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wart)是由病毒引起的壹種皮膚表面贅生物,其病各首見與《內經》。多見於兒童及青年,潛伏期為1~3個月,能自身接擴散。病毒存在於棘層細胞中,可促使細胞增生,形成疣狀損害。常見的有尋常疣、扁幹疣、傳染性軟疣、尖銳濕疣等。中醫學稱之為疣目、鼠乳、枯筋箭、千日瘡、痂瘡、悔氣瘡,俗稱“瘊子”或“堅頭肉”。
疣是由人炎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皮膚病,臨床發病率較高。以皮膚顏色或淺褐色丘疹為典型表現,初期呈半圓形隆起,呈豆粒大小,隨病程發展疣體不斷增多,增大,表面起刺如菜花狀。壹般手足部發病部位較多,其它如面部、軀幹等也可分散分布,自覺癥狀壹般不明顯。當疣體破潰後,在鄰近皮膚部位逐漸出現相同的疹子,在急性期可發生同形反應。