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喝早茶”,那有多早呢?淩晨四五點鐘,茶館的門壹打開,客人就絡繹不絕,甚至壹眨眼就擠滿了人。廣州早茶文化的“早”是壹大奇觀。
清代廣州的早茶中,點心的種類比較簡單,壹般是蛋卷、酥餅之類的,常由茶客夾起,食後結算。民國時又增加了各種具有嶺南特色的糕點,如豆沙包、叉燒包、幹蒸蒸餃等。清末民初,受西方文化的影響,面包、糕點等外國小吃也出現了。在廣州的茶館裏,有壹個據說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流傳下來的習俗,即當服務員端茶或點心時,如果他是本地客人,他通常會用食指和中指指著茶幾以表示感謝。我不知道這個習俗的傳說是真是假,但它壹直在香港、澳門和東南亞的華人社交圈中廣為流傳。然而,不知道這壹禮儀的外國茶客自然不會如此講究。
廣州人早餐喝早茶。吃完飯後,他們忙著養家。有些是為了休閑,這些人大多是老年人。他們經常最早來,最晚走,早上茶館開門時,他們可以壹直坐到早茶“關門”。
有早茶,自然就有下午茶和晚茶。下午茶和晚茶期間,大多是表演。喝茶的人壹邊品茶、吃點心,壹邊欣賞歌曲、戲曲等文化表演。早茶是廣州“三大茶”中最具活力和特色的。如果妳去廣州,妳會忍不住體驗廣州人的“喝早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