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節儉的事例有哪些?

節儉的事例有哪些?

節儉的事例有如下:

蘇東坡:口腹之欲,何窮之有?

大家都知道蘇東坡是美食家,著名的“東坡肉”就是由他發明的。

但是喜歡美食不壹定要鋪張浪費,東坡先生好吃,但吃得很節制。

他曾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口腹之欲,何窮之有?每加節儉,亦是惜福延壽之道。”(口腹之欲沒有窮盡,懂得節制才能惜福延壽。)

當他因“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時,生活十分窘迫。他絞盡腦汁,精打細算:每月初壹,取出這個月的生活費,把它們分為30串,掛在屋梁上。每天早上挑下壹串來使用,如果有剩余就放進壹個大竹筒裏,用來招待客人。就是這樣節儉度日,蘇軾依然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正是因為習慣了儉樸的生活,蘇軾才能坦然面對人生的起落,才能擁有“壹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胸懷。

範仲淹:惟能忍窮,故得免禍。

範仲淹從小家境貧寒,他在應天書院讀書時,壹位同窗好友見他的夥食太差,便讓家人送飯時多捎上壹份,準備贈與範仲淹。

範仲淹再三婉拒:“我多年吃粥已經習慣了,如果驟然吃上妳送來的美味佳肴,以後就再也吃不下粥了,那怎麽能行呢?”

範仲淹從小就明白壹個道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到他兒子範純仁結婚時,範仲淹已經身居高位,經濟相當寬裕了,但是當他聽說兒子想用錦羅綢緞作為婚房的裝飾,立即把他喊來訓話:

“吾家素清儉,安能以羅綺帷幔壞吾家法,若將帷幔帶入家門,吾將當眾焚之於庭。”

其節儉的家風可見壹斑。

範仲淹在晚年回顧自己的壹生時,曾經留下壹句話:“老夫平生屢經風波,惟能忍窮,故得免禍。”

這句話值得我們每個人仔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