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我們小時候,幾乎家家茶樓都會有的白糖糕嗎?這款點心最早始創於明朝順德倫教,據說是壹梁姓小販蒸松糕時失手令粉質下墜而創出,它清甜爽口彈牙煙韌,看起來簡簡單單,實際工序繁瑣到極:它是把大米磨漿,用米漿糕種發酵後,加入白砂糖蒸熟而成。其間功夫甚考師傅,但是又賣不起價,所以越來越少餐廳酒樓肯做。
不過上膳湯館的徐生就向記者報料,說在利苑找回了這壹款傳統的白糖糕。這家的白糖糕,看起來雪白晶瑩帶點剔透感,表面光滑平整,夾起來會看得到它在輕輕顫動。湊近壹看,便會嗅到很輕微的酸味,那是面種發酵特有的味道。咬開壹塊,便看到裏面的氣孔分布均勻,入口清甜彈牙爽口帶點煙韌。而能和廣州利苑媲美的白糖糕,估計大家都得去香港深水埗福華街的坤記,賣了白糖糕20多年,據說是以自磨粘米粉加上經過發酵的舊米漿混合新米漿來做,所以不像平日吃到的白糖糕帶有酸味,松化又爽口。
同樣是壹條街的香港深水埗北河街的生隆餅家,白糖糕也是有聲有色的。親切的老板還說要把美味廉價的東西讓更多人分享,除了白糖糕,還有黃糖糕,略帶蔗糖的香甜,吃後,口中還甘甘甜甜的。值得推薦~~
據說,這個香港老字號,家庭式餅家“生隆餅店”現在已經傳到第二代,根據店主黃先生講,除了白糖糕,該店還有臺山地道風味的“三糕”:白糖糕,黃糖糕,缽仔糕。其實白糖糕,黃糖糕本質是壹樣的,不過原料不同,壹個是白糖,壹個是黃糖,但風味和味道就很不同。據黃先生所講,古時在鄉下臺山清明時節,拜祭先祖,白糖糕,黃糖糕缺壹不可。(鄉下話平時說的:“行山糕”其實就是指白糖糕和黃糖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