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膳食有六大原則。
壹是熱量平衡。提供熱量的營養素有三種,即蛋白質、脂肪與碳水化合物。考慮營養素之間的平衡,食物選擇時需符合三種營養素提供熱能占總膳食熱能的比例。即蛋白質約占10%~15%,脂肪約占20%~25%,碳水化合物約占60%~70%。
二是味道平衡。食物的酸、甜、苦、辣、鹹5種味道對身體的影響不同。酸如果吃得過多容易傷脾胃;甜食吃得過多傷腎,血糖、甘油三脂會升高,誘發動脈硬化;苦食吃得過多傷肺或引起消化不良;多食辣味傷肝,或刺激胃、腸導致胃病加重或復發以及導致直腸、肛門疾病的發生;多吃鹹食傷心,體內鈉、氯增加,加重心腎負擔,引發高血壓、心臟病。各種味道的食物均應不偏不廢,保持平衡,才有利於身體健康。
三是顏色平衡。各種顏色的食物所含營養成分的側重點不同,應均衡攝入。
四是酸堿平衡。食物的酸堿之分並非指味道,是指食物在體內最終代謝產物的性質。壹般來說,各種動物性食物以及面粉、大米、花生等經人體代謝後能產生酸性“殘渣”,故屬酸性食物;各類蔬菜、水果、牛奶、大豆、菌類等代謝後產生堿性“殘渣”,屬堿性食物。
五是機體體液平衡。酸堿平衡並略偏堿性的狀態,是機體體液平衡狀態,故堿酸食物的比例掌握不可忽視。
六是陰陽平衡。利用食物的溫性、平性與寒性可以調節人體陰陽,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