、唐且、晏子,都善於辭令。道理本來是抽象的,但他們善於具體地陳訴利害得失,使對方易於接受。之所以有這樣的效果,還有壹個原因,就是他們說得富有“理趣”。
舉例:·······
本單元文章中,妳最喜歡哪壹篇?誰說得最有趣、最讓人心悅誠服?在小組中說給大家聽聽。
二、“莊子—惠子杯”最佳辯手大賽
“理趣”之淵源,可追溯到莊子下惠子的壹場論辯。
小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任何道理都有反方向引申的可能。“失敗是成功之母”是有壹道理的,“失敗非成功之母”也有壹定的道理。愚公移山,就其毅力來說,是有道理的,就其可行性來說,則不如把家搬到山外。壹切論題目都是可以分析的,在壹定條件下可能會向反面轉化,人定勝天,慢工出細活、熟能生巧、知足常樂、開卷有益等,莫不如此。
三、以“逆境更有利於人的成長”為辯題,定壹篇演講稿。再分成“正方”“反方”進行辯論,選出最佳辯手若幹名,授予“莊子——惠子杯”
提示:“莊子——惠子杯獲獎參考標準:
1、對辯題理解較準確,註意到了“更”的念意。
2、觀點鮮明,有理有據。
3、有新鮮、生動、有趣的事例。
4、能迅速抓住對方弱點,進行機智的反駁。
活動方法
1、閱讀鄒忌、鄒忌、曹劌、唐且、晏子,都善於辭令的人的文章,從中發現他們的“理趣”,並使讀、寫、說互動。
2、舉行“莊子—惠子杯”最佳辯手大賽
以“逆境更有利於人的成長”為辯題,定壹篇演講稿。並進行辯論。
活動課時
三課時
活動內容
在班級內舉行壹場辯論會
1、從班內選出八名選手,四名為正方,四名為反方。
2、以“逆境更有利於人的成長”為辯題,正方主題為“逆境更有利於人的成長”;反方主題為“逆境更不利於人的成長”。
3、從正方反方中選項出最佳辯手兩名,授予獎勵。
綜合實踐教案 篇2壹、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不同造型的相架及功能,了解各種相架的材質和加工特點。
②初步了解平面圖畫法,認識示意圖。
③學會正確畫出作品的示意圖和結構圖。
③初步學會從作品的功能、結構、材料、工藝四個方面進行作品設計。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觀察不同造型的相架,初步學會用草圖表達自己的構思設計。
②通過與同學的交流、評價,能夠對自己的設計進行反思,進行修改,完善和優化自己的設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 通過學習,提高學生審美情趣,體驗勞動創造美的思想情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② 通過作品的設計、探究,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③ 通過獨立或與他人合作完成作品設計,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 平面圖設計技能。
2、難點:相架結構設計和工藝流程設計。
三、教學器材
1、教具: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課件、木制相架模型
2、學具:鉛筆、尺、量角器、圓規等。
四、教學流程圖
五、教學過程
(壹)確定設計要求
1、提問:
①生活中妳喜歡拍照嗎?那麽妳最喜歡用什麽方式來保存相片呢?
②如果有壹個精美的相架,不僅可以珍藏妳美麗的相片,還可以點綴美好的生活,妳準備設計壹個什麽式樣的相架?這個相架有哪些功能?要用到哪些材料?
2、通過欣賞作品分析思考:
教師提供多種式樣相架或圖片,組織學生欣賞,觀察這些相架的材料特點和造型特點,分析思考它們的優缺點。
3、想壹想:
根據自己的興趣與需求,獨立或尋找合作夥伴,填寫“初步設想”的表格。
說明:問題內容的選擇最好是引導而不是要去難倒學生,讓學生對教師每壹個問題都充滿好奇,通過對作品的欣賞和分析,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再按照自身的實際需求和興趣愛好,提出設計要求,從而有目的地進行收集相關資料。
(二)收集分析資料
1、收集資料
①組織學生在課前上網瀏覽,參觀買相架的文具店,各組根據自己提出的設計要求,搜集有關資料(教師提示以下查找範圍)。
(1) 木制相架和其他材料的相架比較,有哪些獨特之處?
(2) 各種造型木制相架的實用性和裝飾性。
(3) 過去和現在在人們心目中木制相架的作用。
(4) 目前市場較常見的木制相架有何特點?
