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上講二者都屬於“鍋料理”。但是細節上不壹樣。“鍋料理”大致分為如下三大類:
1水煮-----顧名思義就是清水煮菜,味道最淡,代表是“ちり鍋” (用清水煮鱈魚、豆腐、蔬菜)
2,薄味-----顧名思義就是湯汁味道較淡,代表就是關東煮。
3,濃味-----顧名思義就是湯汁味道較重,代表就是壽喜燒。
食材方面關東煮與壽喜燒也不壹樣。關東煮起源極早,大約能追溯到平安時代,起初是煮豆腐的,而且僅供官老爺享用。大致是豆腐切成塊狀,然後放在醬油湯裏煮熟,出鍋後抹上味噌吃。而妳如今看到的關東煮實際上是大正時代關東大地震後的改良版,關東大地震時豆腐廠都給震塌了,弄的老百姓沒那麽多豆腐吃,於是就把各種雜七雜八的東西串在壹起放鍋裏煮熟後抹上味噌吃。壽喜燒起源較晚,但壹開始就是為了吃肉的。壽喜燒大約在江戶時代後期才出現。江戶時代中期由於德川幕府禁止殺生,但老百姓還是嘴饞想吃肉,於是就偷偷把肉以及各種各樣幕府不禁止吃的魚蝦貝類放在大鐵鏟上壹起燉了吃,反正都燉爛了,官老爺總不可能壹個壹個查吧?為啥放在大鐵鏟上呢?因為那時候的家畜飼養還很落後,弄到手的肉大多是野獸肉,用家裏的鍋燉出來壹屋子臭味兒要好幾天才散的掉。後來明治時代解禁肉類後,壽喜燒逐漸變成了現在已牛肉為主的模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