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香是回族的傳統民間食品。香型有三種:普通香型、糖香型和肉香型。在壹些地方,芬芳的熏香被稱為“香鍋”。
相傳,油香在元代由古波斯傳入中國。回族的油香種類和口味很多,有發酵面的鹹油香、淡油香、甜油香、燙面的油香和發酵面的油漩香。
在回族聚居的地方,有吃油香的習俗。要炸油香慶祝孩子滿月、百日割禮和結婚。每逢開齋節、宰牲節,在招待客人和紀念死者時,回民還會炸油香(有的地方回民稱之為“烹油香”),以示對祖先的尊敬和傳承。
2.蠍子每當開齋節、古邦節等民族節日,回族家庭都會炸蠍子招待客人並向鄰居贈送禮物。
制作方法是:將精制面粉加入鹽水中揉搓,反復揉搓,揉成粗條,塗上食用油放入盆中醒發。
油鍋燒熱後,將面條做成圈狀,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色,撈出晾幹。
特點是外形美觀,香脆可口。
3.粉湯是回族人民喜愛的風味食品。
在宰牲節和箕子節期間,每家每戶都應該煮面湯來招待客人和親戚。在結婚之前,回族女孩必須在父母家接受煮面湯的培訓,因此幾乎所有的回族婦女都不會煮面湯。
4.椒麻雞是回族的傳統菜肴。主料是雞肉,主要烹飪過程是蒸煮。椒麻雞的制作過程也很復雜,在穆斯林中很受歡迎。椒麻雞壹般作為涼菜食用,味道醇厚、鹹嫩、爽口可口。
5.回族八大碗又稱穆斯林八大碗,是穆斯林的傳統民間宴席。它是指八種大碗燉菜,講究用料厚實、湯純味清、用料廣泛、技法全面、葷素搭配。它們多以燉、煮、燜、炸、燒、蒸等手法操作,大汁濃稠,大碗滿滿。
擴展數據;
回族是回族的簡稱,是我國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總人口1,0586087(2010不含臺灣省省)。當代回族普遍使用漢語,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