② 布置學生單獨或尋找合作夥伴,到商場或照相館去了解更多有關相架功能及材料的情況。
2、分析資料
(1) 要求學生能將所搜集的資料(文字資料和圖案資料等)進行下載。並相互交流。
(2) 各組根據搜集的資料,用制定表格或文字的形式進行分析比較,尋求最適合自己“初步設想”的有價值資料。
3、分析材料
制作相架可用各種材料,如木料、塑料、金屬等,本單元做的相架所用的材料為木料。在分析材料時,教師要重點介紹常見木料的特征、用途以及木料的接合方式。
(三)學習構思方案
1、觀察思考
學生觀察教材中P15頁“簡易筆筒的草圖”,並思考、討論:簡易筆筒草圖應怎樣構思?有哪些註意點?造型和材料有哪些特點?
2、嘗試構思方案:
①從筆筒的設計遷移到相架的設計,提示學生從相架外觀造型、尺寸大小、功能結構、材料選用的方式等方面進行分析與思考。
②引發學生對各自的初步設想進行再構思,並進壹步引導學生對如何運用這些木制材料特點創作作品進行思考。
③通過實物投影儀交流“我的初步設想”表格,指導學生對作品的主題開展討論。
(四)相架設計表達
1、設計草圖
①學生獨立或者尋找合作夥伴設計樣稿,學習用草圖表達相架的設計意圖。
②運用實物投影儀對設計圖進行展示和表達。
2、完善設計
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組織學生交流,表達各自的設計意圖,相互指出草圖設計的合理性、新穎性以及提出可以改進的地方,通過引導和幫助,讓學生獲得好的創意進行“再設計”。
說明:
讓學生觀察教具實物,分析它們的特點,探討在構思設計方面的方法、關鍵,為後面的設計構思做準備。
教師在學生確定構思中,可適當給予壹些提示,使學生的作品更具有亮點,並及時對這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以分析指導,讓學生順利地找準設計創作的入口。
創新是從設計開始的,學生通過活動,把最初的“初步設想”提升為“設計方案”,學會了用繪制草圖來表達自己的設計意圖,並通過交流,進行再設計,確定最後的方案
(五)技能體驗
1、平面圖和結構圖畫法
(1)認識平面圖和結構圖
對照相架實物,認真觀察,參考課本上P15頁簡易筆筒草圖,了解草圖的畫法。
(2)對自己的構思進行設計表達。
(3) 教師示範操作
(六)修改相架設計
1、討論相架的工藝過程,使學生對操作過程有壹個基本的了解,熟悉設制作的壹般順序。制作相架所需要的材料和用途。
2、引導學生修改相架設計草圖,並提請學生註意以下壹些問題:
①相架的成角度粘合:框架外框和框條的拼角有交叉拼接、直角拼接和45度拼接等等,請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
②拼接45度角時,劃線工具可用量角器、角尺固定角、正方形的對角線等等,哪種方法合適就用哪種;
③相架的“框架槽”,在設計過程中,要特別註意框架槽的深度與框架背板的厚度要求,如果框背板的厚度大於或小於框架外框與框條所形成的厚度,那麽把照片放入相架內,都顯得不合適。由於框架外框與框條不是同壹塊木料,在拼接時要考慮到交叉拼接,這樣拼角粘合才有牢度;
說明:在這壹環節中,教師要註意及時對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以分析、指導,實現師生間的互動,
綜合實踐教案 篇3綜合實踐課是面向學生生活而設計的壹門課程,就是為了給學生壹個開放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做,我在設計課程中沒有將課想得那麽復雜。而是創設壹種全新的具有壹定吸引力的學習情境,使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觀察、體驗與思考,從發現中提出問題,然後積極主動地去嘗試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壹、給學生提供自由學習的空間
對教師來說課最好不用“上課”或“教”這樣的字眼,而是用“做”“實施”或“開展”更合適。因為綜合實踐課不是“上出來”的,也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在這個空間裏,我讓學生盡情地觀賞壹切,分析壹切,這壹切原本對他們來說,確實是陌生的,但正因為陌生,恰恰給了他們以新奇的感覺,學生透過疑雲看本質,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活動,開展廣泛的交流,並對獲得的種種信息和現象進行充分的,毫無拘束的爭辯,在爭論中認識,在爭辯中深化。這對於我們也提出了壹個嚴厲的挑戰,因為通過活動可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和探究性,學生帶著問題來研究,帶著準備來探索,壹切也都是新的,這樣壹來,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可得到提高,也有利於拓展文化結構和自身素質。在活動中,壹些學習並不是很好的學生,表現出非同壹般的激情和能力,讓人欣喜而欣慰。他們那種敏銳的洞察力,那種高超的探究能力,那種解決問題的綜合運用能力都充分展示出了,活動給了他們欣然求知的樂趣,活動教會了他們做人的道理。
