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饑荒食譜 - 艾草香囊的制作方法

艾草香囊的制作方法

艾草香囊的制作方法如下:

1、在布塊上畫出需要大小的長方形(寬1∶長2)後減下來。

2、縫合後,將兩紅點處對折重疊,縫合壹半,留壹半的開口用來翻布。

3、用指尖把布的壹個角從預留的口內頂出來,之後全部拉出後調整出金字塔的形狀,並整理翻口。

4、從留好的布口用準備好的艾草將布包填滿,塞的實壹些,捏出來的形狀就會好看壹些。

5、把準備好的繩子對折後打壹個結,將繩結藏在艾草包的頂點裏,縫合即可。

香囊,又叫香包,是古代中國勞動婦女創造的壹種民間刺繡工藝品。是以男耕女織為標誌的古代中國農耕文化的產物,是越千年而余緒未泯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遺存和再生。

香包最早稱容臭,屈原《離騷》中有“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當時的香料是辟芷、秋蘭。在明朝仍有容臭的稱呼。中國傳統的香囊多用綢布制成,內裝雄黃、熏草、艾葉等香料。壹說香包可以避邪,端午節時多會配掛香包。

它是用彩色絲線在彩綢上繡制出各種內涵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圖案紋飾,縫制成形狀各異、大小不等的小繡囊,內裝用多種濃烈芳香氣味的中草藥研制的細末,以作節令誌慶、生活實用和觀賞品玩用。

香包的傳承意義:

有些地方還有新嫁娘贈送親友香包的習俗,國人認為新娘子帶有喜氣,由她親手做的香包,更能袪邪解毒,所以在她新婚的第壹年的端午節,新嫁娘必須縫制香包分送親友,這壹送,少說要送壹二百個,除了送給親友之外,當然多半還是送給小孩子們佩戴,這是出自上壹代對下壹代的關愛。

至於送給情人的香包含意就更深遠了,壹針壹線都蘊涵了無限柔情。在以前,婦女們在子女情人要出遠門時,都會縫制香包讓他們帶在身上,壹方面保佑他們旅遊平安,另外壹方面也是在提醒他們,家鄉有人倚門守候,應該早日歸來。這種溫馨的習俗,在現代就比較少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