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宴是古代宴會中的壹種,通常由諸侯王公所舉行,也是壹本介紹三國美食的書。
這裏的“三國”指的是魏、蜀、吳三國時期。宴席上,每位賓客都要貢獻壹道菜和壹壺酒。其中,貢酒更是要花費壹番功夫,才能代表自己的文化背景,展現自己的品位。另外,三國宴也可以指由三國故事組成的宴會,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火燒赤壁”等菜肴。
“三國宴”是作者創意的壹套文化菜,每道菜根據《三國演義》中的壹個故事演繹而成。但它並不是壹般的菜譜,每篇文章有三個部分:壹是介紹了三國的歷史故事;二是介紹了菜肴本身的特點;三是融入了此菜肴所具有的文化價值。
“三國宴”從歷史中找菜式:
“三國宴”並非是紙上談兵,而是有實際的操作,由作者創意,在有關酒店做出菜式來,正式營銷,以後又在鎮江電視臺民生頻道上連播,每周壹菜,深受市民的歡迎。由於鎮江是三國故事的發生地之壹,美食相當豐富。
三國菜在維揚菜系的基礎上,擴大到全國,追溯到兩千年前的東漢,並不是高檔昂貴的價位,有的是街頭巷尾都可以買到、老百姓家中都可以做出的普通食品,它們對於普及三國歷史知識,宣傳鎮江美食起到了趣味性的作用。
“三國宴”裏設計的菜,有壹類是書中現成就有的,只是平常並不註意,如“煮酒論英雄”和“望梅止渴”就提到了酒和梅子。“左慈戲曹操”,裏面就提及幾種食物,就可以進行拓展。
“曹操斬楊修”裏也有“壹合酥”和“雞肋湯”兩種食物可移用。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裏就有現成的“饅頭”的典故可用。而“孔融讓梨”和“陸績懷桔”的故事其實也暗藏在書中,沒有被發現而已。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三國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