二、給學生搭建主動學習的舞臺
本學期實踐活動在具體的實施中,我將它分為三個階段,即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交流階段。對於我設計的這些主題,壹節課完成是不現實的,為此我壹周圍繞壹個主題展開,讓學生有足夠時間、空間,深度參與實踐過程,獲得豐富體驗。
在準備階段,在學生對身邊的社會、自然現象有了初步觀察的基礎上,在教室裏討論,由我來指導學生提出問題,確定主題,做出活動方案。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孩子將模糊的問題有效合理地表述出來,並幫助與指導學生準備工具與材料。
在實施階段,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去經歷與體驗。因為學生的能力有限,還有安全問題,活動是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我在實施過程中進行壹些指導,對壹些必要的專題講解和方法的介紹,並對學生活動的整個過程進行觀察,善於發現學生的特點,對學生做出恰當的評價。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組織活動小組,確定好自己研究的主題及內容,確定研究的目標體系。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我精心設計過程,並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及學習過程進行嚴格的調控。在綜合實踐中,研究方式的選擇,學習小組的組成,活動過程中的計劃、活動成果的構想,都完全在學生自己手上。
三、在現有的條件下相信自己行,相信學生行。
四年級學生“小”,而綜合實踐活動課卻是個“大”課。這個問題曾經壹直困擾著我。壹學期的實驗表明,以前的理解太狹隘了。綜合實踐課無所謂大小,關鍵是要找到適合實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路子,意識是培養出來的,能力是鍛煉出來的,要對自己的學生有信心!
四、要改善課堂中的“收與放”
綜合實踐活動不能“教”,但綜合實踐活動課卻離不開必要的“教”。這後壹個 “教” 就是指導。尤其是課程啟動才短短幾年,學生處於壹種不知所然的狀況,壹上來就放由學生所謂“自主選題”,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經過實踐的摸索,我指定了主題,綜合實踐活動離不開教師的具體指導,制訂計劃,學會合作,均需要教師的點撥,甚至是訓練。要“放”就必須先“扶”,否則學生無所適從。但老是“扶”而不敢“放”,學生永遠學不會自己走路。我壹開始就布置他們寫方案,由於有生活中的基礎,很快方案就出來了。但是在方案的實施階段,壹開始擔心他們第壹次在校外自己活動,安全問題是我比較擔心的,還有壹點小學生的自控能力還是不夠的。但是實踐下來,現在的小學生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應在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
五、要改變舊的觀念,增強新的血液
綜合實踐活動,要求教師要有新的師生觀、新的教學觀。而以前自己以教學主宰者自居慣了卻渾然不覺,依賴講授法多了卻秉性難移。課程實驗剛開始,我還是不知不覺地老用講授法,介紹什麽是“綜合實踐活動”,有什麽意義和作用,結果兩節課下來,學生就興趣全無了。這時,我才發覺:不對勁!活動課不能這麽上!活動活動,必須讓學生動起來,在活動中發展,在活動中受益,在活動中體驗成長,在活動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舊的單壹的講授法必須淡去,必須采用新的“活動教育法”來“活動育人”。
六、“單兵作戰”與“集體協作”
教師只是個召集人。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決不是壹個教師就能全部包下的。綜合實踐課是集體課!怎麽不叫學生去請其他指導老師呢?後來的實踐證明,只有教師間的集體協作才能高質量地教好綜合實踐活動課。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是壹種探索過程,是壹種實踐過程,也是壹種開放性思維過程,在實踐活動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結果,而重過程,只要我們的學生在活動中得到了鍛煉,成長起來了,這就是我的成功。
綜合實踐教案 篇4教學目標
讓學生通過觀察介紹自己的書包的外形、重量等,指導關註自己的書包,引發對書包的問題思考。
教學重點
了解書包的重量、樣式、品牌、價格、整潔度、使用上的優點等
教學難點
整理書包的方法:按科目把書分類裝還是按書本的大小分類裝等。
教學準備
學生的書包。
教學過程
壹、教師活動與提問――認識妳們的書包
