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痛風是尿酸單鈉鹽結晶誘發的炎癥性疾病。長期活躍的嘌呤代謝、過多的嘌呤攝入或尿酸排泄障礙均可導致高尿酸血癥。長期高尿酸血癥可引起關節及周圍軟組織尿酸鹽結晶沈積,進而發生反復發作的急性關節及軟組織炎癥、痛風石沈積、慢性關節炎及關節損傷。高尿酸血癥也可累及腎臟,引起慢性間質性腎炎和尿酸鹽結石形成。痛風患者早期主動降尿酸治療可以延緩或預防器官損害。
二、痛風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明確,但高尿酸血癥是痛風最重要的生化基礎。壹般是體內尿酸過多,尿酸結晶堆積在關節、體液和組織中,導致痛風。
三、使用噻嗪類利尿劑、環孢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煙酸、華法林、小劑量阿司匹林等藥物可影響腎臟的尿酸排泄能力,導致血尿酸水平升高,誘發痛風。肉類、動物內臟和壹些海鮮,如貝類,都是高嘌呤食物,大量攝入時可被機體分解成尿酸,導致血尿酸水平升高,發生痛風。
第四,痛風石是痛風的特征性臨床表現。典型部位在耳廓,也常見於關節周圍和尺骨鷹嘴、跟腱、髕囊。痛風石外觀為大小不壹、凹凸不平的黃白色贅生物,表面較薄,破碎後排出白色粉末或糊狀物。
5.慢性關節炎在沒有接受標準化治療的患者中更為常見。受影響的關節不對稱和不規則的腫脹和疼痛。大量的痛風石沈積在關節內,可引起關節骨質破壞,導致關節畸形,尤其是手腳,可造成殘疾。
六、作為常規輔助檢查,應在患者發病4周後,未進行尿酸治療的情況下檢測,且由於血尿酸波動較大,有條件者應反復檢測,取最高值。成年男性血尿酸值為208~416μmol/L,女性為149~358μmol/L,與絕經後男性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