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形的葉片,葉柄長和胖,綠色或紫紅色;植株基部形成短莖,逐漸積累營養,肥大成肉質鱗莖,稱為“芋頭”或“母芋頭”,球形、橢圓形、卵圓形或塊狀。
母芋每節有壹個腦芽,但中下節的腋芽活性最強,第壹次分蘗,形成小鱗莖稱為“子芋”,再由子芋發生“孫芋”,在適宜條件下可形成曾孫或玄孫芋。
擴展數據:
生長習性
芋頭起源於高溫潮濕地區,在長期的栽培過程中,形成了芋頭、水旱兩用芋頭、旱用芋頭等栽培類型。但水芋和幹芋都需要高溫、潮濕的環境條件;
芋頭鱗莖在13-15℃開始萌發,苗期最適生長溫度為20-25℃,苗期最適生長溫度為20-30℃。晝夜溫差大有利於鱗莖的形成,最適宜的鱗莖形成期為白天28-30℃,夜間18-20℃。
芋頭的生長期需要土壤水分,特別是在葉片生長旺盛和鱗莖形成期,需水量較大,需要增加澆水量或在畦內澆灌淺水。同時,註意在鱗莖形成和成熟初期噴施地果壯地靈,以加厚地果壯的營養運輸導管,提高地果壯的膨大活力,使果實表面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