1、書包裏的東西該如何擺放?這個看似淺顯的問題卻是學生經常忽視的,所以要提示學生明確壹個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壹日之功要靠平時積累。可以讓同學們找找看看誰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請他介紹壹下經驗。
2、書包的結構怎樣?比如:是斜挎式還是背包式;挎著或背著是否舒服;書包有多少格;妳的書包能否裝下自己大小不同的書;外觀是否漂亮等。
3、妳對自己的書包的顏色有什麽看法?比如:是否喜歡自己書包的顏色、這樣的顏色由什麽好處等。
二、學生活動與體驗――認識我們的書包
1、小組合作:擬定認識書包的方法和步驟-----計劃。
2、匯報擬定的步驟。每組選壹個同學匯報擬定的計劃,再師生***同分析討論計劃是否行得通,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怎樣改進。
3、***同討論研究每項活動的具體措施:
怎樣調查書包的重量:自己稱、請別人幫忙稱。
怎樣調查書包的品牌:問、看標簽、查資料。
4、制作調查表:
5、分小組進行調查活動
讓學生敞開思路,細心觀察,親自實踐,養成習慣。通過認識我們的書包的相關活動來調查了解同學們書包的重量、樣式、品牌、價格、整潔度等。通過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從不同的角度感受看似平常的事物中包含了許多可以發現問題的環節,通過稱重量來體會書包重量與良好生活及學習習慣的關系,從觀察書包的擺放、書包的整潔度,審視自身的生活習慣等,目的是引導學生由表及裏、深入探討書包與健康的關系;讓學生親歷活動的過程,增強其生活體驗,促其感悟升華。並由此引發學生對書包的進壹步研究,繼續研究書包的學問。
三、教師指導
1、介紹書包的環節中,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壹定先在小組內交流,讓學生有壹個互相學習、互相啟發的過程。
2、小探究活動的開展要註意給學生充分的活動余地,提倡學生利用各種途徑、各種方法占有資料,可以先交流壹下搜集資料的途徑和方法。
3、指導學生制作調查表。先明確要調查的項目、再更具需要設計表格。
4、分析研究結果。分析了解書包與健康的關系的基本常識,使學生產生進壹步深入研究的興趣。
5、指導學生寫好研究報告,教師可以提供案例,也可以通過交流互相借鑒。
四、整理調查結果
1、分小組匯報調查的結果。
2、指導學生根據各小組的.結果寫出關於“我的書包”的調查的整體結果。
3、展示調查結果。
教學反思
1、小學生書包為什麽越來越大?
2、小學生書包為什麽越來越重?
3、怎樣解決小學生書包為什麽越來越大、越來越重問題?
綜合實踐教案 篇5壹、活動目標:
1、通過讓小海豚直立水面的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求異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在實驗中學會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激發學生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
二、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剪好的小海豚50個、鉗子、尖錐、托盤、工具筐、水糟、實物投影、大玻璃缸、觀察記錄表等。
學生準備:泡沫塊、海綿、鐵皮、鐵釘、橡皮泥、塑料瓶、木棍、各種形狀的紙盒、乒乓球、細沙土、剪刀、鉛筆、橡皮、彩筆、膠條、皮筋等。(也可給學生分組,讓學生分幾次帶到學校,教師作好分類工作。)
三、活動重點及註意問題:
1、活動重點:選擇不同材料,設計多種方法讓小海豚直立水面。
2、註意問題:
①教師可讓學生提前收集各種材料分類準備好,盡量豐富些交到老師處,分放在工具筐內。
②把工具和用具擺放在托盤內,分成幾組供同學選用。
③使用工具壹定要註意安全,用完放回原處。
④活動前給學生提出要求:恰當選取工具、用具、材料放在托盤上,用完後再分類放回原處。
四、活動時間:
6O分鐘
五、活動過程:
(壹)活動導入:同學們知道動畫片中的小壹休嗎?他最大的優點是什麽?今天,我們就和小壹休比壹比誰最愛動腦筋、誰更聰明。
(二)觀察發現:教師往水槽中放入海綿、鐵釘、橡皮泥、紙團、空瓶子、裝了沙子的瓶子等,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然後把看到的現象告訴大家,並記錄在觀察記錄上。
(三)初步探究:請每個學生自選材料,自己設計實驗,想辦法改變它們的浮沈狀況,看誰的方法巧、效果好。並簡單地填寫觀察記錄。
(四)實踐活動:許多小海豚想直立在水面上,請大家幫忙。
1、學生自願分組結合,進行初步嘗試。
2、學生獨立思考,反復實踐,記好觀察記錄。
3、教師提示:要想讓小海豚直立在水面上,除了要選擇恰當的材料外,還應註意些什麽(也就是小海豚直立水面與什麽條件有關系)?
4、重點啟發:別人的方法我不用,我的方法與眾不同。
5、整理觀察記錄,選出自己認為最好的方法準備展示。
6、展示自己的實驗成果(實物、觀察記錄),試說小海豚直立水面與什麽條件有關?
7、分組討論:在實驗過程中妳遇到了什麽困難?妳是怎樣解決的?通過實驗妳發現了什麽?還想知道些什麽?
8、個人美化自己的小海豚及配用材料,集體展示成果。
9、自我評價:對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進行評價。
(五)活動延伸:美麗的小海豚非常感謝大家想出了那麽多的辦法讓它們直立在水面上,現在小海豚又要請大家幫助,它們想潛入水底、想在水面上跳躍、想在水中遊泳,妳願意繼續幫助它們嗎?
(六)教師小結活動情況:同學們通過自己觀察、自己選材、自己設計、自己實驗、自己解決困難、自己尋找答案、自己提出新問題、自我評價等活動,說明我們比壹休更聰明。在活動中大家又提出壹些新問題,有待我們去解決;在實驗中也涉及到壹些新知識,需要我們進壹步求知探索。
綜合實踐教案 篇6壹、活動背景: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吃飯”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了,同時,“吃飯”又是壹件天大的事,民以食為天嘛!但是,我們對“吃飯”的了解有多少呢?《新疆綜合實踐活動》小學五年級(上冊)的第壹部分:探究與實踐就安排了“美食在新疆”這壹主題活動,此活動***有兩個次主題,壹是介紹新疆風味小吃,二是將新疆的快餐和洋快餐相比,使學生關註自己多年來食用,而從未考慮過的問題,即了解新疆民族家喻戶曉的烤羊肉串和烤包子,以及洋快餐中的漢堡和烤雞腿的制作工藝、種類等。
隨著社會的發展,新疆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在綜合實踐的活動課中設計“美食在新疆”這壹主題活動,目的在於使同學們不僅了解新疆的美麗風光,豐富的物產,燦爛的文化,更要了解新疆的美食,因為新疆美食已經成為國內外客商、遊人了解新疆、宣傳新疆的重要窗口。
二、活動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新疆美食的相關知識,了解主題生成的方法,掌握主題生成的步驟、方法以及註意的事項。
2、過程與方法:通過活動過程(情境導入——生成主題——分解主題——討論交流)進壹步學習討論法、歸納法等方法,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三、活動類型:
主題生成課的方法類指導課
四、活動時間:
壹課時(40分鐘)
五、活動過程:
壹)、欣賞圖片,生成主題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壹些圖片,咱們壹起欣賞壹下!看看它們都是什麽?
1、出示新疆美食圖片,引導學生說出名稱。
2、同學們,看完這些圖片,妳想說點什麽嗎?(有何感想呢?)
(…………)
3、這些圖片展示的是我們生活中的哪壹類呢?(吃的)對,這些都是我們的吃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飯菜,是食物!(師板書食)
4、這些食物色澤鮮、味道美,誰來給它取個好聽的名字美食!
妳真聰明!好我們就叫它美食!(板書美食)
5、同學們,再看圖片,這些美食都是哪個地方的呢?(板書新疆)
其實不僅新疆的美食多,是啊!中國是個文明古國,亦是悠久美食之境地,中國的美食可謂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品種繁多。有北京的烤鴨、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上海的蟹殼黃、杭州的西湖醋魚、雲南的過橋米線、著名的川菜、湘菜、粵菜等等。那這麽多的美食,我們在活動課上都要去了解研究的話,有這份時間和精力嗎?(沒有)當然能力也有限,條件也達不到。那這就需要我們把活動內容的範圍縮小,那麽怎樣縮小範圍呢?就是要選擇我們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有能力去了解研究的。所以啊,老師今天就給大家帶來的是新疆美食的壹些圖片,這些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吃到的。我們喜歡、熟悉、有條件、有能力去了解。
根據這些我們今天呢,就把活動內容確定為“新疆美食”
6、確定了活動內容,那我們是對新疆美食進行研究還是了解呢?(了解)
那麽,我們就把這次活動題目完整地表述為:了解新疆美食
小結:回顧剛才的學習過程,我們不難看出,在給壹個活動選擇內容,確定題目時必須註意:1、選擇自己喜歡的 2、熟悉、不陌生 3、有條件、有能力
二)、引發問題、分解主題
1、那麽,接下來我們就要根據這些註意事項,各小組圍繞大主題《新疆美食》給自己小組確定壹個小主題。
2、現在就請小組討論:圍繞新疆美食,妳們最想了解哪壹種呢?說說理由。
(提出要求:學習小組討論,組長匯報,組員可以補充,其他組可以提出意見和建議。)
3、小組長匯報。其它小組同學認真聽,並給予意見和建議。
4、教師隨機給予總結、歸納。
三)、總結拓展
1、今天,我們不僅確定了本次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大課題《了解新疆美食》,同時還在這壹大課題下,確定了小組的活動主題,那麽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妳知道確定壹個主題時應該註意些什麽嗎?
2、小組選擇自己現在最想了解的內容,並生成各組的小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